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色脉搏”理念的岭南园林植物空间构建初探

2018-02-06廖春梅黄泽腾钟小洋戴淑芬陈舒婷黄秋燕

绿色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植物景观

廖春梅 黄泽腾 钟小洋 戴淑芬 陈舒婷 黄秋燕

摘要:指出了绿色对于风景园林空间构建的意义重大,触摸绿色而感知空间类似于中医把脉问诊,脉象与人体健康关系紧密,充满绿色的园林空间才是人们所想所愿。为此,提出了“绿色脉搏”理念,跳动着“绿色脉搏”的园林空间才是健康、环保、低碳的。利用这一理念,对空间进行绿色构建,利用一系列手法将其营造成为绿色环绕的园林景观场所。以“绿色脉搏”理念诠释为出发点,阐述了园林植物空间的概念内涵及构建要领,提出了基于岭南园林植物空间特质的景观营造策略,以期对岭南地区风景园林植物空间的营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岭南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构建;绿色脉搏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4-0015-04

1 “绿色脉搏”理念诠释

1.1概念提出

风景园林空间的设计需要根据使用者最基本的行为和需求而进行,无时无刻都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当代都市中,很难再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观,钢筋水泥的冰冷生硬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用风景园林的手段营建绿色空间已成为大势所趋、众望所归。在源于自然、本于自然、归于自然情节的驱使下,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绿色植物空间构建中来。植物是构成园林空间的重要素材.利用植物作为造景要素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园林空间。植物最重要的特性是能给园林空间带来绿色。充满了绿色与生机的园林空间才是人们所需求的理想场所。通过对这一“绿色空间”的接触和感知,可以知晓其是否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可知晓其是否健康和舒适。类似于中医的把脉、问诊。因此可以引申比喻为绿色风景园林空间之“脉搏”,故而提出“绿色脉搏”理念。

脉搏的跳动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脉象的形成与五脏功能活动有关,而且五臟与六腑相表里,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六腑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是否健康;“绿色脉搏”则可以作为风景园林空间健康的评价标准之一,触摸这一“脉搏”,即可知晓园林景观空间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和观赏的需求。利用“绿色脉搏”的园林空间构建手法,利用植物景观的空间构建作用.让绿色贯穿于风景园林空间,最大限度凸显岭南风景园林特色的植物,将风景园林空间营造成为人们所理想、向往的柄居地,提高园林空间的舒适度和实用性,达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2概念释义

“绿色脉搏”的设计理念要求风景园林空间首先要具备绿色环绕的特质.即在三维空间的范畴内都实现用植物装点环境,用植物营造生态自然、宜居宜人的小气候,带来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的绿色生态体验。

在平面植物景观营造时,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也要考虑如何利用植物提升空间感,所谓空间感是指由地平面、垂直面以及顶平面单独或共同组合成的具有实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围围合。毕竟风景园林平面空间的占地面积有限.要想在其中营造四时不同的季相景观,必须要把握好常绿、落叶植物的比例,把握好乔灌草的运用比例,把握好植物形态与空间构建的关系.满足四季景观变化的要求。风水学也会对植物的选择与植物景观营造有一定的影响,在平面布局中植物栽植位置、植物种类选择方面都应有所考究。

结合拱门或藤架种植攀援植物,选择体量适合的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增加园林的绿化面积。乔木是园林植物空间的骨架,要充分考虑乔木的类型、数量和规格,乔木的体量过大会影响光线效果和侵占园林空间。园林的不同方位有其不一样的光线效果,要根据园林的方位的光线效果种植植物。在气候炎热的岭南,植物是不仅仅要强调美化的效果,更要重视遮阴效果。

屋顶花园的出现使得植物与建筑联系得更加密切.大大地增加了建筑的美感。但是屋顶花园的自然条件很差,岭南一般夏季高温多雨而冬季温和干燥.屋顶的立地条件显得更加恶劣。因此在选择植物时,一是要选择阳性、耐旱性强、耐贫瘠的浅根植物.二是以常绿、能露地过冬的植物,三是抗风性强、抗寒性强的植物.四是要根据屋顶的类型和人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植物。

此外,利用植物作为建筑室内外空间联系的媒介,使两个空间能拓展和延伸.并且能相互渗透。还有一种是垂直状的室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为了保护原有树木,建筑把植物包围住并且留有给植物生长和生存的空间,这种设计能引导人们的视线从树干向天空看去。这样的设计能使建筑的室内外空间因植物的联系作用而联成一个整体,并且相互融合。

2 园林植物空间营造要领

2.1 园林植物空间的内涵与特点

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各种适应园林功能要求的空间环境.称为园林植物空间。园林植物空间主要是由灌木、地被植物和乔木构成,根据三者不同的高度和郁闭度可形成开敞植物空间、半开敞植物空间、覆盖植物空间、垂直植物空间和封闭植物空间等不同的空间形式。植物在园林空间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园林中,植物相当于建筑空间的门与墙,通过围合和连接,可以弱化建筑体的线条,改善建筑空间的生硬感。植物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改变地形的变化,使得地形起伏更加平缓或者更加陡峭,也可以在视觉上形成缩小或放大的效果。

在植物空间中,植物最主要的功能不再是观赏功能而是营建空间,植物充当边界和为何空间的素材。建筑空间虽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岁月的雕刻,会有不同的变化,但总体变化不大。而园林植物空间则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较大变化,最大变化体现在植物的季相的变化上.同时也会造成植物空间的质地、大小、色彩、外形等的变化。因此,在风景园林空间的营造中,要求具有动态的思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植物,更好发挥其空间构建作用。

2.2 园林植物空间的构建

2.2.1 植物围合空间

人们越来越追求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对建筑周围的绿化也越来越重视,为此提出运用园林植物围合建筑,把植物和建筑相互交融,充分体现植物对空间的构成、美化与生态营造功能。植物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形成基面、垂直分隔面和覆盖面三个构成面,以此造就出适合不同场所和不同要求的空间类型。例如:覆盖植物空间、纵深植物空间、开敞植物空间、半开敞植物空间、垂直植物空间、完全封闭植物空间等,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交往需求。运用园林植物围合建筑时不仅要考虑植物的生态功能.还要注重艺术美,在构建不用层次不同类型空间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配置。

2.2.2 植物渗透空间

园林植物的树干、枝叶可以形成一种界面,围合一个空间.在空间中的运用手法不同,形成的景观效果就有所不同。植物渗透空间包含植物渗透建筑室内空间和植物渗透建筑室外空间两种类型。首先.室内空间的限定和分隔可以植物为材料,利用植物划分室内空间,不仅保持了大空间的特点,而且室内空间能得到限定和分隔;其次,室内通过植物可对室内空间进行过渡和延伸;再者,植物可以用于室内空间的填充和引用,还可以达到柔化和强调室内空间的效果。植物渗透建筑室外空间和植物渗透建筑室内空间相互促进,可以在室外建筑与植物之间建立亲密的互动关系,利用植物景观的空间构建作用,让绿色贯穿建筑空间,凸显园林独具特色的植物空间营造功能,使建筑与自然更加和谐。

2.2.3 植物分隔空间

在园林中,植物常常会用于分隔和引导空间。规则式园林中,以变化细微的几何图形植物划分空间,去营造简洁、有序的视觉效果。修剪成型的植物可运用在自然式园林中分隔空间,应用最多的是用绿篱对空间的分隔。为了达到不同要求的空间分隔效果选择不同形式、高度的绿篱即可。乔木和灌木也常用于隔离各种空间,高大笔直的树干和枝叶繁密的树冠可以限定空间、闭合空间,而植物的疏密度则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完全可以利用这种疏密度限定空间的程度和范围。而植物空间的开敞、闭合或半开半合则是根据周围地形起伏而产生变化。建筑是硬质景观,植物属软质景观,用植物营造空间能够起到柔化建筑空间质感、美化建筑空间的作用。

2.2.4 植物色彩影响空间

植物具有鲜明的视觉效果,可通过将具有不同视觉效果的植物有序的搭配种植,实现突出植物园林空间设计效果的作用。简单的建筑空间存在意义只是支撑人们的生活需要,理性的在建筑空间中使用植物色彩,能满足人对美的需求。在选择营造空间的植物时不能只考虑其颜色的搭配,还要考虑其特点和生活习性;色彩的视觉感官效果也是在设计植物色彩搭配的时候要考虑到的.比如浅色系、深色系的植物搭配。植物在营造建筑空间时植物色彩构造的景观效果不能太平面化,要注重植物色彩的立体化,要注意观赏角度不同景色的变化,考虑不同角度的色彩运用;还要注意色差的运用,运用不同颜色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加强植物色彩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植物色块的搭配也极其重要.色块运用合理能提升园林设计的艺术感,在利用植物围合建筑空间时充分的运用色块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空间的观赏性。

2.2.5 植物质感影响空间

质感,多指某物品的材质、质量给人的感觉。建筑有其自身的质感体验,植物也一样。建筑材质一般为钢筋水泥,给人一种刚硬的质感体验,而植物则不同。植物的质感是其重要的观赏特性之一,能够表达丰富的感情。分为三类:粗质型质感、中粗型质感、细质型质感。在建筑空间通常会用园林植物与建筑物搭配,丰富或改变原建筑的质感。首先,植物在表达景观时要合理搭配。草本、木本、观花、观叶植物的搭配、不同质感植物之间的搭配等。再者,植物造景还要考虑植物质感与周围建筑空间的搭配。植物的枝叶质感柔软,可以弱化生硬的建筑,改变建筑空间整体质感;体型较大、立体感强的建筑空间,可以用高大挺拔的树种搭配;精致小巧的建筑选择枝细叶小、形态精巧的树种来配置。建筑的体量、形态、色彩、线条等不同就要采用相应质感的植物材料与之搭配,营造出出色的景观效果。

3 岭南园林植物空间特质与景观营造策略

3.1 利用植物营造小气候

小气候一般是指在近地面局部地区内几米气层下,贴地层、土壤表层和植被层内的气候。泛指由于下垫面性质以及人类和生物活动影响而形成的较小范围内的特殊气候。园林小气候环境的营造主要依靠植物的配置,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功能的发挥。往往一个良好的的园林小环境有着多样性的植物配置.在营造时.不仅要注意植物的自然生态特性.更要考虑工程所在地的特殊生态环境,才能保证植物生长良好,达到预期的效果。

岭南地区的夏季普遍高温.天气变化多端,可利用夏季多样的植物来营造小范围气候环境。植物因蒸腾作用向周围环境散失水分,增加空气湿度,还吸收周围环境大量的热量,降低环境温度。植物营造较稳定的小气候环境,因此无论夏季天气变化如何复杂,都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3.2建筑物朝向、门窗位置与植物选择

园林植物与建筑的搭配其实是一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力求处理得当,使二者关系变得和谐一致。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优美的姿态柔和多变的线条和风韵都能增添建筑的美感,由此拥有一种生动活泼而具有季节变化的感染力,以及动态的均衡构图,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变得协调。因为建筑的线条往往比较硬.比较直,但是植物线条相对较柔和和活泼。

建筑物各朝向的园林植物配置不尽相同。在岭南地区,大多建筑面南背北,南面主要作为入口处,选择的植物需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且四季均可观赏,也可群植形成高低错落的植物群体;北面为建筑物的荫蔽面,应选择耐荫、抗寒的植物种植。建筑物的门窗位置最为适合种植植物,因门与窗作为框景的重要部分,与植物搭配,更能展示其中意境。一般建筑物的门框与窗型为方形形状.线条笔直生硬.可在门边与窗边种植线条感突出且有延伸感的植物,以软化几何线条,增加韵律美。植物的遮阴功能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夏季炎热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通过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降低遮阴区的地面温度和空气温度,还可以通过蒸腾作用降低空气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提高园林空间的利用率和参与度。比如,铺满墙面的爬山虎,垂吊在阳台的吊兰,既可遮阴,又可观赏,还颇有意境。

3.3利用植物营造出导风带

植物对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风速和湍流度两个方面,其中又以风速最为重要。以树木为例,对风环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树冠实现的,一部分风会穿过树冠.由于摩擦力的作用,风速有所衰减,同时由于树枝与树叶的扰动.使得湍流增强,使风速进一步降低,另一部分风则会绕过树冠,从上方、下方以及侧面通过,使得这部分区域的风速增加。

在夏季,种植于行道路旁的树木能组成导风带,引导凉风通向居住区域或其他需要风的区域。在一些沙尘较多的区域,常利用树木来控制沙尘的飞落,因为树木对风有摩擦和阻滞作用,让沙尘飞散速度随着风速降低而降低,而且树木组成的导风带能引导风向,从而有效地防止沙尘飞落到居住区域。

3.4植物空间营造对于建筑室内外空间渗透、融合的重要性

建筑室内外空间是相互渗透、融合的,中国传统建筑表现尤为明显。岭南地区建筑室内外空间布局追求自然美.由室内的封闭到室外的宽敞自然流畅.相互渗透、融合。而植物作为装饰建筑的材料,对建筑的空间极为重要,可利用植物的与建筑的结合,加强建筑室内外空间渗透、融合,创造极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园林空间。比如,道路引导建筑室内外的空间,在道路两旁种植高低层次的植物.使人们视线有所阻挡,不会从室内的封闭瞬间转至室外的宽敞,而是循序渐进,令空间更具层次性,从而加强了建筑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融合。

4结语

现代的人们总是匆忙的奋斗着,没有时间驻足欣赏周围的美好景色。相比于农村,在寸金寸土的城市里很难再去寻觅美好的自然景观。“绿色脉搏”的提出和实践成为必然,它實现艺术性和功能性的和谐统一,满足人们视觉感受.使对美有了新追求,内心得到宁静。基于“绿色脉搏”的设计理念,利用植物景观的空间构建作用,让绿色贯穿建筑空间,凸显岭南园林独具特色的植物,使空间具有生态功能性,将建筑空间营造成为人们所理想、向往的柄居地,达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研究仅为抛砖引玉,虽然提出了“绿色脉搏”的理念,并对其做出了详细的解析,对实现“绿色脉搏”的措施策略做了一定阐释,但仍缺乏一定的量化分析,此方面的研究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

猜你喜欢

植物景观
江苏宜兴根大生态酒店生态景观设计
绿城“秀丽春江”居住小区植物景观分析
浅析中小学校园文化营造中植物景观的配置研究
浅谈酒店室内植物景观营造构思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