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理工学院: 以实践教学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2018-02-06苗国强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12期
关键词:挑战杯理论课应用型

苗国强

近年,洛阳理工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让政府放心、让社会满意、让学生受益”的办学理念,明确“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抓住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机遇,致力于建设示范性应用技术大学:一是强化行业性,积极推进服务建材行业;二是强化地方性,积极推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强化应用型,积极推进学校转型发展。2013年,学校被确立为河南省首批五所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之一。2015年,学校通过转型发展试点院校终期验收。2016年,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本科院校。2017年,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本科重点建设学校。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契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学校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探索和强化实践教学,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以实践教学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一是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实践性。强化教师引导学生多关注现实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分析复杂问题和社会现象的能力:联系当今国内外实际,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加深学生对国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解决学生困惑的疑点、难点和关注的热点。针对学校“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省情、市情的教育,将洛阳市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之中,将科学技术史尤其是建材行业发展史融入教学之中,在哲学教学部分融入科学技术哲学尤其是工程哲学教育。

二是实践教学分步骤扎实开展。为适应学校示范校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两次组织教师开展关于“思政课教学如何服务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日标”的主题研讨,在此基础上,学院修订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和比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共分为三类,分别是课内实践、假期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课内实践方面。在学院现开设的5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4门都设计有课内实践环节。在全部16个学分中,课内实践教学占4个学分。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无此环节外,其余各门课程均单独设置1个学分(即16个课时)开展课内实践教学,总课时数达64个。同时,学院积极探索并开展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有专题调研、经典文献选读、观看影视资料、小组研讨、辩论、志愿活动等,改变了过去那种单向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既有课上教师的理论讲授,又有学生课下的调研与自主的学习和思考,真正落实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我们还结合国内大的历史事件或大型纪念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专题实践。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以此为专题,要求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切实发挥专业优势和特长,紧紧围绕“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主题,以绘画、舞台艺术、征文等形式提交作品。以此活动作为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引领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讲好改革开放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充分展示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在学期之初,这项活动由各任课教师布置到各上课班级,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然后经初评和终审,评选出优秀作品,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展示和表彰。学校将优秀的作品装订成册,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料保存,舞台艺术作品刻录光盘作为思政课实践课程改革的成果予以保存。

假期社会实践方面。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续。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假期社会实践作为必修环节写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做法是:学生在上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由教研室统一拟定调研题目和提纲,任课教师安排、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调查,深入城镇、乡村、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参观考察,撰写1篇调查报告,然后经教师审阅批改,合格者记2学分(专科记1学分),不合格者要参加下一期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加强对外沟通,建立了多家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基地,组织教师、学生定期深入各实践基地开展专题调研、学习考察、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实践证明,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实践教学活动能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进一步深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我们将假期社会实践与“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结合起来,鼓励广大教师指导学生积极申报“挑战杯”项目,并由项目组成员组建一或多支调研团队,并利用寒暑假时问,开展实地调研,为“挑战杯”项目的研究积累第一手数据资料,大大增强了项目研究的真实性和实际效果。2016年,学院教师指导的作品获校级“挑战杯”立项9项,全部于2017年顺利通过验收,并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其中,学院关珊珊老师指導的作品《绿色村庄何处寻——基于河南省十村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的调查研究》,在第十三届河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特等奖,入围全国终审决赛,并最终获第十五届全国大赛三等奖。

猜你喜欢

挑战杯理论课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大学生创新人才“三级”培育体系探讨
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暨南大学第八届新浩“挑战杯·创青春”开赛新浩爱心基金会捐资20万为该赛事助力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