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脂通脉颗粒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临床研究

2018-02-06王丹孙刚刘静王占占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临床

王丹+孙刚+刘静+王占占

【摘要】目的 探究降脂通脉颗粒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使用降脂通脉颗粒治疗,然后随机挑选出年龄、病症程度无明显差异的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40例作为本次临床调查对照资料,将其命名为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 80例动脉粥样硬化症使用不同药物经8周治疗后,采用降脂通脉颗粒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相对于使用辛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患者TG、TC、LDL-C、vWF、CRP、IL-6、THF-α等降低,HDL-C有所提升。结论 使用降脂通脉颗粒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症,不但可以实现降脂、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还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可以为患者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关键词】降脂通脉颗粒;动脉粥样硬化症;临床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4..02

动脉粥样硬化简称AS,是诱发患者脑梗死、冠心病的重要原因,而患者之所以会出现 动脉粥样硬化问题,就是因为患者体内脂质代谢出现障碍,从而在患者的动脉内膜处出现组织纤维增生及钙质沉着,进而导致患者动脉壁不断增厚,血管腔变得更加狭窄,并由内膜脂质集呈黄色粥样状态。而以往临床中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以西医药物治疗为主,如使用他汀类药物,但是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中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也有一定的研究,为此我院将降脂通脉颗粒应用到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观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使用降脂通脉颗粒治疗,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为(63±1.5)岁。然后随机挑选出年龄、病症程度无明显差异的40例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调查对照资料,将其命名为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4±1.8)岁。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此种药物为广州新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采用口服用药方式,患者每次服用药物20 mg,每日服用一次。对40里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我院使用降脂通脉颗粒治疗,药物主要成份包括:首乌、白术、丹参、蒲黄、山楂、泽泻等,药物由中医一附院药房提供,采用开水冲服的方式,一日三次[1]。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药物治疗,对比观察患者药物使用前后的TC(血清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RP(c反应蛋白)、vWF(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THF-α(肿瘤坏死因子)。

1.3 观察指标

本次临床研究中主要观察指标为TC、TG、LDL-C、HDL-C、CRP、vWF、IL-6、THF-α。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简称AS,冠心病、外周血管病都是由动脉粥样硬化症引发,而脂质代谢障碍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症的重要原因,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往往是从动脉内膜开始的,脂质与复合糖类的汇聚,致使患者动脉内膜钙质等纤维位置不断沉着,并逐渐扩展到中层,使中层也出现钙化现象,由于内膜积聚脂质会呈黄色粥样,因此将此种疾病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症[2]。以往临床中关于脉粥样硬化症疾病治疗以西医药物治疗为主,如为患者使用辛伐他汀,他汀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上世的血脂调整药物,被誉为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里程碑,但是在临床医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此类药物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虽然治疗脉粥样硬化症的效果尚理想,但长期服药的毒副作用很明显,如单独或联合用药治疗中可出现肌病、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需定期监测肌酸激酶等。与西药相比中药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疗效确切。

中医学理论中,虽然没有体现出动脉粥样硬化症之称,但是关于相关病症的研究有很深的理论认识,认为此种疾病由“本虚”引发,脾肾亏虚,脏腑功能衰退,日久血瘀痰凝,胶结成块,导致血管壁不断增厚。为此我科从中医理论出发,将降脂通脉颗粒应用到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具体而言,降脂通脉颗粒由首乌、白术、丹参、山楂、泽泻、蒲黄等药物成份组成,其中首乌、白术补肾健脾治疗本虚;丹参活血通脉,并有扩张血管功能,可以加快体内血流速度,从而减少体内血液阻滞。近年来,随着调血脂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调血脂作用,能有效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且药效温和、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研究和使用者的青睐[3]。已有的研究证实,山楂中有效调血脂成分金丝桃苷和熊果酸,可通过可逆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过程,抑制HMGCoA活性,起到调节体内脂代谢作用,同时,山楂提取物能有效减轻动物肝脏内各类脂质沉积,显著保护肝脏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对高血脂和脂肪肝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4-7]。泽泻所含的三萜类化合物可减少胆固醇合成原料乙酰辅酶A的生成而抑制胆固醇合成[8],蒲黄通过调整脂质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3个途径实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9]。综合全方以滋肾健脾、化瘀降浊,具有降脂,稳定斑块,抗炎性因子的作用,以治疗AS。

通过本次临床调查研究发现,80例动脉粥样硬化症使用不同药物经8周治疗后,采用降脂通脉颗粒治疗的40例观察组患者,相对于使用辛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患者TG、TC、LDL-C、vWF、THF-α等有所降低,HDL-C有所提升,这表示降脂通脉颗粒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症是实现降脂作用,如vWF,也就是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是由内皮细胞分泌合成的一种多聚糖蛋白,具有促进蛋白纤维合成的作用,并且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症疾病的重要原因,而相比较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vWF明显降低,这就表示患者病症有好转迹象。在或者HDL-C也就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此种物质与AS疾病成正相关作用,可以促进胆固醇逆向运转,将胆固醇因子从患者的动脉壁中清除,因此提升HDL-C,是有利于患者病情控制的,而很显然观察组患者HDL-C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这也证实了降脂通脉颗粒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患者冠心病、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而传统的西药药物,如他汀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并不理想,而降脂通脉颗粒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临床治疗中,不但可以实现降脂效果,还可以抑制炎性因子,是一种理想的动脉粥样硬化症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 孫 晴.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形成评估及调脂通脉颗粒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01):115-118.

[2] 何 俐,刘建华,王珏辉,沈晓君.通脉降脂口服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学,2016,(04):280-281.

[3] 罗千古.中药对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85-86.

[4] 王景文,孙兰军,董 村,等.血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7):804-807.

[5] 兰 鸿,杜士明.山楂提取物防治高脂症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4):3-5.

[6] 杨方才.山楂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5):692-693.

[7] 吴士杰,李秋津,肖学凤,等.山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2010,33(4):316-319.

[8] 师建平.中医药治疗高血脂症的现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34(5):828-831.

[9] 冯晓桃,王文健.蒲黄治疗糖尿病的药理机制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4):94-96.

本文编辑:刘帅帅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
背俞穴走罐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鹅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治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临床带教
临床带教
临床带教
临床带教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临床问答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