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音乐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2018-02-05赵芳

牡丹 2018年3期
关键词:歌舞剧双师型团体

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高职院校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目前,高职院校存在教育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师资力量较弱、教学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制约了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创新,尤其是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国内音乐教师培养的现状,探究了专业音乐教师培养应采取的措施,希望为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一些帮助。

一、国内音乐教师人才培养现状

(一)缺乏科学的、持续性的培养体制

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存在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音乐教师不受重视,音乐课程是非重点课程,学校不关注,学生不爱学。因此,音乐专业教师在学校中获得进修学习的机会非常少,多年的教学工作都是在“吃老本”。这也导致很多音乐专业教师在专业方面一直保持老样子,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手段单一,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音乐课程教学。还有一些老师存在明显的功利心理,不愿钻研业务,对音乐的宗旨领会不到位,这也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技能不够全面、系统

高职院校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呈现的是“一专”但不“多能”,教师往往是在某一个领域比较擅长,同时也能够驾驭与自己擅长专业相通的一两种乐器。这充分说明我国音乐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健全。这样的现状不仅影响了音乐专业教师的横向发展,也影响了音乐课堂教学效果,限制了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宽度和深度。

(三)缺乏良好的信息化学习平台

由于学校的不重视,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在工作后很少有在岗进修学习的机会,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得不到有效提高。虽然有小部分老师会参与一些社会社团的培训活动,或是利用假期自己进行学习和提高,但是这只是极少数的老师。目前,国内尚没有建立专业的音乐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构,各院校音乐专业教师都是独自参加学习和培训,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二、专业音乐教师培养应采取的措施

(一)设计和建立“专业团体、歌舞剧院—高校”循环式的、科学的教师培养模式体系

要培养专业音乐教师,一是要建立科学而系统的教师培养体系。这种培养体系要具有开放性,特别是要关注在职音乐教学的岗位培训和提高。在职教师要定期参加不同形式的音乐专业培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新知识,提高新技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专业素质。而新教师在工作之前一定要有到专业团体或是歌舞剧院进行岗前职业培训的经历。在具有一定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经验的基础上,其才能到学校任教。二是要搭建教师培训的平台,创建培训基地,建立健全监管措施,确保教师岗位培训的实效性。学校可以与专业团体、歌舞剧院积极合作,校企联合,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培训音乐专业教师。这样不仅为教师搭建了岗位培训的平台,增加了教师培训提高的机会,还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课堂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完善音乐教师培养机制

音乐教师培养机制可以分为校内培养机制和校外培养机制。校内培养机制,就是要提高准入门槛,要从职称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衡量考虑。对于新入职教师,要积极鼓励他们形成合作团队,创设研修的氛围,不断在专业领域和教育教学中创造成绩。校外培训机制就是指高职院校要与专业团体、歌舞剧院等社会机构建立培训机制,高职院校为他们提供专业的理论专家,专业团队和歌舞剧院为高职院校提供实践训练的场地和专业的技术指导。这样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共同提高。在建立校外培训机制时,高职院校要经常选派年轻的音乐教师到专業团体、歌舞剧院进行实践培训,提高实训能力,提升专业技能,完善音乐教师专业培养机制。

2.加强校企合作与交流

音乐教师的培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两者并重。社会的发展,使更多的教学设备进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因此,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学会运用这些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学习运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和提高,掌握专业发展动态,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学习专业技能。此外,加强校企合作和交流,带领学生到专业团体、歌舞剧院中进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要与社会专业团体和歌舞剧院等社会机构合作,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制定培训制度,定期召开校企合作交流会。同时,邀请专业团体和歌舞剧院的优秀人才到学校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能力。学校与企业相互学习和交流,互相促进,实现双赢。

(二)规划音乐专业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知识、技能评价体系

1.建立并完善音乐专业教师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应建立梯队式、阶段式培养模式,使培训形成常态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更好地促进音乐教师教学实践和专业技能的提升。高职院校应建立系统化的评价体系,在晋级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建立相应的鼓励政策,制定科学而具有促进作用的评价标准,将音乐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与学历等挂钩,促进教师积极提升自我,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音乐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要有相应的考核制度来衡量。特别是实践活动,学校要成立考核小组,对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的情况进行考核和把关,考核结果记入工作档案,作为日后职称评定和奖惩的依据。

(三)建立一个音乐教师系统为引导的信息化学习体系平台

1.突破传统学习时间上的限制,建立系统的学习体系

通过建立完善的音乐教师信息化学习平台和体系,音乐教师不用像以往一样利用假期的休息时间集中进行学习,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随时进行学习,随时进行考核。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可以实时地进行学习和培训。

2.规定实训的内容和方式,明确培训的目的和任务

高职院校对音乐教师在专业团体和歌舞剧院进行实践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明确的规定,如了解专业团体和歌舞剧院的演出形式、节目编排过程,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状态,熟悉掌握专业团队、歌舞剧院各个岗位的分工、工作方式以及专业团体和歌舞剧院的管理制度、用人标准等。在形式上,高职院校也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到专业团体和歌舞剧院进行演出观摩、节目编排、演出管理等,通过明确形式和内容,提高教师实训的实效性。endprint

3.明确每年培训的时间

音乐专业教师每年实训的时间应在30天以上,可分散也可集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到专业团体和歌舞剧院进行实训时,要选择与自己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和岗位,要能在实训中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教学工作。

(四)做好服务机制、激励体系的完善

1.增加师资投入,优化教师结构

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增加师资投入,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在人才引进方面,要把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优先引入。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到社会专业团体和歌舞剧院中挖掘优秀人才,充实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提高音乐教师的师资水平,优化师资结构。在学校内要进行团队建设,以点带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进方面可以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吸引社会中优秀的资源。学校可以适当放宽用人的标准,可以在社会专业团体和歌舞剧院中挑选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到学校作兼职教师,也可以直接把这些人才引入教师队伍。高职院校也可以在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其可以创设交流平台,使引进的人才与学校原有教师互相竞争、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全面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2.多方努力,提高音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方面,高职院校应重视教育资金的投入,改善音乐教学硬件设施和设备,增加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增加音乐教师培训的数量。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聘请具有“双师”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丰富教师队伍资源,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同时,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要加强考核,严把质量关,要把具有实践经验、专业能力优秀的人才优先招聘到学。对于专业团体和歌舞剧院中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员,高职院校可以先对他们进行教师资格的培训,在取得教师资格证后,将他们编入教师队伍。此外,还可以从专业团体和歌舞剧院邀请优秀的管理人员到校担任兼職教师和中层管理人员,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建立健全完善的激励和奖惩体系

“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打磨和精力的付出的。一个专业教师成长为音乐教师不是一蹴而就的。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激励和奖惩体系,通过各种措施,鼓励专业教师自我成长、积极上进,早日成长为音乐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要加大对音乐教师岗位培训资金的投入,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同时,要提高音乐教师的学校地位、福利待遇,不断改善音乐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把教师的实际工作业绩和评聘、晋职称、绩效工资挂钩。对教师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各级各类证书、荣誉,高职院校可以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促使教师自觉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三、结语

目前,高职院校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但是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环境单一、实践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了自身的发展。音乐教师的培养迫在眉睫,因此,本文研究了“双师型”音乐教师的培养模式。要想实现音乐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均衡提高,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音乐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这一工作任重而道远。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赵芳(1971-),女,辽宁辽阳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歌舞剧双师型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我为内心的需要而写作——谈民族歌舞剧《伴嫁歌》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浅谈歌舞剧内演员的协作演出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