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脐疗法治小儿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2018-02-06王水云
王水云
【摘要】目的 观察西药脐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医治的小儿支气管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成治疗组(西药脐疗法)、对比组(西药静脉滴注法),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儿哮鸣音消失时间、湿罗音与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皆要短于对比组(P<0.05);治疗组治疗整体有效率93.0%,要明显比对比组的7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对小儿支气管炎患儿进行治疗的实践过程中,使用西药脐疗法这一方案所获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保证治疗效果。
【关键词】西药脐疗法;小儿支气管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4..02
小儿支气管炎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所以以往使用的以静脉点滴为主的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实施困难[1]。所以,探寻一种可靠、易行的治疗方法,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医治的小儿支气管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成治疗组、对比组,各43例。其中治疗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1到10岁,平均年龄4.7±0.8岁。对比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5.1±0.9岁。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皆予以退热、止咳、平喘等药物对症治疗。
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使用西药脐疗法,具体方法:取3~4 mg(kg·d)的小诺霉素+10~15 mg(kg·d)的病毒唑进行敷脐,每天换药,治疗5天。
对比组患儿使用西药静脉滴注治疗法,具体方法:取3~4 mg(kg·d)的小诺霉素+10~15 mg(kg·d)的病毒唑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5天。
1.3 观察项目
对比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湿啰音和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咳嗽消失时间、临床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2]:①显效,患儿所有临床症状皆消失;②有效,患儿临床表现症状有一部分消失;③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并未见有改善甚至加重。整体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相关指标情况
治疗组患儿哮鸣音消失时间、湿罗音与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皆要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
治疗组治疗整体有效率93.0%,要明显比对比组的7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小儿支气管炎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系统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且如果儿童在发病时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举措,那么可能会导致患儿病症进一步发展成为支气管肺炎,直接严重影响到其成长发育,甚至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3]。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有着一定的困难,这是由诸多综合因素决定的,比如护士水平不高、患儿年龄小等,因此在静脉滴注的实际操作时,会存在确定血管难度大这一问题。
为了提高患儿治疗的耐受性,在本次研究中,将西药脐疗法应用其中。肚脐处于腹部的中心,中医医学中,认为肚脐为手三阴经和足三阴经的汇聚所在,对疾病的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更是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再加上肚脐处的皮肤较薄,血管又丰富,所以能充分吸收药物。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治疗组患儿哮鸣音消失时间、湿罗音与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皆要短于对比组(P<0.05);治疗组治疗整体有效率93.0%要明显比对比组的76.7%高(P<0.05),证实了西药脐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有很好的应用优势。
概括来看,在临床上对小儿支气管炎患儿进行治疗的实践过程中,使用西药脐疗法这一方案所获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保证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建南.西药脐疗法加口服药物治疗小儿支气管炎136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5,20(14):2149-2150.
[2] 林建國,陈华庚,张伟新,等.探究西药脐疗法加口服药物治疗小儿支气管炎6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6):170-171.
[3] 焦亚丽,孙君雷.不同部位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6):83-84.
本文编辑:刘帅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