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理新课程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及实施现状的几点思考
2018-02-06王加生
王加生
摘要:物理课程的全新理念开创了物理课程改革的新纪元。随着物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物理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一线教师在物理课程改革中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特别是探究式学习方式在物理课堂中的运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当今的评价方式还没有根本摆脱旧的评价理念的束缚,仍停留在鄄别和选拔的位置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出现了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式,课下进行灌输式,一切仍向中考看齐的现象。使课程改革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的局面。这势必会阻碍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
关键词:物理;新课程;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学生的学习如何进行评价,评价什么,对于新课程实施将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它将决定物理课程其他基本理念在物理教学中的贯彻。也就是说它将决定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评价方式是物理新课程改革中的源动力。
那么,构建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成为物理课程改革的源动力呢?
我是一名农村物理教师,根据我的调查和教学实践,我的体会是:
一、认真领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评价方式决定于义务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物理课程标准》将义务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由此,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应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我理解就是物理课程应该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
而在当今仍以鄄别和选拔评价方式的影响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仍然是在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泥沼中跋涉。尽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但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探究式仍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另外,当今市场上的大量练习题也诱导学生过分注重知识的积累而轻视探究方式的学习。尽管练习题中也有一些探究式的问题,但千篇一律的题型,使得有些学生已经是记忆犹新。由于它是中考题目,有些教师就在探究式题型上下功夫。他们分析的是这种题型的解法,而忽视探究式的真正目的。这种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做法,使一些学生的长处被扼杀在摇篮之中,根本谈不上什么发展。这部分学生由于自己的长处得不到认可,便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还出现了厌学的情绪,进而导致他们的辍学。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使课程改革顺利进行下去,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真正领会物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
二、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措施,使全体学生的长处都得以发挥
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也是物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在评价内容上,《物理课程标准》已经说的非常清楚,那就是不仅要评价知识与技能,还要评价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多维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评价方式上,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应改革单一的以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学生长处的发挥,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基本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过分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情况还是存在的。这里的原因,我的理解是:第一、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一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考上重点、有多少学生考上高中是评价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目前的情况是,没有比这个标准更能说明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的其他标准了。所以,不论是教师、学生还是社会,特别是学生家长都特别看重最后的结果。第二、还没有掌握过程性评价的方法。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记录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投入的程度如何、在活动中有什么样的表现和进步等。对学生的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很难量化,。在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把学生的闪光点都记录在案,这也是一项很大的工程,不方便教师的操作。另外,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出色表现又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如何记录比较难于把握。即使记录了,一般也是流于形式,在最终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时,还是以最后的分数为准。目前,还没有如何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相关案例。所以,我认为这也是很多人不注重或不进行过程性评价的原因。关于评价的形式,《物理课程标准》中在学生评价建议一节里建议笔试应该逐步做到开卷和闭卷相结合。我觉得这一建议应该大力推广,原因是这一做法不仅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更重要的是这一做法可以方便量化。以一种大家都熟悉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
总之,新的课程理念要求,不仅要评价知识和技能,还要评价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的方式应多种多样。不同的方式由于不可比,所以不宜给出一个“综合”的分数或等级。在教学中不能削长补短,以同一个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尽快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理念,掌握评价方法,以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投入到教学改革的大潮中,促进全体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龙江县白山鎮中心学校 161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