十八大以来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2018-02-07刘纯一
付 正 刘纯一
(1.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100876;2.中共益阳市委党校,湖南 益阳 413000)
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前所未有地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会议召开期间共有600多个外国领导人、政党和组织致电致函表示热烈祝贺,来自五大洲130多个不同国家的千余名外国记者来到一线采访,海外多家主流媒体纷纷第一时间报道了十九大的盛况,热议近五年来中国取得的成就,各国专家学者密切关注十九大动态,深入研究中国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的成功秘诀。党的十九大为何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如此热烈的反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什么,为世界作出了哪些贡献?深入把握这五年中国的发展成果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对于更加准确的理解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坚定“四个自信”,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世界和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
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1]。五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不仅有力推动了国内的发展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发展成果也惠及世界,对世界进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科技创新成为全球经济増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过去五年,尽管面临着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状况,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中高速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超过美国、欧盟和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和全球经济复苏最主要的拉动力量。中国之所以能持续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力量主要得益于中国逐渐告别了传统的增长模式而将创新驱动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相继问世,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更是被广大外国留学生称之为最想带回家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中国这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成就获得了全世界的瞩目和赞誉,成为了拉动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埃及社会党总书记艾哈迈德·巴哈丁·沙阿班表示,中国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中国正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创新大国”,人们逐渐改变了对中国产品“简单模仿”的固有印象[2]。中国在保持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的同时坚持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让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和红利,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和顺风车,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事实证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在造福中国人民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的脱贫攻坚事业获得显著成效,为全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贫困问题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消除贫困、共享幸福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带领全国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扶贫工作的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经过对贫困地区多次考察和调研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一系列脱贫方略,提高了扶贫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五年来的脱贫攻坚战帮助六千多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将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降到了百分之四以下。作为有着十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脱贫攻坚为全世界减贫事业的贡献率突破了70%,成为世界上首个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我们不应忘记,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这样评价中国的减贫成就。在他看来,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对世界各国的减贫事业产生了强大的 “溢出效应”[3]。中国摸索出来的这条独具特色的减贫之路和积累的成功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治理贫困提供了重要借鉴,中国也积极与世界各国分享治贫经验,并为百余个发展中国家实施千年发展目标提供了物品支持和资金援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先后6次提到了脱贫攻坚,并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等方面做出了详尽部署,相信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必将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续写有效扶贫的新篇章。
(三)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突破,对全球腐败治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近年来,随着腐败问题愈演愈烈,反腐败成为了世界各个国家及政党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认识到“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4],“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5]。针对党内存在的这一突出问题和面临的重大风险,党中央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品格加大力度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并得到巩固发展,大大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与此同时,中国的反腐行动也产生了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五年来,中国积极倡导并推动全球腐败治理进程,从APEC会议上主导起草《北京反腐败宣言》到G20杭州峰会倡导制定二十国集团追逃追赃的原则和反腐败行动计划,从邀请各国政党政要来华分享反腐经验到提出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廉洁之路”,中国为世界各国遏制腐败现象构建国际反腐败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支持。正如斯里兰卡共产党总书记古纳塞克拉所说的那样:“十九大着重提到了反腐败问题,尤其是党内反腐。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反腐,不仅给中国,而且给世界树立了榜样。对腐败的警惕是一个进步,忽视腐败带来的破坏,无法最终取得改革和发展的成功。”[6]而西班牙执政党人民党学习中国制度化反腐经验,设立了西班牙版的“纪检委”,即“人民监督办公室”,以重点监督党内高级干部和担任公务员的党员。
二、中国理念启迪世界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使得国际力量和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变化与世界发展的要求,各种弊端积重难返,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也需要日益强大的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全球治理难题的解决和体制的变革离不开先进理念的引领。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一系列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和人类福祉的新理念和新倡议,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一)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的世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各种地区热点问题频发,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深刻回应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这一重大命题。自2013年首次提出到2017年这一理念陆续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安理会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逐渐上升为国际共识,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认可和响应,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五个关键词明确概括了它的内涵和实质,即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回应了世界各国目前共同面临的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各个领域的全球性挑战,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和持续繁荣描绘了蓝图。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罗斯·特里尔(Ross Terrill)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他指出“习近平提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纲领的全球治理体系,展现了他对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给国际格局新秩序的建立带来了新的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凝结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结晶,也反映了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为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的中国理念。
(二)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间的交往与联系空前密切,矛盾与冲突也不断增多,零和思维、对抗思维、强权思维、势力范围等陈旧外交理念弊端日益凸显,国际关系的失序化日趋明显。面对“国际关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21世纪国际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不仅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倡导者,更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这一发展理念。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合作共赢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不断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积极倡导构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五年来,中美关系继续保持平稳发展,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高水平运行,中欧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促进贸易自由化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我国在稳定大国关系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秉承“亲、诚、惠、容”的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成功化解了与菲律宾在南海的冲突,加强与周边国家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维护了周边形势稳定和地区合作势头。在与发展中国家交往中,倡导“以义为先,义利并举”的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同非洲、拉美等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同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促进共同发展,充分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三)“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与一些西方国家主导的“霸权治理”“制度治理”以及奉行的霸权主义和利己主义不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强调“共同”和“合作”,倡导全球治理的多元主体能够通过平等参与和民主协商寻求利益共同点,达成政治共识,进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潜能推进建设,最终使每个国家及其人民都能共同分享世界发展带来的成果。“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是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贡献的中国方案,为各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方法和路径,其中共商是前提,共建是途径,共享是目的,三者的有机结合必将有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提供了一种 ‘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7]2017年9月,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的共商、共建、共享倡议纳入全球经济治理理念,充分显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贡献的这一全球治理观的高度认同。
除此之外,中国也针对全球共同面临的安全问题、互联网治理等难题提出了有建设性的理念和倡议。例如,倡导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型安全观;提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世界文明观;呼吁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这一系列中国理念既凝结着东方智慧也充满了世界情怀,其核心思想“共同命运”和“合作共赢”不但继承发扬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和”文化的精髓,更蕴含着全人类根本的价值诉求,不仅对于选择了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国家处理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更为解决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政治、经济、发展、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三、中国实践影响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身体力行落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新理念新思路,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发起成立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机构,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同时,积极参与制定海洋、极地、核安全、外空、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治理规则,为推动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合理不公正的安排,增加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治理提供新型公共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赋予古代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通过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国际合作新平台,将中国的发展同沿线其他国家的发展联结起来,将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联结起来,努力实现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破解经济发展和治理难题提供了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超越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界限,充分秉承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价值理念,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伟大探索和重要实践。“一带一路”倡议逐渐从理念变成行动、从愿景变成现实,全球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并参与其中,建成了70多个经贸合作区,落实了一系列重大项目,累计创造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了 “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倡议既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动力,又为世界发展创造了诸多机遇,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
(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世界经济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的经济形势,中国一方面通过保持自身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拉动世界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在“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引领下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为沿线各国搭建了广泛的国际经济合作框架,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正能量,倡导创办的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合作平台为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提供融资支持,对进一步完善国际经济金融治理体系贡献了力量。同时,习近平主席等中国领导人在出席联合国大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峰会等全球和区域经济治理平台上,积极发声,提出了建设亚太自贸区、构建“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倡议以及治理经济全球化痼疾的“四个坚持”等一系列有关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倡议和中国方案,为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改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三)积极探索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方法途径,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力量
十八大以来,中国自觉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积极探索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方式方法,努力发挥弥合分歧、劝和促谈的建设性作用。在半岛核问题上,始终坚持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通过提出“双轨并行”思路和“双暂停”倡议为缓解半岛紧张局势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调节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冲突上,采用穿梭外交的方式推动建立双边危机管控机制,为改善阿巴关系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处理伊朗核问题、巴以冲突、孟缅之间的罗新亚难民问题、叙利亚、南苏丹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外,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组建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成为了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兵国和出资国。不仅如此,在应对气候变化、裁军、反恐、救灾、防核扩散等国际问题上,中国也充分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为推动达成《巴黎协定》《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控制埃博拉疫情蔓延和救援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俄罗斯国际问题专家康斯坦丁·加里博夫指出中国的外交实践体现出中国是国际社会既负责任又富首创精神、既讲原则又有底线的成员[8]。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大国担当与情怀,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和赞赏。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断为推进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五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理念凝聚为国际共识,越来越多的中国方案转化成国际行动,越来越多的中国机遇为世界共享,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中国梦与世界梦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已经成为了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的积极建设者与引领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走进新时代的中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必将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更自觉的国际责任、更宽广的世界情怀,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不断贡献中国理念、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