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理念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2018-02-06凌征福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供给农产品污染

凌征福

(赣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一、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将提高经济效益、调整产业结构与降低种养成本视作改革的先决条件,走可持续的生态环保发展路线,把我国构建成一个绿色高效、均衡生态的农业强国。

(一)绿色发展理念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目标

绿色发展理念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生态自然环境为代价。达成人与环境的和谐共赢,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统一,是绿色发展的更高目标和重要原则。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例如土壤污染、空气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如何兼顾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绿色发展理念不能仅仅定义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实施低碳技术,更应该将其定义为高效利用资源、平衡生态系统、实行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社会适度发展。与之对应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应将其定位为通过保障产品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来发展农业生产,遵循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的可持续性统一协调原则,正确处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和生态、目前和长远的关系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高效、均衡的农业发展模式。这是绿色发展理念的体现,也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了目标。

(二)绿色发展理念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引方向

在马克思看来,农业问题和国家的体制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体制的国家在对待农业的看法上截然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看来,任何生产活动都是一味追求利益的获得,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这往往是以对自然资源的掠夺为代价的。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提到“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归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长此以往,必将对自然资源形成掠夺式的破坏而影响生态平衡。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不赞同用破坏生态的方式来获取利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在遵循了自然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了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引了方向。

(三)绿色发展理念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谋划出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之相对应的是,农业生产方式也必须要作出重大改变。我国一直奉行的农村工业化政策已经使农业源头污染问题开始显现,因为土地、水源等的污染直接造成的是农产品的污染,不仅对现有的生态环境体系造成破坏,还将长期影响人民群众的舌尖上的安全。如何产出大众需要的农产品,如何保证农产品的绿色健康,如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些都是改革最需要关注的地方。只有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才能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谋划出路,通过绿色化的生产,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才能形成真正有效的农产品供给,才能满足我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绿色发展理念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

一是产业结构失衡。从需求侧看,拉动农业产业发展要靠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只有当这三者形成一个合适的关系,农业才可能会有持续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出口拉动增长效应的递减,投资和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在增大,但多年存在的投资和消费的矛盾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总的来说,我国农业面临的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就是供需结构不平衡。农产品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很多农产品在市场上早已达到饱和状态,需求量也在不断下降,但我们的生产却还在不断继续,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农民难以获取满意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许多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农产品却一直很紧缺,甚至没有生产。

二是生产成本攀高。单从农业成本中的生产成本来说,需要的生产资料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所需原料的投入,就是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包括化肥、农药、人工等费用;另一方面是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资源,比如水电、生产机器设备折旧等。造成农业成本攀高的原因一是资源配置不合理,我国土地超负荷耕种、水土流失加剧、重金属污染严重,化肥利用率和农药利用率低,江河湖泊受到污染,这些费用的上涨和污染的加深严重影响了农业基础竞争力,水土污染加剧,在生产过程中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二是我国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人工费用和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例如化肥等必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就因为天然气、硫磺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化肥生产企业开工率低造成供不应求而出现了明显上涨;三是农业种植规模小,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基本是农民小规模家庭经营,小规模农业种植不利于操作农业机械,也会大大降低新种植产品和种植技术的使用率以及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无形之中增加了生产成本。

三是产品质量走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是每个家庭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农产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农产品的产品质量这些年总是有些不尽如人意,一是由于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病虫害频繁,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水土饱受污染等原因致使农产品品质不高,而且许多农药毒性较强,导致中国许多出口农产品和食品农药残留过高,瓜果蔬菜农药残余度高将严重危害到消费者的安全健康,通过使用激素对饲养的家畜和种植的蔬菜进行催生催长也难以到达消费者对产品绿色、健康、安全的要求;二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还不是很成熟,机器设备不先进,在产品的包装、保存和运输过程中不能到达令人满意的效果,导致农产品退货、销毁、暂停进口等事件时有发生;三是农产品产出类型少,国内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总体已迈上小康水平,对农产品也由原来的数量型、温饱型需求逐步向优质化、多样化的小康型需求转变,传统粗放型的农业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对产品多样性的选择。而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技术水平低、难以实行标准化生产,生产过程无法控制,农产品质量以及农产品安全都无法保证。

三、绿色发展理念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分析

(一)重塑绿色生产体系,优化产业结构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推动结构调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达成这个目标,首先,政府重塑绿色生产体系,从绿色发展理念出发,形成绿色领导思维,大力加强绿色发展能力建设,把绿色发展落实到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各项事业之中。其次,农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农业必须树立“节约资源就是最佳效益、保护环境就是最好发展”的新理念,在生态保护中担当主体责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要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生产效益。最后,生产者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产方式包括生产理念绿色化、生产行为绿色化,在进行种植和饲养的过程同时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为此在农业方面要做到优化产业结构就要做到如下三点:一是去低效产能。去除低效产能,这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低效产能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还对自然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重塑绿色生产体系就是要把过量生产体系和污染严重的生产体系淘汰下来,追求生产过程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去落后杠杆。绿色生产体系注重对品质的追求,因此要去除落后杠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把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同时注重种植业结构的适当调整,在坚持种粮面积和总产量稳定发展以及适应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发展高效绿色经济作物,实行良种、良法的培育、推广,注重淘汰落后和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形成优质、安全、绿色的产业导向,逐步减少落后农业生产体系的投资,减少对其资金的投入。推进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促进绿色发展,在去落后杠杆的同时实现为绿色发展“加杠杆”的目标;三是去超量库存。“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国家生死攸关的战略物资。在当前高库存的背景下,不用担心缺少,但超量也非常令人棘手。为此,国家必须要从供给侧着手,增强高品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以提升粮食供给质量来防止新的库存产生。现在人民的需求已经不仅仅限于吃饱穿暖,常见产品盈余的同时却是高品质产品的供不应求。提质增效是粮食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粮食生产要从“以量取胜”转为“以质取胜”,通过减少增量去库存。

(二)推行绿色生产方式,降低种养成本

毋庸置疑的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加重了农业的生产成本,就我国土地目前的情况看,很多地方存在耕地的耕种能力严重超支的状况。我们要明确绿色生产方式的主要含义:农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要求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无论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还是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都要求中国必须尽快实现农产品生产方式向绿色生产方式转型。过量使用化肥造成不少耕地重金属污染严重、生态严重退化。对此应推行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转型,推进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杜绝工业和城市污染流入农业。适当减少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一些严重失去土壤肥力和受污染的地块采取休耕、退耕措施以达到土壤改良、地力培肥与治理修复的目的。对退下来的耕地可以采取替代种植的方式,种植饲草、饲料。这样便能够充分利用耕地和其他土地资源,增加土地的产出效率,缓解部分农产品进口压力。中国小农生产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土地小规模种植,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生产合为一体,自给自足。其生产方式的落后性,主要表现在不注重生产工具的革新和集约化生产规模的扩大,仅依靠劳动的投入来替代农业技术和资本,应在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通过农业组织化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形成现代化机械生产方式,一是可以提高土地、人工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拓宽农业经营渠道。要改变目前的供给状态,就要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系统,由此来满足人民群众对绿色健康农产品的迫切需要。必须把保护和修复农业生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

(三)创新绿色科技机制,补齐质量短板

农业发展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只有创新绿色科技机制才能挖掘农业的最大潜力。所以,要加强推行科学技术,特别是农业科学技术、农村实用技术知识等,让科学技术真正应用到农田,让农民学到真正的科学技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质量的提高。我国农业属于传统产业,很多时候还是靠着以往的经验进行生产,而农业正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基因工程在育种方面的应用、工业化养殖技术和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等,都包含了高科技因素,这已经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的作业方式。我国农业在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具有优势,需要国家对此进行改革,促进农业的技术进步。除此之外,我国农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农业中的污染和质量问题,滥用抗生素、农药现象严重。造成农业污染的主要的原因包括有工业等带来的重金属污染,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等带来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塑料制品等带来的白色污染。同时我国还存在着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比较滞后、适合一般家庭采用的农业机械研发不足和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要消除这些污染,提高生产效率,补齐农产品质量,就要以创新绿色科技机制为根本途径,让农民根据土壤的需求施用农药、化肥和抗生素,减少塑料制品使用量,严格管控好工业的污染排放,加强农机和农业产业技术研发,创制一批优良新品种、新机器、新技术,优化产品结构,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绿色生产方式,让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对接,让消费者目睹生产的全过程,这对解决目前我国由于农业产业链过长而造成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不放心的问题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

农业供给侧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有效融合高新技术,同时考虑到短期矛盾与长期制约,激发农业发展潜力,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机制,满足人民需求,提高产品质量,逐渐解决我国农业供给侧难题,走出一条兼顾自然资源环境、农业生产及人类身体健康和谐发展之路,开辟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境界。

猜你喜欢

供给农产品污染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