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北京中医药期刊特色探析

2018-02-06陈婷任宁宁宋白杨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民国期刊中医药

陈婷+任宁宁+宋白杨

摘要:中医药期刊作为传扬中医药知识的新载体,具有时效性、广泛性和真实性。通过对民国北京中医药期刊进行探讨分析,揭示出民国北京中医药期刊特色为:刊期不一,栏目分呈;学术为主,兼顾普及;关注疫情,专刊疫病;执守中医,中西汇通。庶其为民国时期中医药文献研究及中医学史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民国;中医药;期刊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8.01.016

中图分类号:R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8)01-0062-03

Abstract: TCM periodicals in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as a new carrier of TCM knowledge,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liness, universality and authenticity. The authors reveal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CM periodicals in Beijing in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through th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TCM periodicals in Beijing in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different publication periods and diverse columns, academic-based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opularity, the report focusing on epidemic situation and the column of special diseases, the defenders of TCM and the supporters of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authors hope to be helpful to the research on TCM history and TCM literature in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Key words: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TCM; periodicals

民国时期在西医药刊物出版的影响下,为了维护和发展祖国医药学,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中医药界有识之士相继创办了一批刊物。期刊作为一种载体,能够及时有效地揭示和报道学科发展动态,是学科的前沿和学术的堡垒。这些中医药期刊以“发扬国医国药”“谋国学之复兴,作知识之交换”为主旨,为宣传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了贡献。

北京作为经济、文化、医药学较发达地区,相继出版了12种中医药期刊,包括《通俗医事月刊》《国医卫生》《明日医药》《文医半月刊》《国医砥柱月刊》《北平医药月刊》《北京医药月刊》《中国医药月刊》《中国针灸学季刊》《验方集成》《中国医学月刊》《国医求是》。中医药期刊以其时效性、广泛性和真实性,承载了近代中医的珍贵文献资料,客观纪录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医界的真实面貌,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现象[1]。

1 刊期不一,栏目分呈

从载体形式上来说,近代中医药学术的文字资料包括两大部分,即中医药著作、中医药期刊。受战乱、资金、办刊人员变动等因素影响,中医药期刊会出现刊期或长或短的现象。正如张赞臣在给《中国女医》的信中说,近年医界刊物“一年半载停刊者有之,一期二期断版者有之,或因经济拮据,或因稿件空虚……此维持之不易,遑言发展,非身歷其境者,岂能知其甘苦耶”?

北京地区的中医药期刊亦呈现出刊期长短不一的特点。《国医砥柱月刊》于1937年1月创刊,至1948年9月停刊,刊期长达11年,共刊行73期。《北平医药月刊》创刊于1935年1月18日,每月发刊1次,仅发刊3期。其停刊原因见载于《北京医药月刊》杨浩如先生的题词“甲戌之冬,始克发行,乃甫三月,又以予病而中止,屡欲复之,期竟厥志,终以故不果”,《北平医药月刊》由于社长杨浩如先生“病而中止”[2]。

中医药期刊作为近代中医药的珍贵文献资料,内容十分丰富,有医事新闻、行业协会动态、政府法规、医案验方、批评论说、医家介绍、医籍连载,乃至逸闻、小说、诗词等。为便于集中报道相关内容,期刊多分设不同栏目。

北京地区的中医药期刊中除《验方集成》《明日医药》不分栏目外,其余期刊多设有不同专栏。期刊不同,栏目存有差异,即或同一期刊,刊期不同,栏目亦略微有别。然依据内容大体可分为四类,即学术研究类、常识普及类、文艺小品类、时事报道类。学术研究类如《中国医药月刊》设有“讨论(言论)”“医学研究”“方药研究”等专栏。常识普及类如《文医半月刊》设有“卫生常识”“医药问答”等专栏。文艺小品类如《国医砥柱月刊》设有“医林文艺”“医药小品”等专栏。时事报道类如《北平医药月刊》设有“医药汇闻”“医疗纪实”等专栏。此外尚有“痢疾专号”“疟疾专号”“胃肠病专号”等,一期专记一病。

2 学术为主,兼顾普及

几千年来中医学术的传承主要依据中医典籍。期刊这一新的载体形式出现后,中医药期刊便成为中医学术的又一渊薮。民国时期,西医学大量涌入,出现中医与西医两大体系并存的新格局。为了维护和发展祖国医药学,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期刊主要以刊载学术论文、讲座讲义、医籍连载等方式,大力继承弘扬中医药学术。学术论文如《北京医药月刊》中《喉痧论治》一文,从病因、症状、治法、脉象、治验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喉痧。期刊中的论文以其内容的广泛性构筑了民国时期学术的新堡垒。讲座讲义如《国医砥柱月刊》在“针灸讲座”栏目中刊有“最新经穴学”、《中国医药月刊》在“讲义”栏目中刊有“妇科学讲义”等。讲座讲义形式为中医教育,尤其是中医函授教育提供了素材。医籍连载如《文医半月刊》在“长篇专著”栏目中刊有《中医系统学生命宇宙篇》《最新杂病论精义折中》《经方实验录》《中医系统学原理篇》《鼠疫汇编》等,使著作除有单刊别行外,又增加了期刊连载方式,从而扩大了医籍的传播途径。endprint

期刊不仅是学术的渊薮,亦是医学常识普及的公器。北京中医药期刊大多设有“医学常识”“大众医药”“卫生常识”等栏目,面向大众,服务民生。其中《通俗医事月刊》则以普及医学常识为首务,该刊认为批评国势的强弱,论列国位的等次,不在于兵备、财力、实业、国民受教育的多少,而在于道路的清洁,街市的整齐。但要实现这一点,国民要有水平线以上的卫生知识。而卫生知识的普及需要经专门医家的提倡,需要在社会上形成信仰。该刊用大量篇幅向国民宣传卫生知识,如“小学校卫生谈话”“家常卫生规则”等,旨在提高国民卫生素养,实现强国之目的。

3 关注疫情,专刊疫病

近代中国战乱频仍,卫生条件恶劣,疫病流行。据北京中医药期刊统计,疫病涉及瘟疫、疟痢、痧胀、霍乱、鼠疫等。在防治疫病的过程中,中医药期刊成为及时报导疫情、介绍防治疫病经验的重要载体。

期刊的时效性在通报疫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通俗医事月刊》在调查专栏中刊载“郎坊防疫记略”、在记事专栏中刊载“虎疫流行状况略记”等。这些报导以简短精练的文字概括地反映出疫病的流行种类、暴发范围、发病規模等,为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提供了珍贵资料。

期刊作为中医界与疫病抗争的主要阵地,以疫病专论、疫病专著、疫病专刊等形式提供治疫经验。如《北京医药月刊》刊载与疫病相关文章26篇,涉及霍乱、水痘、猩红热、时疫斑疹等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同时连载疫病专著《廊房防疫霍乱治验录》和《中国传染病略史》。此外,该刊将第四期特设为“时症专号”,以期对于时症辨学说、明疗法、知调护,使民众“不至有瞻顾徘徊彷徨岐路之苦”[3]。

4 执守中医,中西汇通

民国时期的中医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即学理危机、价值危机、存亡危机、权力危机[4]。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在危机面前发挥了学术堡垒的作用。中医之士在尊经尚古、执守中医的同时,吸收西方医学的新思想、新内容,中西汇通,普及西学。

民国北京中医药期刊以“发扬国医国药”为办刊宗旨,尊经尚古,执守中医。如《北平医药月刊》中的“内经著作时代考略”、《中国医药月刊》中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名之商讨”等。期刊除以论文的形式继承宣扬中医外,亦以医籍连载方式保存和整理古代医药文献,如《国医砥柱月刊》有“内经经释”、《北京医药月刊》有“回回药方”等。

民国北京中医药期刊亦有以“谋国学之复兴,作知识之交换”为办刊宗旨,中西汇通,普及西学。朱壶山在《新伤寒论通》中提到,“夫中医所重者,为经络传变,气化升沉;西医所重者,为细胞组织,生理解剖。形上形下,各有专长。专习今尚,不足以知神化之阴阳;而拘守古法,又不足以应时代之需要。惟有互相研究,互相辅助,参酌近代之新知,发扬固有之国粹,以恢复黄农唐虞夏商周秦之医药旧观,并借现代机器之精锐,以补往古之疏漏,并释迹象之疑似。中国医药学术,势必博大昌明于全世界”[5]。中西汇通者,如《文医半月刊》中的“论旧医学的生理解剖正与新学相背谬谈”、《中国医药月刊》中的“内经之哲学的检讨”等。普及西学者,如《通俗医事月刊》中的“神经”一文,以电线为喻,介绍了神经、神经点(脑、脊髓、神经节)、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反射、神经障碍等一系列概念,从生理到病理全面介绍了神经系统。

5 结语

目前对于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上海、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区,而北京作为经济、文化、医药较发达地区所出版的十余种中医药期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论文在收集整理民国北京中医药期刊的基础上,运用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民国北京中医药期刊特色,以期为民国时期中医药文献研究及中医学史研究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段逸山.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总目提要[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1.

[2] 陈婷,胡成湘.民国时期《北平医药月刊》研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5,39(4):58-60.

[3] 赵树屏.时症专号的意义[J].北京医药月刊,1939(4):1-2.

[4] 张伯礼,朱建平,万芳,等.百年中医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343.

[5] 朱壶山.新伤寒论通[J].国医砥柱月刊,1939(1/2):17.

(收稿日期:2017-09-08)

(修回日期:2017-10-08;编辑: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国期刊中医药
母鸡
期刊审稿进度表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期刊审稿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