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评价

2018-02-06田双清陈宇阳陈磊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15期
关键词:效益评价空心村指标体系

田双清 陈宇阳 陈磊

摘要:近郊区空心村整治对于缓解特大城市用地矛盾、耕地占补平衡、保障粮食安全、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四川省成都市冉义镇11个村(社)691份问卷,创新性构建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效益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社会、生态、经济进行效益评价。结果表明,村庄整治前空心化程度普遍偏高,整治前后有2个村由中度空心变为低度空心,有6个村由高度空心变为中度空心,有3个村仍保持中度空心不变。各村庄整治效益都有所提高,效益等级由中、差变为优、良,79.29%的居民对村庄综合整治比较满意。鉴于此,提出健全土地管理制度、实施创业补贴吸引人口回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建议,以此来缓解土地、人口、产业的空心化现象,对于近郊区空心村的综合整治推广具有借鉴意义。

關键词:城镇近郊;空心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耕区占补平衡;土地管理优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 F29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5-0342-05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人口非农化速度不断加快,常住人口逐渐减少,宅基地闲置、废弃增多,土地资源严重浪费,人地关系紧张,涌现出大量的“空心村”[1]。农村空心化问题实际上是城乡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人地关系演化的一种不良现象[2-3],不仅会加剧人地矛盾,还会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加剧人居环境的恶化。在此背景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几年都提出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展开了广泛研究[4],目前土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解决土地供需矛盾,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刘彦随等学者对此提出空心村整治也应提升为国家战略[5-6]。

学者们从土地利用、城乡关系和乡村地域可持续发展等不同视角对空心村进行了研究,近年来多集中于演化机理、表现特征、动力机制、影响因素、整治模式[7-8]、整治潜力[9]等的探究,其中整治模式主要有城镇化引领型、中心村整合型以及村内集约型[10],空心化包括土地、人口、产业和基础设施空心化等[11],由于受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空心化程度、表现特点、整治方式等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要考虑区域差异性,因地制宜地科学指导空心村整治工程。现有研究将空心村分为城市郊区、平原农区、山地丘陵空心村3种类型[12],郊区又分为近郊和远郊,不同类型的郊区空心化程度也不同。本研究的城镇近郊区空心村是指以城镇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受中心城镇经济发展影响,与最近的城镇中心相毗邻或接壤的一定范围内(8~30 km)的城郊乡村区域或居民聚居点。

目前关于村庄空心化的研究实证区域以中国北部、东南沿海等地为主,亟待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研究。成都市近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明显,同一时段内空心化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存在不同村庄空心化类型,且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3个集中”)是成都人民的创造,可为城市用地问题提供一定参考。鉴于此,本研究以四川省成都市冉义镇为研究区域,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入认识成都市近郊区村落空心化,在乡村发展转型升级与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空心村整治工作,不仅可以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达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还可以有效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值的现实难题,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及城市用地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域概况

冉义镇素有“贡米之乡”的美誉,是川西最大的民族用品生产基地,2000年4月被四川省列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综合试点镇”。冉义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以全域土地整治为抓手,努力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成都样本”,作为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空心村整治课题)的示范区,具有较好的推广效用。

冉义镇位于邛崃市东北部,距邛崃市区27 km,距成都市45.8 km,全镇幅员面积35.98 km2,耕地面积1 862.2 hm2,人均宅基地面积为79.6 m2,空置宅基地面积为94 001.78 m2,闲置废弃较多,空心化现象严重。冉义镇辖11个村(社区),169个村民小组,912个自然村,共有11 785户居民,3.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 772人,城镇人口3 859人。人口年龄以15~64岁居多,占比70.49%,高素质人才缺乏,小学及以下学历人口占比62.03%,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比2.33%。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 850元,同比增长11.5%。全镇搬迁安置6 733户约2.2万人(其中516户自愿选择只拆不建有偿退出宅基地),建成集镇、火星、英汉3个新区,共92万m2。目前,集镇一期、火星新区、英汉新区已安置入住群众 4 718 户,共计16 584人;集镇二期26万m2农房主体建设已完成95%,正在进行总评施工,拟安置1 499户、5 246人。

1.2数据来源

空心化是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特殊过程,需要多源数据支撑。本研究所需数据主要包括:(1)冉义镇农户和村干部问卷调查数据和深度访谈资料以及实地勘察。笔者所在课题组于2016年在冉义镇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包括村级问卷调查与农户问卷调查,(其中农户问卷调查又分为基本情况调查与满意度调查),并先后2次总共在该村中随机发放了706份农户问卷,最终获得有效的村干部问卷38份、农户问卷653份。(2)《成都市统计年鉴》。(3)冉义镇提供的各村农业经济年报、村级农业普查数据资料。(4)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数据、村(镇)土地利用现状图。

1.3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进行评价。首先构造判断矩阵,计算特征向量和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子系统层权重,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层权重,得到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最后计算出整治前后的空心化得分及整治效益得分。endprint

为了消除指标数据量纲影响,使其具有可比性,须对各项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方法如下[13]。

2结果与分析

2.1空心村类型分析

目前空心村分类有很多标准,一般分为人口转移型、外出打工型以及摊大饼型3类,根据空心村的表现形式,又可分为周期变化型、空间分裂型以及全面凋零型。而本研究根据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及城镇村庄的区位、经济等状况,主要以城区常住人口为标准,将城镇近郊区的空心村大致分为3个类型:特大城市近郊区空心村、中小城市近郊区空心村、一般城镇近郊区空心村。

特大城市近郊区空心村指的是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 000万的特大城市和城区常住人口在500万人到1 000万人之间的大城市所在近郊区的村庄。这类村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二、三产业发展较快,人口流动性较大,青壮年大量涌入城市中心,空心化主要表现为人口空心和轻微的土地空心;中小城市近郊区空心村指的是城区常住人口在50万人到100万人的中等城市和城区常住人口在5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所在近郊区的村庄。这类村庄较大城市的经济稍显落后,农业占主导,人们外出务工,耕地和宅基地大量闲置,二、三产业在外来投资的带动下有一定的发展,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村庄空心化主要集中于土地的空心和产业空心;一般城镇近郊区空心村指的是城区常住人口在20万人以下的小城镇所在近郊区的村庄。这些城市近郊区的村庄人口规模较小,经济发展较落后,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人烟稀少、位置偏僻,很难吸引外来投资,空心化主要集中于产业空心,空心化程度较高。

冉义镇位于成都邛崃市东部,距成都市中心45.8 km,全市常住人口61.3万人,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181.5亿元,经济发展较快,吸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综合来看,冉义镇属于中小城市近郊区空心村。而镇内各村的情况却有所差别,虽然他们都属于中小城市近郊区空心村,但空心化的表现却不一致,例如九龙、共富、白玉主要表现在土地的空心,而华会、共富、延贡主要表现在人口的空心,但几乎所有的村经济都比较空心,即产业空心。

2.2空心化程度分析

在借鉴前人综合评价农村空心化程度的基础上,按照空心化指数的高低差异,将空心化程度划分为重度空心化(80

从表1可以看出,整治前该镇的空心化评价得分为 61.47,整治后为47.79,由高度空心化转化为中度空心化,说明该镇的空心化现象在整治后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整治前,得分最高的为村庄经济结构比(13.83),村庄人口年龄结构比得分最低(3.85)。村庄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占主导,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产业发展不协调,且人口较分散,外出人口多,土地存在闲置、废弃状况,空心化现象严重。整治后,村庄经济结构比以及村庄人口集约度都大幅下降,说明经过整治,村庄经济结构得到改善,政府加大对当地产业的扶持力度,吸引大量外资,二、三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地就业人口逐渐增加,人口更加集中。农民通过开展服务业、商业,增收渠道增加,更多的村民回乡发展,人口逐渐回流,活跃了村庄经济,村民集中居住,将闲置土地承包给专业大户,农民非农化程度与城镇化水平逐渐提高,从而降低了村庄空心化程度。

冉义镇11个村(社)整治前后空心化程度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城镇近郊区村庄的空心化程度大致由城镇核心区向郊区梯度递减,距离城镇核心区越近的村庄空心化程度越低,反之越高。而这里华会村离镇中心最近,空心化程度反而很高,属于比较例外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村内的人口基本都外出务工,人口外出比率较高,拉高了空心化程度。具体来看,整治后各村庄的空心化程度都降低了,整治前大多属于高度空心化或中度空心化,空心化程度偏高,而整治后大多为中度空心化,部分为低度空心化。整治后有2个村由中度空心变为低度空心,有3个村仍保持中度空心不变,有6个村由高度空心变为中度空心。在综合整治当中,空心化程度降幅最大的是新民村,最小的是白玉村。从冉义镇总体上看,空心化程度大幅降低,由高度空心降为中度空心。

2.3整治效益分析

冉义镇综合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整治效益得分情况如表3、表4所示,可以看出,该镇的综合整治效益得分在整治前为39.12,效益等级较差,整治后为52.74,效益等级为良,分数上升了13.63,表明该镇的综合整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整治前,得分最高的是居民人均農业年收入增加值(7.34),村庄复垦率得分最低(0.09)。整治前该镇的经济发展不合理,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村庄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整治,土地复垦率低,污水、垃圾处理率低。经过综合整治,该镇的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二、三产业产值增加额以及单位土地面积产值均大幅提高;村民的就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岗位大大增多,同时该

镇的垃圾和污水通过专用设备得到了处理,垃圾集中处理率提高,村庄环境更加美化,村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该镇综合整治获得了较好的效益。

首先,从社会效益来看,整治前占目标总得分25.42%,整治后占比19.73%,其中自然村密度大幅降低,表明村庄建设更加集中;而人均建设用地和人均宅基地大幅降低,也体现出了整治效果;就业贡献率、居民满意度以及生活宜居度都大幅提高,表明经过整治村庄的经济得到发展,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上升。其次,生态效益整治前占比39.26%,整治后占比44.06%,整治后垃圾、污水等得到较好的处理,村庄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人地关系得到改善。最后,经济效益整治前占比35.33%,整治后占比36.21%。经济效益上升,主要是由于村庄通过综合整治,吸引了外来投资,二、三产业得到发展,从而带动了村庄经济建设。

对于整治效益主要划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其中40以下为差,40~<50为中,50~60为良,60以上为优。冉义镇11个村(社)整治前后整治效益变化情况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冉义镇11个村在整治前,除英汉村整治效益为中等状态,其余的全部为差等状态,整治后效益状况全部变好,其中效益等级为优的有1个,良的有7个,中有3个,仅有共富村一个效益等级为差,但相较于整治前效益有所提高。共富村整治前后变化较小的原因主要是村庄的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居民生活水平低于其他村庄,导致居民满意度偏低,从而大大削减了整治效果。而从冉义镇总体上来看,整治前的效益较差,整治后良好,整治效益大大提高。

2.4整治后居民满意度分析

在整治效益中,居民满意度能较直观地反映整治效果,对此进行了专项问卷调查,共调查261位农户,有效问卷252份,问卷有效率为96.6%。

被调查农户中,0~14岁的仅有1人,15~64岁占比8214%,65岁及以上占比17.46%,中老年占绝大部分。小学及以下学历占比61.51%,初中学历占比28.57%,高中学历占比7.94%,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比198%,文化程度集中在小学及以下水平。

经过调查,88.2%的农户同意进行村庄综合整治,97.4%的农户都十分关心自家的生活水平能否得到改善,村民年龄普遍偏大,耕地被占,收入来源减少,希望购买社保,家庭收入得到合理保证。在被调查的农户中,92%的农户都是一户一宅,仅8%的农户拥有多套住宅;村民希望通过加强就业培训,增加就业,同时修整道路,以及加强社区治安。

对于村庄的整治效果,60.06%的村民表示基本满意,1923%表示非常满意,只有极少数人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其中,对村庄整治后的生活便捷度以及村庄美化度最满意,而道路以及房屋质量方面仍有待改善。总体来说,大部分村民对整治情况表示基本满意,村庄整治的满意度较高,整治效果较好(表5)。

3.1结论

本研究对空心村类型及程度进行了分类,主要有特大(大城市)近郊区空心村、中小城市近郊区空心村、一般城镇近郊区空心村3种类型。空心化程度主要有重度、高度、中度、低度和微度空心化5种类型,整治效益等级分为优、良、中、差。

研究结果显示,冉义镇各村整治前空心化程度普遍偏高,属于高度、中度空心化,空心化主要表现在产业空心和土地空心方面,也有部分的人口空心;而整治后的空心化程度都有所降低,属于中度、低度空心化,但这只是整治初期,空心化的缓解需要一段时间的缓解过程,且11个村(社)的整治情况各有差异。其中,空心化程度降幅最大的是新民村,最小的为白玉村。整治后有2个村由中度空心变为低度空心,有3个村仍保持中度空心不变,有6个村由高度空心变为中度空心。另外,从整体上来看,冉义镇整治前的空心化程度是61.47,属于高度空心,而整治后的空心化程度是47.79,属于中度空心,空心化现象得到一定缓解。整治前各村的整治效益普遍偏低,除英汉村效益等级为中以外,其余全都为差,整治后效益等级都有所改善,效益等级为优的有1个,良的有7个,中的有3个,仅有共富村1个效益等级为差,79.29%的村民对于整治情况比较满意,说明整治效果较好,居民上楼好过维持旧村面貌。

3.2建议

通过以上对空心化现状和整治效果的分析,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针对土地空心,应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机制,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首先应明晰土地产权,完善土地登记制度,确保农民权益不受损;其次应完善土地流转与退出机制,把土地承包给专业大户,既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又有利于农民增收。同时要强化农民节约集约用地意识,降低人均宅基地用地标准,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

(2)针对人口空心,应加大对农民的帮扶力度,吸引人口回流。可以实施创业补贴政策,开展相关就业培训,增设培训人员与设施,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此外还要理顺土地整治收益分配机制,协调好政府、企业与农民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最后要办好教育事业,培育新型人才,同时可以广招纳贤,吸纳社会优秀人才。

(3)针对产业空心,应借助近郊区村庄的区位优势,培育、扶持二、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此可以充分利用“空心村”整治投融资模式创新带来的契机,引进各种高新产业,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加大对产业的投资力度;引进先进科学技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村非农产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改善村庄发展环境,比如发展乡村旅游业,向经济多元化方向发展。

(4)除此之外,要创新土地整治模式,加强村庄的规划管理,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针对不同区域村庄类型,制定差异化的整治对策,依托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实现村庄社会、经济、生态各方面的协调发展,防止村庄出现再度空心化,建设美丽宜居新乡村。

参考文献:

[1]王介勇,刘彦随,陈玉福. 黄淮海平原农区农户空心村整治意愿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地理科学,2012,32(12):1452-1458.

[2]徐安琪,高雪松,李启权,等. 平原村落空心化特征分析及类型识别[J]. 资源科学,2016,38(2):196-205.

[3]刘彦随,刘玉,翟荣新. 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J]. 地理学报,2009,64(10):1193-1202.

[4]胡振琪,余洋,付艳华. 2014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5年展望——土地整治分报告[J]. 中国土地科学,2015,3(3):13-21.

[5]劉彦随,龙花楼,陈玉福,等. 空心村整治应提升为国家战略[J]. 国土资源导刊,2012,7(7):31-33.

[6]刘彦随. 科学推进中国农村土地整治战略[J]. 中国土地科学,2011,25(4):3-8.

[7]叶剑平,宋家宁,毕宇珠. 土地整治模式创新及其权益分配优化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12,26(9):48-53.

[8]Yukihiko S. Depopulation and rural special management:a case study in Shimoina County[J].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2007,16(2):259-266.

[9]鲁莎莎,刘彦随. 106国道沿线样带区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4):537-549.

[10]陈玉福,孙虎,刘彦随. 中国典型农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模式[J]. 地理学报,2010,65(6):727-735.

[11]刘彦随,刘玉. 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 地理研究,2010,29(1):35-42.

[12]龙花楼,李裕瑞,刘彦随. 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J]. 地理学报,2009,64(10):1203-1213.

[13]杨忍,刘彦随,郭丽英,等. 环渤海地区农村空心化程度与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化及其耦合关系[J].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2):181-19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效益评价空心村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多元统计分析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猛进水库清淤工程效益评价研究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