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点评
2018-02-06
1
2月12日,广东省各级民政部门通过与公安部门协作,通过口音识别、全国救助寻亲网等媒体上滚动发布信息等方式帮助二百余名长期滞留受助人员找到亲属。
本刊点评:家才是受助人员最好的归宿。广东省民政与公安部门的密切协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值得其他省市借鉴。需要注意的是,受助人员的家庭是否存在需要解决的困难,当地有关部门还需密切关注,否则会发生再次出走的现象。
2
2月18日,据媒体报道,春节期间,一条关于“办结婚证要交二胎保证金”的消息在微信和微博上流传。该消息称,四川等地出台规定,婚姻登记时先行收取5000元“二胎保证金”,“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返,不生就不返”。
本刊点评:这样一条含糊其辞且有明显漏洞的谣言为何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何仍有不少人相信?除了对网络传言吸引眼球、耸人听闻保持必要的警惕外,对信息的独立思考力和辨别力还需要提高。
3
2月22日,江西总结全面建立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实施以来,群众申请突发型、急难型且资金数额较小的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可直接在乡镇受理审批,再报县级民政部门备案。
本刊点评: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的建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过,备案后的审查、复核、监督、问责等后续制度应当尽快完善,以堵住政策的漏洞。
4
2月23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起不同寻常的“碰瓷”案件,“碰瓷”小伙子没有索要赔偿而是求她报警。办案民警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胁迫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最终警方将背后隐匿的跨省作案、分工明确的犯罪团伙一网打尽。
本刊点评:利用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案例并不少见,其深层次原因是民事权利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在办理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同时,要加强对未成年人民事权利,也就是儿童福利的保护。
5
2月24日,民政部起草的《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拟规定,儿童福利机构要建立安全保卫制度,监控录像资料保存期不少于3个月。
本刊点评:从技术方面看,监控录像资料保存期不少于3个月不难,但从效果方面看,缺乏及时性。建议设立每日录像观看审查责任制度,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斩断侵犯儿童之手。
6
2月25日,广州出台意见,为鼓励企业参与慈善,企业捐赠支出将享税收优惠。
本刊点评:企业参与慈善可享受税收优惠,这早已写入法律。但如何使这些优惠真正得到落实,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为广州点赞。
7
2月27日,上海市政府宣布,3月起,上海161项社区事务将全市通办,受理中心全年无休。
本刊点评:针对瓶颈问题,各对口政府职能部门坚持依法依规,加快转变职能,优化工作流程,积极推动事项纳入“全市通办”范围的精神值得肯定。其中“收受分离”的解决方案也许更值得其他省市借鉴和学习。
8
2月27日,在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法院张家堡法庭,一份由主审法官命题,用来参考评判是否准予离婚的“考卷”出现。
本刊点评:尽管婚姻自由是公民的权利,但也不能任性。法官的“离婚考卷”是对双方感情的一次考察,这不仅体现了制度的人文关怀,也是法官“懂爱”的一种手段。希望有完善的制度设计出台,在保障公民合法的权利下减少因冲动而导致的离婚。
9
3月3日,北京市民政局发放的一本讲述“婚后夫妻关系”的小册子,不仅意外引起了全国网民的围观,更招致了大量女性网友的不满。
本刊点评:这是一件好事,说明在思想更加活跃和新锐的互联网上女性对于个人权益、性别平等,以及女性社会角色的解放等内容,都极为看重。相关部门的澄清和编辑的解释,也是体现着对女性不满态度的重视。抛开观点正确与否,这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10
3月8日,北京市房山区某养老院老人摔伤后身亡,家属追责养老院,一审养老院被判担责三成后,家属拒绝调解,法院将择日宣判。
本刊点评:法院的判罚不仅仅是对一个个案的认定,更是会影响到养老院的经营。如果判罚不当,会让养老院出于风险的考虑拒绝接收年纪过大、疾病过多的老年人。这对那些真正需要入住养老院护理的家庭来说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