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和优化路径选择
2018-02-06张连文
张连文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朔州 036000)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理想高度概括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共同的理想夙愿,高度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高度凝聚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敬业热情。
一、“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恩格斯认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也因此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
“中国梦”是中国近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拯救民族危亡的无数梦想的汇集,是中华民族在近代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彰显中国本色和中国气节的民族理论思维。1908年《天津青年》在一篇题为《竞技运动》的文章里向贫弱的中国社会公布了三个问题: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展望中国人何时能举办奥运会的申奥之梦殷切感人,随着百年的奋斗,举办奥运会的梦在2008年终于圆了。此外,还有飞船梦、世博梦等都蕴含了中国人深深的爱国和强国的企盼,如今都已经实现。
(一)“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梦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曾经在世界上近五千年的历史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只是在近三百年来他走在了世界资本主义文明的后边,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抛开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缺乏西方商业立国的基础,封建帝国在遭遇西方资本兴起和生产力迭新的时代,逐渐关闭了自己的大门,变得愈益落后和倍受欺凌。民族复兴是近百年国耻连连、动荡不安的国情下,每一个有民族情节的中国人的强烈愿望,希望他再现往日辉煌的强烈祈盼。所以在近代中国,我们是一个不乏梦想的国家和民族,正是这样的强国梦推动了百年的追求和奋斗,百年的流血和光荣。
中国不仅具有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昌盛的治世局面在每一个王朝都有体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安定、人民安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简单恢复古代盛世中国的版图,再现汉唐雄风和汉家风范,而是要完成从传统向现代工业国家的转型,重塑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树立起应有的大国地位和威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意味着深刻记取过去百年的沦落史和屈辱史,汲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弱国无外交”,从鸦片战后五口通商到李鸿章在马关被逼签《马关条约》,从火烧圆明园到外国势力在北京山海关一线驻军在政治上绑架中国,历史留下了太多“奇异的悲歌”。
救亡图存从来都是民族危亡下的时代最强音。从林则徐等开明官僚“睁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中华民族充满了民族不屈的抗争意识。从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天换地使中国“站起来”,到社会主义探索和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的日子“富起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中的中国将发出最强音。
实现“中国梦”在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必须以中国国情为依托,以世界发展为参考,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在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多少仁人志士所要实现的目标中蕴含着如何构建理想中国,从接受“国家民族”概念的引入,到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共和国建设方略,时至今日我们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国家建设的中国本土化。
传统意义上的中国脱胎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社会结构上是“大一统”格局的家国同构模式,儒家文化影响下伦理关系成为维系社会成员之间联系的纽带。今天,我们的人际关系已经是一种家族作用被日益弱化,人人被包裹在不同的经济利益、政治和文化诉求的现代社会之中,和谐的社会关系和充满活力开放型的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制下公民的共同追求。
近代以来,公民的自主意识逐渐被发现和放大,皇帝统治下的子民逐渐在国难中被唤醒,从梁启超的新民说,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社会思想,再到近代的新型知识分子和报人的呼吁奔走,“五四”精神开启了现代社会公民民主独立人格的培养和追求。新中国成立六十余年,随着民主法治进程的展开和发展,让公民意识不断增强,在推进现代国家构建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关注个体公民意识的培养,这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二)“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梦不是单纯的追求,而是大胆的探求和实现。历代封建王朝以统一中原和合少数民族、安定天下为追求,激励国人家国一体、忠孝两全。
1840年以来,近代百年中国在国家动荡、倍受侵凌中,赢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最大奋斗目标。
“中国梦”既是国家梦,也是民族梦和人民梦。在中国实现国家自立、民族独立之后,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在逐步实现心中的新期盼,迎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层层实现。
“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重要标志。综合国力落后、积贫积弱不能实现民族复兴。从上个世纪党中央掀开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现代化步伐在十八大以后取得长足进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两个百年”图景中,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远景呼之欲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带动中国现代化路径科学升级。
“民族振兴”是中国梦的衡量目标。以世界文明发展为参照,中华民族要在世界文明发展中获取领先地位。从近代史上排除外国入侵,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号召,到探索国家工业制盐制碱,再到新中国完成“两弹一星”奠定我国航天科技的基础。在共和国时代,更多的是指确保国家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提升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我们要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要建立开放共赢的经济体系,要建立科技进步自主性强的创新型国家,2050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国还要与国际社会共同为消除各种发展障碍努力,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推进人类事业共同发展。
“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注重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毛泽东将农民的解放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中国人摆脱了吃饭问题的困惑。后两代领导集体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2020年中国要实现GDP总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推进民生改善,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推进教育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健康中国建设,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坚持精准扶贫和脱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中国梦”在现代中国的最终实现
(一)“中国梦”正在实现
1964年,新中国提出建立四个现代化强国的世纪目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新中国在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度,逐步走上了经济腾飞之路。
不仅千年古人追求下的理想社会正在成型,而且中国人的爱国精神正在高度凝聚,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有的已经成为事实,有的正在成为事实,中国人在坚持自力更生和改革开放的路上奋进,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中国人要带着中国梦和大国思维走向世界,与世界发展和谐共生。2013年3月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表达了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更加平衡、国际体系更加民主、国际秩序更加公正的姿态和努力。此后,在不同场合和外事访问中,习近平多次提到“中国梦”不仅要造福中国人民而且要造福世界人民。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中国向世界作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重承诺。“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中国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二)“中国梦”的优化路径选择
第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已经走过五百年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新时期破除各种体制和机制的困惑和弊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入了更新的科学内涵,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这成为“中国梦”实现的首要基础。
第二,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是我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是立党之基,是强国之源。顺应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把国内和国际结合起来,扩大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第三,时刻弘扬中国精神的力量。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特别是在近代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可贵精神和力量源泉。伟大的“五四”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等激励一代代中国人前仆后继投身到革命和改革的时代洪流中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四,坚持发展和稳定的统一。构建有序发展的格局,发展循环经济,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改善人居环境,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创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第五,不断完善中国的制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的国情不适合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中国是多民族发展的国度,“基本政治制度”是必须要完善和坚持下来的。基本政治制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有助于中国的稳定和繁荣富强。民族团结是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社会和平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抵御自然灾害和西方和平演变危机的过程中,我们的制度有集中办大事的优势功能。完善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融合其他国际上有益制度的优点,融合发展持续进步。
第六,依托全体中国人的力量。“中国梦”是国家梦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要汇聚全体社会成员的努力,汇聚13亿中国人的磅礴力量,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起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中国梦”不仅是一个文化概念,承载着中国百余年来的梦想,因具有广泛的民族共识而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理想追求。同时,“中国梦”成为新时代维系全体中国人的民族情怀和民族信念的纽带,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体现。扩而大之,是促进世界和谐发展带动全球共同进步、增进世界人民福祉的伟大理想和宏观发展观。“中国梦”的追求和实现也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人类美好未来中国元素上的贡献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