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服务保障的“黄冈模式”
2018-02-06
民政部门是民生保障的重要部门。近年来,湖北省黄冈市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以建设“六型民政”为目标,以打造“四大工程”为载体,强化履职尽责,不断开拓进取,在创新中提升和夯实能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建机制、加投入、织密网、兜底线、强保障,实现了民政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提档升级。
近3年来,黄冈市三社联动、农村幸福院建设、低保按标施保等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先后荣获全国民政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民政工作综合评估优胜单位、全省综治维稳先进集体、全市政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等36项国家、省、市荣誉称号。
一、大站位,导准进取之向
2015年,黄冈市民政局党组根据工作实际,提出建设“六型民政”即服务型民政、务实型民政、创新型民政、高效型民政、法治型民政、勤廉型民政的目标。全市民政系统以“抓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为引领,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好“五个表率”,狠抓“六个从严”,切实抓班子、带队伍、树形象、创一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履职担责,积极打造阳光救助工程、幸福养老工程、双拥创建工程、社会治理工程“四大工程”,争做“忠诚、干净、担当、有为”民政人。
通过打造“四大工程”,建设“六型民政”,进一步提振了精神,凝聚了气场,营造了“班子团结有力、干部齐心协力、工作充满活力”的良好局面,建设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胜”的民政干部队伍。在2016年黄冈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灾害中,全市民政部门未灾先动、闻灾速动,第一时间看灾、报灾、查灾、核灾、定灾、赈灾,确保了受灾群众“五有”和灾区社会稳定,得到了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和黄冈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黄冈市民政局被评为全省抗洪抢险和减灾重建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抗灾救灾工作先进集体。
二、大创制,夯实发展之基
积极争取黄冈市委、市政府重视和相关部门支持,以政策创制推动民政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近年来,先后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或与部门联合发文,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方案》(黄办发〔2016〕42号)、《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黄政发〔2017〕13号)等37个文件。政策创制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特别是《关于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实施政策兜底精准扶贫的意见》(黄政办发〔2016〕34号)提出的“对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五保对象按照不低于300元/月的标准发放护理补贴”,为全省首创。民政、卫计、扶贫、财政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黄冈市加强医疗救助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规定,通过新农合政策报销后,医疗救助对象住院就医实际报销比例未达到90%的,由县市区政府整合资金补助到90%,有效缓解了医疗救助对象的治病难问题。
三、大投入,筑牢安全之门
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政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福利院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黄冈市委副书记、市长邱丽新多次专题调研;黄冈市副市长余友斌多次检查督办,并主持召开全市福利机构安全管理工作现场会。全市民政系统更是把城乡福利机构安全当作头等大事、一把手工程来抓,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2016年以来,全市民政部门共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新增感烟探测报警器 529个、简易(自动)喷淋装置101套、应急疏散指示灯612个、灭火器722个、指示牌1023个、防火门132扇、消防栓124个、应急疏散通道15个,建立微型消防站20个,开展消防应急演练100多场次。基本实现全市福利机构“两器两装置”(独立式感烟探测报警器、灭火器、应急照明装置、简易喷淋装置)市、县、乡三级全覆盖,有力推进了全市福利机构的安全管理和提档升级。
四、大联动,提升治理之效
通过引进专业社工团队、建立社区社工站、创建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开展公益创投大赛等形式,不断推进全市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发展。
围绕农村治理和服务创新,开展了519个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占“十三五”期间规划数1247个的41.6%,基本实现了对试点示范成效突出的农村社区实施“以奖代补”。浠水县清泉镇河东街村被命名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争取市委重视,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列入市委年度考核乡镇指标体系,将“难点村”治理列为“第一书记”考评内容,均属全省首创。完成了2015年—2017年新一轮175个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任务。突出人才队伍建设,市直引进专业社工组织5个,建立社区社工站8个,培育本地社工412人,开展公益创投观摩培训200余人次,创投公益项目51个,发展社区公益组织23个。连续4年荣获全省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各类奖项,荣获奖项和数量均居全省之首。2016年,蕲春县郦公园社区“三社联动”工作获得了民政部部领导的高度肯定。
五、大保障,织密兜底之网
按标施保精准严,确保“兜得准”。省、市、县三级实现15个部门和机构20多项信息数据互联互通,确保救助兜底精准。三年来,通过专项整治、问题整改、大数据比对等形式,清理了不再符合条件低保对象等共计20.35万人,处理违规违纪人员77名,追缴骗保资金249多万元。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工作经验全省交流。
体制机制无缝对接,确保“兜得实”。投入资金1.05亿元,新建村级幸福院136所,供养1400余名农村分散特困人员和失能空巢老人,全省在蕲春召开村级幸福院建设现场会。全市农村低保8.18万户、16.3万人,城市低保1.94万户、3.45万人,特困供养5.6万人。以乡镇、村为主体,为全市147425名农村留守儿童签订《委托监护责任书》,对特困儿童以购买服务方式聘请第三方社会组织进行关爱帮扶。打通“最后一公里”,确保“兜得好”。
建立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2018年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城乡特困人员供养分别为490元/月、4030元/年、980元/年、8050元/年,比上年分别提高了40元/月、330元/年、305元/年、720元/年,而且实现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的统一。建成“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大厅130个,社会救助事项“一门受理”全面实现。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06亿元。孤儿保障标准散居和集中分别达到980、156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