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识新时代民政工作新使命中开启政策理论研究新征程
2018-02-06
9月下旬在上海举行的2018年民政论坛盛况空前,黄树贤部长发表了“学习新思想、认识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讲话。对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民政工作新使命、以新的作为推动民政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伴随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民政部门的职能发生了一些变化,部分职能转隶其他部门。机构改革使得民政地位作用更加重要,民政职能得以优化加强,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民政事业发展面临更高要求。总的看,新时代民政工作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民政在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这两个社会建设的核心领域作用将更加重要。进入新时代,民政部门要通过社会救助工作不断强化在民生保障中的兜底功能,通过社会福利推动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通过社会服务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民生服务需要,通过社区治理在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中发挥基础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新时代民政工作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赋予了民政工作新使命。如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找准作用定位,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找准发展方位,如何紧密配合党和国家的总体要求、总体规划,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民政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认识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等国内经济社会形势变化对民生福祉的重要影响,积极探索新时代民政战略布局,统筹考虑未来愿景与现实能力、长远目标与近期工作,不断在服务全局中推动民政事业改革创新,是摆在各级民政部门面前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研究是决策的前提。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民政领域还存在许多矛盾、问题、短板。在民政保障服务的人群、保障服务的项目、保障服务的标准、保障服务的方式、保障服务的目标实现等方面,与党和国家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差距。这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造成的历史欠账;另一方面也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和强烈,民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还十分突出。无论是社会救助体系的构建,儿童福利的拓展,养老体系的建设,殡葬改革的探索,还是中国特色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的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的实现,基本社会服务的供给,都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民政法治建设、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基层民政服务队伍和能力建设与民政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民政工作的改革创新发展,需要我们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潜下心来,扑下身子,认真研究新时代的新使命,把握发展趋势、找到发展规律,顺应发展潮流;需要我们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工作的差距短板,把住脉搏、找准症结,拿出有效管用的办法举措;需要我们聚焦主要领域、关键环节,用劲发力,为找准切入点、突破口提供思路和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研判民政事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刻分析民政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为解决矛盾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案,为制度完善、政策变革和工作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推进中国特色民政事业的发展贡献精神支撑。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扎实开展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工作,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职责。让我们扛起重任,以学无止境、求知若渴之心,不断开足学习新思想的马力;以如炬目光、清晰头脑,深刻认识新使命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以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实际行动,奋力开启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新征程,谱写民政事业改革创新发展新篇章。
(联系:cgeditor@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