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下肢网状淋巴管炎54例的疗效观察
2018-02-06尹逊媛
尹逊媛
【摘要】目的 探讨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下肢网状淋巴管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网状淋巴管炎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27例)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用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观察组,27例)的疗效差异。结果 接受常规治疗后的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8%;接受常规治疗并增用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下肢网状淋巴管炎时,
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增用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下肢;网状淋巴管炎;加味五味消毒饮;疗效
【中图分类号】R2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6..01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下肢网状淋巴管炎的病发,起因多为皮肤、粘膜受损,致使火毒侵袭,蕴阻肌肤,导致患处灼热、红肿,是一种具备急性感染特征的传染病类型[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采用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下肢网状淋巴管炎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所收治的下肢网状淋巴管炎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联合用药治疗后取得了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网状淋巴管炎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所有患者均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予以确诊,排除生命体征不稳或有中药禁忌症的患者。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28~83岁,平均(49.6±5.7)岁,基础疾病:糖尿病10例,下肢局部外伤史4例,反复发作史13例;对照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27~85岁,平均(48.7±5.2)岁,基础疾病:糖尿病11例,下肢局部外伤史4例,反复发作史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将患肢抬高,采用浓度含量为50%的硫酸镁进行敷治,并同时给予患者抗生素注射治疗,持续给药治疗1周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药剂组成为:生大黄3g,生地、川牛膝各10 g,连翘、赤芍、紫花地丁各12 g,野菊花、蒲公英各15 g,金银花、丹皮各20 g。煎制为150 mL药剂,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持续治疗1周,在治疗过程中若出现安全危险时,即退出临床试验;在完成1个疗程治疗前便治愈者可提前结束治疗。在对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后对比其疗效差异。
1.3 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痊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血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水平;好转: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但患肢肿胀现象依然存在,血白细胞数量有所下降;无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未有任何改善,患肢肿胀依然明显,白细胞数量无任何改变。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痊愈21(77.8%)例,好转5(18.5%)例,无效1(3.7%)例,总有效率96.3%;对照组痊愈13(48.1%)例,好转8(29.6%)例,无效6(22.2%)例,总有效率77.8%。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3,P<0.05)。
3 讨 论
在祖国医学理论中下肢网状淋巴管炎属“丹毒”范畴,具体是指皮肤与网状淋巴管出现急性炎症现象[2]。此病一旦病发往往发展迅速,在患病位置可观察到明显的片状红疹,且稍有肿胀,皮肤表层张力较大,可快速向附近组织蔓延,患者常自觉有明显灼痛感,且同时伴随有畏寒、头痛等症状,亦会出现紫斑、水疱等症状。
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了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五味消毒饮最早记载于《医宗金鉴》[3],主要可起到散结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加味五味消毒饮中丹皮、牛膝、赤芍、大黄等药物有活血化瘀、益阴生津之效,连翘、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等则有清热解毒之效,诸药并用,可达到较为显著的协同疗效。接受中西医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治疗下肢网状淋巴管炎时,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增用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 宁.如意金黄散凝胶治疗早期下肢急性丹毒的療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4):43.
[2] 李 涛,买建修.刺络外敷中药法治疗下肢丹毒5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4,23(2):18-19.
[3] 皮庆友,张瑞菊,陈 璐,等.地奥司明联合青霉素治疗丹毒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5,4(10):633-634.
本文编辑:刘欣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