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见自己

2018-02-06严敏

莫愁 2018年3期
关键词:音乐会艺术家长

☺严敏

这些散失在时光村落里的记忆,让我在长成母亲的岁月里重新拾起。

刚刚过去的周末,我带着女儿曦诺聆听了一场天籁之音,小提琴和钢琴组合的奇妙音乐会,名曰“魔鬼的颤音”。

这是我们第一次听音乐会。看到演出宣传时,我特别激动,迫不及待想带孩子去听。我不懂钢琴不懂小提琴,我的女儿也没有学钢琴没有学小提琴。我知道我们根本听不懂,那我又为什么会带着孩子去呢?

蒋勋先生说过,“文学与艺术,或者说美的世界,对人生最大的贡献,是把我们带到一个不功利的状态。”我们一直期待可以给孩子提供最美好的,文学、历史、天文、传记、电影、音乐……就是希望可以给孩子扎根生活土壤的机会,也许在未来就会帮他们找到人生的解答,可以更加从容的安心做自己。

蒋勋先生说“艺术是拯救”。让孩子走近艺术,了解艺术,不是为了培养一个艺术家,而是让孩子在绵长的生命之中,有安抚自己孤独的武器。

于我的童年而言,这样美的享受未曾有过,但是我会永远记得父亲带回来的手提式大型收录机,和收录机放出来的美妙音乐。这无疑是那个年代的时尚。听过的歌名早已遗忘,但是曲调始终铭记,这是一种情怀吧。

我很感激我的父亲,在物质贫瘠精神匮乏的时代里,尽力给我最好的世界。记忆中父亲唯一一次抱起我,是带我去工人电影院看一场泳装模特秀,为了省一张票钱。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外国人。父亲每次出差回来都会给我带本子,红色塑料封面上还会印上月季花,有时候还会印上两个烫金大字“日记”。这童年根深蒂固的期待,使得我对本子的嗜好留存至今。父亲还会带我们去大队看免费电影,村办公室门前的空地上黑压压全是人,我和弟弟站在长板上,脖子伸得长长的,就算看不到依旧很高兴。我还在父亲的推荐下,读过《大众文艺》《大众电影》,那时候总是把“大众”念成“大象”。

这些散失在时光村落里的记忆,让我在长成母亲的岁月里重新拾起,所以我会因为一场听不懂的音乐会而欢欣雀跃。我的女儿看着曲目名,听着演奏,沉浸在她自己的小世界里,我坐在旁边看着她,就是风景。

听着《女巫之舞》,她会说:“我觉得好忧伤。好像看到女巫骑着扫帚在雨里飞,一个人,孤零零的。”

听着《爱的葬礼》,她会说:“爱情,消失了吗?”

听着《精灵舞曲》,她又会说:“精灵插上了翅膀,旋转跳起了芭蕾。”

这是时代的恩赐,听不懂有什么要紧?

要紧的是,我们,都听见了自己。

编辑若鱼 623358414@qq.com

附:

本期话题,引发了编辑部同事们的共鸣,他们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感悟——

凡事都讲究“意义”,反而失去了很多乐趣。或许,正是那些“无意义”又充满乐趣的玩耍,铸就了孩子的有趣灵魂。

(张秀格)

孩子的自由玩耍正是发散性思维和扩展性思维,以及审美和创造性的体现。不妨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时间,哪怕是在发呆。要知道,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里,咱们是可以操纵机器人来做奥数的,可以利用软件无障碍翻译任何语言的,但我们无法点击某个按键就能获得内心深处的快乐。

(钟健)

我们在练习绘画、摄影构图时要学会留白,太满的画面很难有艺术感和视觉享受,留白可以保有视觉延伸和想象空间。其实孩子也一样,要给他们留下自由成长的空间和时间,孩子的想象力才能自由飞翔,特长才可以恣意萌芽。

(吴忞忞)

每位家长焦灼的背后,有为未来前景的担忧,有对不能把握生存资源的恐惧。活在不安中,内心失去笃定,家长自然时刻盯住孩子在做什么、孩子做的事有没有用处之类的问题上,来转移与释放自己的焦虑。

因此,与其呼吁家长们给孩子一些自由嬉戏的时间,不如建议家长先问问自己:我在害怕什么?我的恐惧从何而来?我的预想是真实的吗?

家长把自己梳理清楚了,对孩子真正的关爱才会浮现。

(赵莹)

家长们都想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学习或参与,殊不知,有些东西根本不是孩子想要的,孩子的世界,家长们未必都了解。

(家英宏)

孩子的创造性通常是在自由玩耍中迸发出来的。《莫愁·天下男人》2017年11期《在蚂蚁中寻找人性的奥秘》一文,讲的是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童年时代喜欢蚂蚁,痴迷于研究蚂蚁的习性,进而研究人性,后来他被《时代周刊》评为对当代美国影响最大的25位美国人之一。这如同中国画讲究“留白”,唯有空白,才有想象的空间。

(陆艾涢)

各位读者,你们对此话题有什么感受,也可与我们联系。欢迎扫二维码,关注“莫愁·大观园”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音乐会艺术家长
失败的音乐会
家长错了
纸的艺术
家长请吃药Ⅱ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犯错误找家长
森林里的音乐会
爆笑街头艺术
新年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