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深化“减证便民” 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2018-02-06

中国民政 2018年19期
关键词:便民精简民政

为推进重庆民政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便民措施,全市民政系统扎实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坚决取消各类无谓证明、循环证明,杜绝各类奇葩证明,切实为群众生活办事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

一是“减证”带动“简政”。严格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社区)证明事项的通知》,基层自治组织承办涉证事项在民政领域,仅保留国内公民办理收养证明、城乡低保申请人信息证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申请人信息证明3个事项证明,取消了结(离)婚证遗失补办事项证明,简化群众办事程序,严格落实“清单之外无证明”的要求,对未纳入《保留清单》的证明事项,一律不得要求群众提供或变相提供,村(社区)一律不再出具或配合出具,切实减轻基层涉证事项负担。

二是“便捷”倒逼“集中”。将原来分散在多个办事大厅,多个查档地点的社会救助业务,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建立了化解困难群众急难问题“绿色通道”,“一门式”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更接地气。将原来分散在村社、乡镇的婚姻登记集中在区县集中办理,在节假日实行网上预约登记,既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方便快捷了群众,上半年,全市办理预约登记1696对。市民政局行政服务中心提升网上便捷服务,民政所有审批事项开通“扫码办事”服务,只需扫一扫,事情“码上办”。

三是“标准”助推“便民”。推行行政许可标准化,全面清理、精简市本级审批事项,从13项减少到7项,精简比例46%,对保留的事项,按照标准化要求逐项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固化办理依据、承诺时限、办理流程、追责情形等要素,通过重庆民政公众信息网向社会公开。

猜你喜欢

便民精简民政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便民公告栏
时常精简多余物品
一种面向应用的流量监测精简架构设计
琼岛道班的便民点
便民电话缘何不便民
引民政之“水” 浇卫生之“田”
取消便民门诊不能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