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宪武:守护万家灯火

2018-02-06文丨陈涛

遵义 2018年6期
关键词:跳线绝缘子线路

文丨 全媒体记者 陈涛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工作在野外,作业总是“上天入地”。炎炎夏日,他们赤手登塔久经“烤”验;风雨交加,他们毫不犹豫毅然逆行,只为守护万家灯火。

遵义供电局输电管理所一级技能专家曾宪武就是其中一员。27年来,他风里来、雨里去,将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设计及施工管理等工作做优并创新,荣获了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等奖项。

输电线路工作是公认的最为艰苦的技术工种。崇山峻岭、河流峡谷、荆棘森林……这些都是输电线路穿行的地方,尤其是在云贵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中,恶劣环境和自然灾害随时都可能危及线路设备和工作人员安全。

对曾宪武来说,维护好线路不仅是技术的考验,更是个人意志、体力和极限的巨大挑战。他常年在野外巡视和检修,都是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就着山风吃干粮、喝凉水,早已是家常便饭。还有很多时候必须爬上几十米的高空进行施工,面临着高空坠落、被高空落物击中以及触电等各种危险。

曾宪武一直记得1998年在乌江维护线路的事情。当天,因为下着大雨影响了当地的用电,他们必须冒雨上山抢修电路。那时候,他带有两个新员工跟着学习。

“进去的时候,我们足足走了3个多小时,才走到检修的地方。等我们完成任务,天已经黑了,雨越下越大,在农村的田坎路上已经无法行走,真是连滚带爬才走了出来。”曾宪武说,后来那两个新员工就申请了调换岗位,要干这样的工作真的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在2008年凝冻期间,险情就是命令,输电管理所人员无一缺岗,全员投入到抗冰救灾的战斗中。曾宪武整整一个月没有回家,即使在大年三十当晚,他仍在山上检查电路,手里的活一刻也没有停下,只为保证着大家团聚的美好时刻。

被同行称为拥有输电绝技的曾宪武,在重大隐患和难题的处理和破解上,可以说有独到之处。2008年,他采用自立式独立抱杆更换技术成功解决220kV海桐I回29#直线塔两侧导地线因覆冰严重塔身折断倾斜重大难题。2010年,他把这种技术成功应用于110kV羊习I回5#塔严重变形铁塔的更换和2011年的110kV凤务沙线路7#塔塌方变形铁塔更换,效果都很明显。

冬天,三步一滑倒、五步一摔跤,这是曾宪武工作中的常事。今年凝冻,他们继续奋战在一线保电抢修,幸亏技术上的进步,让他们相对轻松了许多。这是27年的磨练让曾宪武练就的扎实功底,才以此解决了野外巡线、带电作业、应急抢修、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很多技术难题。

比如,在线路的新技术应用方面,曾宪武凭借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究,在新建的输电线路设计审查中提出了许多适合高原环境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建议,有效促进了输电线路免维护设计理念应用推广。特别是在引流线连接、中线支撑管防风偏、钢管杆横担防护栏等创新项目,应用效果显著,创造经济价值150余万元。

在线路的综合防雷整治方面,曾宪武通过非金属接地模块特殊接地网改造、线路型避雷器、可控避雷针、头部分裂式避雷针等综合措施,有效地解决遵义电网110kV主干线路雷击跳过闸的难题,确保了线路运行的安全稳定,取得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从事输电线路工作的日子里,曾宪武从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先后主持完成35kV至220kV输电线路大修技术改造227项,110kV至220kV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治理28条,迁改设计77条、施工和重大隐患排查整改工作97项。

贵州是一个考验输电线路技术的练兵场,百年不遇的冰冻灾害、复杂的高原地理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对输电线路技术人员的巨大考验。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曾宪武得到了一个综合运用技术及经验的大好机会,让他的技术攻关能力得以快速的稳步提升。

采访中,曾宪武就用于35~110kV线路三联杆引流跳线固定装置做了介绍。“你们看到电杆和铁塔上悬挂着的白色片状圆形物体是绝缘子。”他说,原来铁塔身上的绝缘子是采用单点悬挂方式固定,受大风等天气原因影响,连接绝缘子和塔身的引流跳线就会出现摆动倾斜,一旦与塔身较近或碰撞,就会对塔身放电,引起线路跳闸,给输电线路的运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因为故障点多在山区,难以在第一时间找到,也给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量。

为了能让绝缘子在狂风暴雨中岿然不动,曾宪武曾试图改变绝缘子的尺寸、连接方式、固定方式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当时我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去现场拍照,收集大量资料和队友们研究探讨。”他告诉记者,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在2015年研究发明出了35~110kV线路三联杆引流跳线固定装置,在全市投入使用。

据了解,遵义市共计有100多条110kV线路,2014年前因引流跳线装置导致的故障,每年都会发生两三起,但自从该项发明运用后,此类故障再也没有发生,每年给公司节约成本近50万元。

“或许你们觉得三起故障不多,但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数据还是比较严重的。”曾宪武说,一旦故障没有及时处理,很有可能导致一个镇、甚至是一个县城大面积的停电。于是,他将职创项目《用于35~110kV线路三联杆引流跳线固定的装置》《一种引流线双挂点支撑装置》应用于输电线路上,成功的降低了线路跳闸率,减少了一线员工的运行维护工作量,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仅这两项创新项目就产生经济效益210余万元。

“疑难杂症总能有办法解决”,这是曾宪武一直坚信的理念。为全面提高输电线路可靠性,他主持完成《线路雷击故障性质识别及定位技术》《智能电网输电线路故障原因自动判别系统》《复杂拓扑结构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系统研究》等科技项目获多项国家专利和科技成果奖,广泛应用于日常线路运检工作中。

从带电作业工到检修班长,从输电线路专责到线路设计负责人,从线路工程建设作业师到检修作业师,再到输电线路的一级技能专家。一路上,曾宪武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共计12项,科技进步奖5个,职创二等奖1个,专利奖3个,QC成果一等奖1个、QC成果三等奖1个。

2014年,遵义供电局输电管理所成立“曾宪武创新工作室”。团队提出“聚人才 汇技术 破难题 促生产”的创新目标。曾宪武作为创新工作室技术技能的带头人,他带领团队成员先后完成:“钢管杆横担作业防护设施研制”“一种电力线路杆塔危险检测装置”“一种电力钢杆”等7项创新研究,其成果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7项。

工作室成立4年来,曾宪武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投入大量精力用于“师带徒”和“工人培训工人”工作中,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编写成教材和课件,先后出版培训教材和标准4册,操作工法3册,主持编写《送电线路技师》《送电线路带电作业技师》《送电线路架设技师》考评题库等。

“老一辈输电人带给我的影响很大。”曾宪武回忆,我永远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师父们带我们工作的情景。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总是提醒我们要好好学习技术,并将他们的技艺传授给我们,为输电管理所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现在,我也希望能好好的带着年轻人们多学习、多实践,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曾宪武以经验共享的方式推进传帮带工作,先后承担各级培训授课1000余课时,培训人数达800余人次。近几年来,他参与贵州省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送电线路工高级工、技师及高级技师的技能鉴定工作,鉴定相关人员400余人次。培养出省公司技术能手3人、高级技师6人、技师19人,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4人,实现了技艺的薪火传承,带出的学员遍布整个贵州地区,极大推动了贵州电网输电专业的发展。

现在,曾宪武创新工作室又在钻研新方法,曾经神秘气息十足的无人机,被应用在输电线路巡检领域,“由于输电线路铁塔都是离地面三四十米,尤其是一些容易发生故障的线路接头处不太容易发现,而采用无人机空中巡查,对线路的检查会更加精细高效。这样在提高工作质量的同时,又能确保大家的安全,是个好办法。”

每一步的前进,背后都凝聚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这些都是曾宪武对输电线路工作的深厚热爱,而他也在这里构筑着自己的梦想,诠释着电网人的工匠精神。

猜你喜欢

跳线绝缘子线路
基于Mask RCNN的绝缘子自爆缺陷检测
输电线路跳线风偏响应分析及手册计算方法修正
基于线性拟合和差值补偿的跳线计算方法研究
输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
浅析输电线路绝缘子防污闪技术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75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耐张塔跳线磨损问题的研究和治理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在安装中的应用
一种新型悬垂绝缘子检测机器人机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