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利用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2-06陈丽宏
陈丽宏
摘要: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国家更需要创新型人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方法,将初中语文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效的结合。本文根据学生的特点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所以要求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方法,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协调教学中的多种因素,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通过以下三点内容对如何利用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出了简单阐述: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发言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孟母三迁的故事都在向我们阐述一个道理,那就是氛围对一个人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抓住这样的特点,结合氛围产生的深远影响开展教学活动。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利用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时候应该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教师在教学《家》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对学生说“家是作者筆下最常描述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一下自己对家的认识”,学生积极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家就是我们的避风港”,还有的学生说“家就是我们停泊的港湾”这时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能不能以更加创新的语言表述对家的理解”,学生仔细进行思考,有的学生说“家就像是一片茂密的树林,让我们这些小鸟能够自由快乐的飞翔”,还有的学生说“家就像是冬天里的一个火炉,能够让人们在寒冷的冬日中感到暖洋洋的”,这样学生在表达自己看法的时候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家的看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更是让学生有效地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表明,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锻炼自身各方面能力,所以大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采用增加学生实践机会的方式,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这样能够转变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
例如教师在教学《读<堂吉诃德>》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别为一组和二组,然后对学生说“下面我们要表演的内容是第二段的有关内容”,学生对教师播放的资料进行仔细阅读,在阅读之后学生发现“其中不仅有语言描写,还有有关的动作描写”,一组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部分内容时,有的学生说“我们在表演好汉的时候应该表现出好汉的英雄主义色彩”,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在表演的时候应该突出好汉急切成为英雄的心理”,二组学生在小组讨论这部分内容,有的学生说“我们在表演的时候应该突出好汉的动作”,另一名学生补充道“这位好汉骑士受了伤,摔昏头昏脑,躺在地上。他没去掉面盔,就向那占上风的对手说话,声音有气无力,仿佛是坟墓里出来的”,学生在讨论之后对讨论的内容进行表演,并将讨论的内容体现在实际的表演当中,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对《读<堂吉诃德>》的有关内容进行表演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有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带来直观印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多媒体设备自身的优势,大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选择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这样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印象,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利用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时候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开展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
例如教师在教学《钱塘湖春行》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给学生播放几张春天湖边的图片,并对学生说“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图片的内容,在观看之后阐述一下自己观看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我在图片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朦胧美,浅草初露,柳树轻舞”,还有的学生说“我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春天湖边的温柔景象,水面上波光粼粼,微风不燥”,这时教师让学生阅读钱塘湖春行的有关内容,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带入对古诗的理解当中,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无形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开展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旭.探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6):55.
[2]韩博惠.浅谈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J].新课程(下旬),2014(4):78.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语文组36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