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引探式”教学打造“思维性”课堂
2018-02-05王萍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新的教学理念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应在教授数学知识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高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亦是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务必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维护学生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引探式;高中数学;思维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应打破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禁锢,让数学课堂演变为可供师生之间展示各自特性并锻炼学生技能素养的重要平台。对此,为满足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师的要求,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务必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并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自居,如此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达到高效推进教学进程的效果。众所周知,高中数学不仅内容极多,且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因而,为确保高效的学习效率,教师需切实做好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工作,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且唯有两者的充分运用,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活动效能,进而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与效果。
一、 有效引導应体现双向互动特性
任何课堂,教师与学生才是教学最关键的因素,且唯有促进两者之间的协调与统一,方有利于教学进程的推动。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体现教学的双向性与互动性。而众所周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以更好的理解知识,这也同样要求教师不能仅是“自编自导”式的采取单边行动,而是要与学生展开重复式的交流,并切实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特征,如此方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进而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如当进行“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的相关内容教学时,为使学生牢牢掌握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的概念即推导方法,教师可首先引进三角函数式的相关内容,并由三角函数式化简这一方法入手,通过求三角函数值与恒等变形的方式来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共识”,随后教师或可采取互动导学的方式,并积极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直观的展示相关教学案例,如此将更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进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最后,教师还可提出以下问题,如“已知sin(2α+β)=3sinβ,tanα=1,求tan(α+β)的值”。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跟深入细致的探究,一来有助于学生理解,二来可促进教师指导与师生互动的同步开展,从而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率与效果。
二、 有效引导应注重循序渐进
针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实则也是一项不断开展的认知活动,而基于高中数学知识的困难程度,加之其具备一定的逻辑性与复杂性,因而相关的认知活动也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想切实保证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其在引导过程中便不能与教学的发展规律相违背。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唯有积极迎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杜绝跨越式的讲解与指导,如此方能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容,进而促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针对以下例题,即“对于任何x都属于R,且不等式:
(a-2)x2+2(a-2)x-4<4”成立,试问a的取值范围。针对以上问题,学生容易忽略对未知量的讨论。对此,针对此题的解答过程,教师可采取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由于在此题的已知条件中,并未明确说明该不等式为一元二次不等式,因而在解答此题时,需要考虑a的情况。基于教师的点拨,将能清晰的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症结”,如此教学方式,将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问题所在,从而逐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三、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往往比数学知识本身来得更有实际意义。而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后,不仅可有效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减少浪费的时间,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激发,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以此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并确保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针对y=ax2+bx+c函数图像的教学过程,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回顾y=ax2,y=ax2+c,y=a(x-h)2这三个普通函数的函数图像,并且鼓励学生借助此前所学对y=ax2+bx+c的函数图像进行推导。与此同时,教师再指导学生利用类比、数形结合以及转化等数学思想,尝试对基础函数图像进行转化,如针对y=3x2,y=3x2+1,y=3(x-1)2,y=y=3(x-1)2+1的函数图像,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首次书写时,将y=3x2沿y轴向上移动一个单位,于是乎便演变为了y=3x2+1的图像,再将图像向右平移一个单位,这便得到了y=3(x-1)2+1。以数形结合融合转化思想的方式展开教学,不仅能然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函数问题中的关系与变化,且能让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数字上的变化,由此将使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心被充分调动起来,进而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继而能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的精髓,以保证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高中数学课堂应是一门师生之间“共同活动”课堂。也唯有如此,方能切实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有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始终结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促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如此方能让高中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卞宏根.多一盏“明灯”,少一段“弯路”——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J].高考:综合版,2015(9X).
[2]龚东华.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J].学周刊,2016,19(19):108-109.
[3]吴晶.高中数学教学中对自主学习的有效引导[J].数学教学通讯,2015(18):33-34.
作者简介:王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