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善待领事保护(焦点话题)

2018-02-06赵岭

环球时报 2018-02-06
关键词:驻外使领馆领事

赵岭

前一段时间,中国游客在国外机场因航班延误问题引发的风波多次发生,国歌、口号此起彼伏,伊朗德黑兰机场滞留事件是其中一起。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大家都知道:中国旅客由于暴雪滞留在德黑兰霍梅尼国际机场,当地使馆获知后,立即协调相关航空公司为中国旅客提供餐食及住宿,并安排航班运送同胞离境。

近日,笔者从外交部门了解到此事处置过程中一些内幕后,觉得有必要多聊一聊。

一是谁该为滞留及安置工作负责?据外交部门透露,事发后,驻伊使馆第一时间与中国旅客搭乘班机所属的马汉航空公司取得联系,要求他们重视中国旅客滞留,妥善安排餐食与住宿。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根据马汉航空同中方相关旅行社签订的协议,伊方无义务为旅客在伊转机提供食宿服务,但出于伊中友好及人道主义考虑,愿配合使馆做好相关工作。另据了解,此次滞留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相关旅行社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不顾航空公司有关暴雪可能造成延误的警告,执意带团经伊转机。滞留事件发生后,部分旅行团领队既不积极安抚游客,也不及时转达同使馆和航空公司的沟通结果,甚至将滞留责任归咎于使馆不作为,导致旅客不满情绪上升。

二是一些同胞又是如何对待使馆的?滞留期间,使馆的领事保护热线电话先后接到滞留旅客及相关旅行团领队总共116个同类求助,要求使馆协调安排食宿并尽快离境,其中44个电话为零点到6点间打来。个别旅客情绪激动,甚至在通话中辱骂使领馆工作人员。

最终,在使馆的积极介入下,事件以常见的“歌唱祖国”的欢乐桥段收尾。但这背后的一切,再次验证了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从德黑兰到不久前的巴厘岛,从“成田事件”的东京到同遇滞留的科伦坡,相信中国驻外使领馆的工作人员在面对这些颇有“中国特色”的求助时,都是讲大局、识大体的。放眼全球,还有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能如此地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并为此奔波操劳?

笔者衷心希望,使领馆工作人员的集体付出,能够换来社会公众对祖国政府的公道认同,换来对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的正确理解,而不是助长一些游客“政府包管一切”的心态。

事实上,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的具体职务范围受到国际法、国内法、驻在国法律以及双边条约等一系列条条框框的约束,而其工作成效也往往受到驻在国国情实际、风俗习惯和具体案情等客观因素限制。因此不应认为,中国游客在海外的所有需求都可以得到驻外使领馆的领事保护与协助,更不应认为,只要需求没得到满足,就是“使馆不作为”,就是“中国不强大”。

根据外交部领事司2015年发布的《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领事官员“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有具体明确规定。比如,不可为公民申办签证、仲裁纠纷、提起诉讼或留宿使馆等。

当然,游客在海外遇到困难,使领馆利用所掌握的外交资源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也是情理之中。但这样的协助应当始终处在合法、合情、合理的范围内。游客不应忽略自身责任义务,动辄以“维权”名义提出无理要求,更不应谋求“按闹分配”,对驻外使领馆进行道德绑架。否则,既会引发事态的恶化,最终损及自身安全权益甚至国家的形象和利益,同时也会影响公共资源的合理运用,导致真正有需要的同胞求助无门,背离了“外交为民”的初衷。当然,更不利于国民的整体成长和成熟。▲

(作者是国际问题观察员)

猜你喜欢

驻外使领馆领事
16国驻澳使领馆收到可疑包裹
领事探视“征求意见稿”之我见
林则徐以烫回洋人凉
领略中国外交为民的务实写真
辨析驻外办
东京电影节力推生态片
中国学生变自信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