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对人 客观公正
2018-02-06王亮
王亮
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与人打交道,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人渴求的。谁不希望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受人欢迎,良朋相伴,善言相随呢?然而现实却是,与人交往的道路崎岖不平。择友不慎,识人不明;这些遭遇都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心理脆弱一点的朋友便可能感慨:“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渐渐地,离初心越来越远,为了防止受伤,穿上厚重的铠甲、带上伪装的面具,怀揣着“逢人便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变得圆滑世故了。有谁可以面对人世上的风风雨雨而始终不低头呢?《论语》告诉我们:君子可以。
正视问题 反躬自省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这句话我们不妨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君子不管做什么事都全靠自己的努力。大学时代的一位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做到“绝望式独立”。绝望的意思是你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是孤独的战士,不能指望任何人来帮我。我不拼爹也不拼家世背景,所有外在的附加条件我都没有,只有抱定这种绝望的信念,才能激励自己去独立奋斗,培养主动寻找机会的意识,不断磨练自己,把自己做大做强,成就一番事业。
二是遭遇挫折后,要反求诸己,从自身找原因,也就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颜子的志向便是“不迁怒,不贰过”。经常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人就会发现不足并且加以修正补救,能力便会不断提高。总把问题推到别人身上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缺乏基本的责任感,这样的人难成大事,小事也往往办砸。总归咎别人,永远也发现不了失败的真正原因,成功就更变得遥不可及了。
无关好恶 以义取之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宰予在大白天的时候没睡觉,孔子看到后非常生气,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以后他感慨地说,“起初我对人,听了他的话原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不仅要听他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宰予在孔门四科中位列言语科第一,排在子贡前面,宰相事件之后,夫子变得更为慎重了。
影响我们对别人做出公正判断有好多原因。《大学》有云:“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人和言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二者的关系非常复杂。如果好人只说好话,坏人只说坏话,判断起来自然十分简单了。可事实是好人也可能说坏话,坏人也可能说好话,因此评价人、判断言,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比如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秦桧,在徽宗和钦宗被俘后,金人要立主和派的张邦昌为傀儡皇帝,秦桧认为张邦昌趋炎附势,对金割地赔款议和,有损朝廷和百姓的利益,极力反对。因此,当我们想评判一个人时,一定要慎而又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