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在要求,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
2018-02-06吴振宇朱鸿鸣
吴振宇 朱鸿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进一步阐释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和重点任务,丰富和发展了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论述。习总书记的讲话对于深入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加快推进包括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在内的各项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习总书记的讲话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
习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阐释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此次讲话中,习总书记在强调跨越关口的基础上,还强调了另外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要求。习总书记明确指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很大程度上是经济体系不平衡导致的,是经济体系内在不平衡的反映。这对于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新时代发展要求,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并强调经济体系现代化是其他领域现代化的有力支撑。中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吸收了国际经验的现代化,但更重要是适应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代化。
习总书记的讲话丰富提炼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领域。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的基础上梳理提升,指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经济体制建设七个重要领域。上述七个重点领域更容易把握理解,也更容易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习总书记的讲话明确指出了当前需要突出抓好的五方面工作。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不容易,不可能一夜间实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明确当前需要突出抓好的重点工作,为建设的着力点和出发点指明了方向。
建设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在要求的现代金融体系
正确理解“现代金融”和“现代金融体系”的关系。在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经济体系的讲话里,都提到了“现代金融”,并没有提到“现代金融体系”。但是,这两处的“现代金融”是放在产业体系的语境中来讲的。在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讲到“金融发挥着媒介交易、配置资源、发现价格、管理风险等重要功能,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产业体系组成部分的金融,并不能完全反映金融作为独特的一个经济部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比如,现代宏观调控离不开货币和金融政策。金融与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都有直接的、密切的关系。全面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现代金融的内涵,需要从“现代金融体系”的整体视角入手。
正确理解习总书记讲话中“现代金融”的内涵。在习总书记的讲话里,“现代金融”所包含的“现代”是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现代”紧密相关的,需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国情,不能简单国际对标。
在目前的经济学或金融学话语体系中,现代金融是与传统金融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至少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指的是符合现代世界金融运行规则的金融。比如,具有部分货币创造职能和信用扩张功能的银行业属于现代金融,而钱庄和当铺则不属于现代金融;主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组织起来的金融机构体系属于现代金融,反之则不属于现代金融。第二种含义指的是运用最新金融科技的金融。比如,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新金融”是现代金融,而信息化程度较低的金融体系则被称为传统金融。这两种含义都是十九大报告中现代金融的应有之义,但并不是仅限于此。
中国的“现代金融”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组成部分的金融,不能机械理解为已实现现代化的发达经济体的金融模式。实际上,发达经济体的现代金融体系也存在重大弊端。比如,大量信贷并未用于支持新的生产性投资机会,而是流入非生产性领域和各类存量资产,催生泡沫和风险。适应发达经济的金融体系不一定适应发展中经济体。我们需要避免金融业早熟、过度发展的情况。
建设中国现代金融体系面临的重大议题
建设中国的现代金融体系需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特点,服从服务于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项工程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重大,需要不断探索。下面四个议题是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是中国现代金融体系中的所有制改革问题。与国有企业相比,国有金融机构所有制改革涉及面更广、影响更深远。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让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一个重要议题。
二是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相结合问题。不同的文化和法律体系、不同发展阶段,金融监管体系是有差异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经验积累,金融业发展壮大,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需要有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内生理念。
三是中国金融“走出去”问题。与非金融企业走出去相比,金融机构可以控制金融资源、影响宏观和产业发展,“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更多。在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走出去难度更大。但是,没有金融机构的走出去,我们就很难构建起高水平的开放体系。
四是加强商业性金融机构党的领导问题。金融机构企业治理、组织模式多样,大量存在合伙制等其他形态的组织建构。需要创新实现党的领导的方式方法,推动党的领导与各种组织形态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