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社区“全响应”治理创新实践及启示
——基于北京市德胜街道的分析

2018-02-06孙乔婧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街道社区服务

李 晶 孙乔婧 赵 沛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海淀 100872)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把“社会管理”提升为“社会治理”以来,各地涌现出一些较具典型意义的创新社区治理的案例。其中,北京市德胜街道抓住快速发现问题和准确解决问题两个关键点,构建了基层党组织与政府、居民、社会组织、社会经济组织等的全新互动关系,以“一核多元”治理主体全面响应问题的“全响应”社区治理模式,改进了传统的社区治理方式,推进了基层党组织执政方式的现代化进程,提高了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为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可参照的模式,其经验值得参考借鉴和从理论上进行分析。

一、北京市德胜街道实施“全响应”社区治理创新的背景

北京市德胜街道的“全响应”社区治理创新是建立在自身的区域特点,围绕本地的资源禀赋和需求重点以及社会治理的基础上,摸索出来的一种社区治理模式。

(一)北京市德胜街道的区域性特征

1.区位优势。德胜街道辖区面积4.14平方公里,含主要大街10条,街巷28条,有23个社区居委会,在册户籍有38,285户、115,303人,常住人口44,849 户、117,806 人,流动人口 28,974 人,企业5800余家。第一,德胜街道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西城区,地理位置重要。西城区具有国家政治资源集聚、金融机构集聚、文化资源集聚、社会公共优质资源集聚和人口集聚五个特点。第二,德胜街道是中心城区通往北部郊区的交通枢纽,地理优势突出。德胜街道地处西城与东城、朝阳、海淀四区交界处,是西城区的北大门,也是八达岭高速公路的起点。

2.历史底蕴深厚。辖区内标志性建筑德胜门,建于明朝,是内城九门中唯一保存下来的,是京师通往塞北的重要门户,素有“军门”之称。德胜门之所以取名叫德胜门,意为“以德取胜”。北方按星宿属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即德胜门出城,由安定门班师,分别取自“旗开得胜”和“太平安定”之意。

3.公共资源丰富优质。德胜街道有北京教育学院,中学7所,小学5所,幼儿园5所;汇集了安定医院、二炮医院、肛肠医院等6家高质量的医院,拥有人定湖公园、双秀公园、玫瑰园、北滨河公园等都市园林空间,辖区还有全国最大的福丽特玩家收藏品交易市场。

4.社会结构多元。德胜街道基本涵盖了各种单位类型、各阶层人员和多民族居民。既有大型的设计院、央企总部,也有大量科技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共有大小单位5800多家;既有新建小区,又有回迁小区;有回族5000余人,是北京市的民族重点街道。

(二)德胜街道驻地区单位及居民小区结构特征

1.坚持“研发设计、金融后台、文化创意、高端交易”的功能定位。德胜街道是中关村科技园“一区十六园”之一的西城园政策全覆盖区,同时,也是北京市首批十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四大金融后台服务区之一,是国家级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和北京“设计之都”核心区。地区内中央大单位、设计院所和新型科技企业密集。以德外大街为地区中轴线,沿大街两侧分布有国家工程院、孔子学院总部、中国建筑设计集团、国家核电、国防部外事局、北京出版社、高教出版社、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以及普天德胜孵化器等8个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为开展区域共建提供了优质资源。

2.地区居民小区结构呈四大板块分布。第一,东部老龄化小区板块,即六铺炕地区。该区域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聚集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水电、中煤炭等老的能源部委家属院,主要问题是老龄化程度高,养老服务需求大,养老资源配给不足,如老年人家政服务、养老用餐、居家(社区)养老、精神慰藉等方面都存在资源配给不足的问题。第二,南部回迁小区板块,即安德路地区。该地区主要由21世纪初大规模城市改造时的拆迁回迁小区组成,具有人口密度大、困难群体多的特点,主要问题是居民和物业矛盾突出,导致居民因对物业不满意而不缴纳物业费,物业因收缴不到物业费而履职不到位的恶性循环;消防设施老化、电梯年久失修等方面的隐患突出。第三,西部新型小区板块,即德外大街西地区,该区域主要由国管局、中直机关、高档商品住宅区构成,具有居民文化素质较高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儿童活动场地、社区便民服务等方面的需求。第四,北部高楼密集小区板块。即裕中地区。该区域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具有高楼多,密度大,公共空间严重不足的特点,主要存在停车难、买菜难等问题。

(三)德胜街道社区治理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1.社区治理的成效。第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升级。以德外大街拓宽通车及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为标志,地区面貌焕然一新。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集约化地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工作,实现地区有线网、无线网、物联网、移动网、有线电视网全覆盖。第二,城市社区治理不断升级。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探索了“大科部制”改革,建立了公共服务大厅,形成了“领导围着科室转,科室围着大厅转,大厅围着居民和驻区单位转”的“三转”理念,为民服务上了一个新台阶。第三,“智能化建设”不断升级。以“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搭建运行为开端,在科技手段支撑下,实现服务管理的精细化。第四,“全响应”社会治理有了初步基础。以大力推进区域化党建及政社合作为引领,着重从区域化党建、社会组织培育合作、社会动员、社会参与等方面入手,加大政社合作,加强资源整合,探索政府行政与居民自治的有机结合,推动形成同向着力的良好机制。经过近18年的探索,德胜街道的社区治理已经由党政职责不分向党政职责明确转变、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服务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治理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2.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一,缺乏顶层设计。第二,居民与政府沟通渠道单一。第三,民生保障的人性化、个性化还没有到位。第四,对各类服务管理事件缺乏统一调度手段,跨业务协同不充分,存在信息孤岛、数据不能整合共享、数据利用率低,难以满足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立足于德胜街道的区域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顺应社区治理的新要求,从社区治理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出发,德胜街道实施了“全响应”的社区治理模式。

二、北京市德胜街道“全响应”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

(一)创新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响应

1.搭建三个基础框架。第一,建设地区数据中心,全面掌握地区的人、地、事、物、组织的情况和地区信息流动趋势。第二,构建多元化政民互动渠道。通过网站、短信平台、电话、视频、社区电子屏、PDA等沟通渠道,拓宽地区百姓与政府之间的双向互动渠道。第三,建设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枢。指挥中枢下设社会服务平台和社会管理平台。社会服务平台整合辖区内多个服务系统,并把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同社区居民意愿、需求结合起来,为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个性化、智能化、多样化的各类服务。社会管理平台是由街道指挥中心一级平台、各科室二级职能平台、各社区分中心平台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智能平台体系,以实现对事件的上报、接收、分流、处置等一系列业务高效流转,形成跨科室、跨社区的指挥协调、快速反应、统一应急、联合行动的机制。通过搭建三个基础框架,全面感知群众的需求,形成快速传达的互动渠道,积极地做出全面响应。

2.履行六大工作职能。第一,民生服务。搭建与居民直接沟通的平台,及时协调解决居民的诉求,为辖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第二,城市管理。对城市运转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分派、处置、反馈,维护和强化城市功能,满足地区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第三,应急处置。承载街道应急各项工作,包括重大节日和重点时期应急值守、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等工作。第四,绩效考核。以事件的发生频次、处置质量、处置时效性以及各类基础数据的更新频次和内容质量为依据,对科室、站、队、所、社区进行考核。第五,分析研判。在日常报送问题基础上,以数据为支撑,分析梳理各类事件数据特点,掌握事件运行状态和变化情况,形成《德胜地区社会管理分析研判报告》。第六,统筹推进。根据事件的轻重缓急,在整合资源、调度力量和讨论问题的基础上,以最大的力度,集中解决难点问题,保障全局工作的整体推进。

3.实施N个服务管理项目。在“3+6”搭建的“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大框架下,从地区居民关注的问题和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实施N个服务项目和管理项目,补充和丰富“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框架。随着“全响应”系统的广泛推广应用,N在不断变大,快速回应居民的多元需求。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理念,积极引进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对接百姓需求。以菜篮子工程为例,居民反映买菜难、菜价贵,德胜街道在有条件的小区设立固定菜点,对缺乏空间资源的小区,采取“车载蔬菜直销”的方式,直接将蔬菜送到居民小区,并利用智能的监督手段,对菜价、蔬菜的来源进行监督,显著提升了服务质量。

(二)创新体制机制,实现联动运行

1.以便民为核心,建设街道公共服务大厅。第一,搭建“七部二室一厅”的内部机构组织架构,建立了公共服务大厅。第二,重塑公共服务模式,提出并践行“大厅围着居民转,科室围着大厅转,领导围着科室转”的工作理念,把群众当圆心,以方便群众办事为第一原则。第三,开办网上大厅,公开办事流程、提供办事指南,实行一窗受理、全程代办,让办事群众少跑腿。

2.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细分社区管理单元。第一,划分责任区,综合考虑居民户数、单位数量、业态情况、社区工作力量等因素,以完整性、均衡性为原则,将街道23个社区划分为233个网格化责任区。第二,业务下沉到责任区,将社区居委会、服务站负责的各类服务管理业务下沉到责任区。第三,落实各责任区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和上报,确保问题能够被有效对接和处置,最终实现管理的精细化。

3.以流程再造为重点,实现事件处理的高效率。第一,对业务进行分级分类,将事件按严重程度分为五级,每个级别分别对应着承担不同职责的责任人,不同级别的事件与不同的责任人相关联。第二,责任人首位责任制。遇有事件发生,将按照事件级别快速传递到相应的责任人,实现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理的标准化。责任人关注事件处理过程,从而形成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

4.以明确权责为要求,构建客观量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第一,建立评价体系。在优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以事件的发生频次、处置质量和处置时效以及各类基础数据的更新频次和内容质量为抓手,梳理评价指标,建立针对业务科室、社区、责任区责任人的评价体系。第二,将评价体系与工作提升相结合。通过回复率、办结率、满意率等指标对各责任人进行打分,以此为依据进行经验分享,提升工作能力。

(三)创新治理主体,推动协同治理

1.精细化配备网格治理人员。第一,一格一长,明确网格管理员。每个网格都由一名社区工作者担任格长,每天对责任区域进行巡视检查,做到“一格一长、全责管理”。遇到问题及时处理、协调或上报,确保问题不过夜。第二,多员进格,明确各执法人员与网格的对应关系。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准确找到对应的责任人,便于快速进入情况,进行处置。

2.搭建多元参与治理响应链。第一,搭建社会组织响应链。培育街道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引进专业社会组织,提高社区治理的专业化水平。第二,搭建在职党员响应链。利用专门软件,实现在职党员和帮扶对象的直接对接。第三,搭建志愿者服务响应链。积极动员辖区内的机关干部、驻区单位、居民等,以“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等形式,长期为残疾人、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3.发挥社区报的宣传动员作用。第一,增强社会认同感。将社区报《今日德胜》定位为一份老百姓离不开的报纸,通过从百姓的视角,想读者所想、议读者所议,带动地区群众对德胜文化与理念的认同和响应,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第二,探索社区治理新途径。设置专刊,展示社区具有示范性工作的进度与成果,发挥社区报在重大公共事务中的动员、引领作用。第三,突出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强调四个贴近,即贴近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服务、身边便利,挖掘、激活、放大榜样的力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四,多媒体联动。以社区报为平台,设立微信公众号,开设更多居民能够参与并且做主的栏目,为德胜人提供服务指南和精神引领。

(四)试点先行,创新治理路径

1.精心挑选试点社区,派驻工作组。第一,挑选治理难度大的马甸社区为试点,在“全响应”社区治理的模式下,探索社区治理的路径。第二,派驻工作组。采取由街道工委书记亲自联系社区,科级干部蹲点挂职,以派工作组进驻开展工作的方式,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以政府的积极履职凝聚居民、物业、产权单位等多种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探索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

2.抓好问题解决,发挥党委的核心引领作用。第一,抓好班子建设。打造有好班子、好党员、好场所、好载体、好机制、好业绩的“六有”服务型党组织,提升执政软实力。第二,抓好党员建设。摸清党员情况,鼓励党员亮出身份,主动作为;加强对党员的服务,引导党员更好发挥作用。第三,推进协同治理。召开由居民代表、物业、产权单位共同参与的议事协商会,共同讨论社区治理问题。

3.抓好社会组织建设,激发社会活力。社区党委以“培育一个、激活一批、引进一批”的思路,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初步形成了更专业、更互动、更活力的发展局面。第一,培养枢纽型社会组织。马甸社区培养了“马甸文体艺术协会”枢纽型社会组织,整合现有社区文化体育团队,在党委的领导下,共同研究讨论各团队发展、活动安排、场地使用、相关公益金项目和文化专项经费的使用。第二,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以项目购买的方式,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专业支持。通过聘请老师、活动策划、管理规划、项目监管、组织孵化等形式,进一步激活现有的文化、体育、公益、志愿者等20个社区社会组织。第三,引进具有专业服务能力的社会组织,提升服务能力。例如,引进西城公益文化传播中心,帮助策划组织“歌声献给党”庆祝建党93周年歌咏汇演。引进曙康社会工作事务所,打造马甸“家园计划”。

4.出台相关制度,总结推广“全响应”社区治理模式。第一,党委强化对问题的分析研判,同时,加强对各方的协调对接,创造了针对问题的“4个准确+1个对接”工作法:了解情况(准确诉求、准确原因、准确历史沿革、准确涉及单位),准确对接不同的责任主体,解决多责任主体的复杂问题。第二,高度凝练试点社区的治理模式和经验,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制度体系。出台了《党委扩大会制度》《五议三公开两监督民主议事制度》《民生项目“4个准确+1个对接”工作法》《执法力量网格工作日制度》《区党代表流动工作室制度》、《马甸文体艺术协会章程》等6个制度,推广应用其他社区。

三、北京市德胜街道“全响应”社区治理创新的成效

北京市德胜街道推进“全响应”社区治理,不仅实现了社区治理方式的创新,推动了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与集约化,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也创新了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促进了基层党组织执政方式的现代化。

(一)全面响应问题,提升了社区治理能力

1.提升了政府的办事能力。德胜街道“全响应”社区治理,社会治理力量下沉至责任区,为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提供人力保障;业务的偏平化,也让责任区责任人一专多能,同时能调用各方资源;借助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各方更清晰地掌握辖区情况、更及时地发现身边的各类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社区治理“零距离”、精细化和动态化,大大提高了执政的科学性。

2.提升了社区工作者的能力。“一区一人、全责管理”的网格化责任区模式,对社区工作者工作职能的多元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德胜街道实施“全响应”社区治理系列培训,为复合型社区管理人才的成长搭建了平台,激发广大社区工作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同时,努力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形势需要,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增强社会治理的内生力量。

3.提升了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托“全响应”系统,搭建在职党员服务响应链,为党员服务群众开辟了服务渠道、找到了充足的服务资源以及合适的服务对象,提升了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实现了服务需求与服务提供的有效对接,实现了“群众真受益、党员方便做、党组织有利于管”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党员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护。

(二)不断创新优化,推动了基层体制再变革

1.整合力量,实现市区街居四级联动的“协同效率”。通过综合受理、全程代办、一站式服务、区内异地受理等方式,德胜街道冲破了业务层级界限,将就业、社会保险、计划生育、社会救助等事项延伸纳入社区服务站全程代办范畴,居民不出社区,就可办理相关事务,突显了市、区、街、居四级联动的“协同效率”,逐渐形成社会服务、城市管理、信息联通、综合调处、应急处置等事项“全响应”的社会服务管理,真正通过智能化建设,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以及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2.权责明晰,打破了传统绩效考核机制。在优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德胜街道以事件的发生频次、处置质量和处置时效性以及各类基础数据的更新频次和内容质量为抓手,依托评价器等设备,梳理评价指标,建立针对业务科室、社区、责任区责任人的评价体系,实现多层次的监督管理,对各科室、各社区、各责任人进行考核评价,实现权责分布的明晰化与考核评价的即时化,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试点先行,提高社区治理的科学性。挑选情况复杂的社区作为“全响应”社区治理的试点社区,派驻阵容强大的工作组,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摸索社区治理经验,深度总结并推广。这种社区治理方式,打破了传统由上级直接布置治理工作的方式,既避免了社区治理形式上的“一刀切”以及缺乏容错改错机会等方面的不足,又调动了基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社区治理的科学性。

(三)发挥社区党委的核心作用,提升了基层的执政能力

1.实现基层的决策从经验为主向民主科学转变。德胜街道“全响应”社区治理,党员群众每天必到网格,面对面收集信息的机会明显增多,民意表达充分。同时,借助信息系统,准确、全面、及时地掌握各方数据,为常态事务的分析与管理提供全面的信息参考,为紧急事件的研判与决策提供即时的信息依据,健全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变事后被动处置为事前主动防范,强化信息预警,作出既符合客观规律、又符合人民群众诉求的决策,真正实现民主科学执政。

2.实现基层的工作重点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德胜街道“全响应”社区治理,寓管理于服务,使服务更加精准。第一,服务体系实现多元化。通过构建智能服务体系,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服务体系,把群众的需求落在实处。第二,服务手段实现现代化。以PDA、开设微信公众号等现代技术为载体,采取多渠道、多途径、多样化的方式,积极推进智能养老、智能自助服务等为一体的精准化服务体系,实现了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第三,服务空间实现便捷化。网格员“一日双巡”“预约服务”“错时服务”等网格化服务模式,使“上门服务”“零距离服务”“面对面服务”成为常态,为居民提供了面对面、点对点、个性化、精细化的优质服务,将服务触角直接延伸入户,全面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便捷度。

3.实现基层的工作格局从相对封闭向更为开放转变。在德胜街道“全响应”社区治理实践中,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打破了原来的层级界限,构筑了扁平化的组织体系,以功能分工的组织方式,改变为以事件处理流程为导向的虚拟工作小组,实现跨科室、跨社区的指挥协调,快速反应、统一应急、联合行动,有效应对各类事件。党员志愿服务支持平台,采取“线上线下双联动”的工作模式,将在职党员、退休党员都纳入服务体系,使基层党建工作突破党内循环,从加强组织建设拓展到加强社会治理,涵盖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等诸多领域。

四、北京市德胜街道“全响应”社区治理模式的启示

(一)社区治理应坚持问题导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衡量执政党思想理论水平和治国理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能否及时预见、准确发现和有效解决时代问题。正如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社区治理的问题,源于社区治理的现实,是社区治理现状的反映。因此,有效的社区治理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问题中寻找解决的方法途径。

1.坚持问题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抓住重点,围绕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和期待,突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2]德胜街道“全响应”社区治理模式的突出优点,就是抓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个关键。

2.准确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德胜街道的社区治理从全面排查梳理社区治理问题开始,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第一,地区社会结构多元带来的问题。第二,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导致的问题。第三,社区自治不足引发的问题。即以提升发现问题和有效处理问题的速度为突破口,优化政府管理服务,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推进社区治理。

(二)社区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功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3]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方略,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4]“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5]因此,社区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1.做好顶层设计,总体把控社区治理。德胜街道党工委协同专家、学者、政府相关部门、社区、社会组织等力量,按照全面感知、快速传达,积极响应的“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的要求,从破解社会服务管理难题入手,制定了《德胜街道智能化民生服务与城市管理行动计划(2011-2013年)》,《“德邻”地区文化营造计划(2014-2017年)》,通过顶层设计,全面有序地推进社区治理。

2.创设沟通平台,统一协调社区治理。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党的领导核心作用集中体现在能够广泛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统一协调各治理主体的治理行动,形成合力,推进问题的解决。

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促进社区治理。第一,抓好党委班子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形成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第二,抓好问题解决。在涉及百姓生产生活的顶层设计和关系百姓日常生活的细节上,都要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第三,抓好资源整合。基层党组织要协调党组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群众的各方资源,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努力形成共创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社区治理应坚持多元治理,推进社区治理共建共享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这些矛盾在社区治理层面表现为:社区结构的混合性、社区问题困境的复杂性、人们差异化的认知观念、价值偏好和权益诉求等方面。因此,要“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7]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社区治理。

1.创新党的执政方式。在社区治理体制创新中,“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8]基层党组织“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9]

2.引导社区自治。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过程,鼓励社区居民积极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有效利用的各种资源,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德胜街道的“全响应”社区治理模式,正是找到了社区治理的规律,注重构建多元治理格局,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与社区自治有效融合,促使双方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层社会和谐又稳定。

3.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居民、驻区单位等多元治理主体的合力,推进社区治理共建共享。在社区治理过程中,要立足地区实际,创建一种有效的机制,使得各个治理主体都能合理、有效发挥自身的优势,有效激发社区自治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为长效的社区治理提供群众基础、协商知识和议事能力。同时,“实现权益共享、成果共享是基层党组织执政的最终价值归宿,是取得执政共识和价值认同的重要选项,是能否取到高分、赢得民心的决定一票。”[10]社区治理要将改革开放的成果,真正落实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以及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使人民生活富足又幸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

[2][7][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97、539、539.

[3][4][6]习近平.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EB/OL].搜狐网,2017-10-22.

[5]习近平.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2016-04-07.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2.

[10]郝华.塑造基层执政角色的三重维度[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7(03).

猜你喜欢

街道社区服务
社区大作战
热闹的街道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街道生活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风居住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