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索菲亚·科波拉:任性的电影艺术家

2018-02-05张诗卿

小说月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女性视角艺术审美索菲亚

张诗卿

摘 要:相对于白手起家的电影导演们,这位电影世家出身的导演显得有些任性。与她合作过的人曾说她对于别人的意见“会礼貌地点头,但指出那才是她想要的”。在创造电影的时候,她更多的把作品视为一种私人化的产物。索菲亚·科波拉追求电影的美和表达,她将电影当做诗或者艺术品来创作。她的电影需要观看的人走进她的空间里欣赏,而不是在票房推销给人们去观看。

关键词:索菲亚·科波拉;女性视角;独特叙事;艺术审美;迷失主题

索菲亚与父亲弗朗西斯·科波拉的关系可谓是教科书式的子承父业。作为影坛传奇科波拉家族的一员,索菲亚·科波拉自身也有着戏剧化的职业轨迹。从演员开始,到学习绘画、设计,又重新学习摄影,最后回到电影,成为一名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盛名之下,索菲亚·科波拉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与自己父亲的比较。然而在拍摄《教父》时就早就饱尝这种“贵族之苦”的索菲亚似乎也有意回避这一点。

索菲亚的电影到2017年一共6部,《处女之死》、《迷失东京》、《绝代艳后》、《在某处》、《珠光宝气》和最新的一部《牡丹花下》。她的电影风格明显不同于父亲福特科波拉,充斥着小情绪和人物状态。大部分的电影都由女性作为主角,唯一的一部《在某处》以男性作为主角,也是用以探讨父女关系,多次被认为是索菲亚·科波拉对于父亲的献礼。

索菲亚明显意识到自己如果要跳出自己父亲盛名的阴影,是必须要和父亲的电影风格拉开差距的。而索菲亚也很聪明,她选择了一个自己明显有着绝对优势的领域,就是女性电影。索菲亚将自己的作品圈在女性主义的小圈子里,这让电影评论家们也感到无可奈何,无从将她的电影与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电影进行横向的比较。这种有意而为之的题材选取局限了索菲亚创作的范围,但同时也让她在这个领域当中做到精深,在每一部电影中都对女性主义有着细微而有差别的解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

1 影像风格

受到人生经历的影响,索菲亚·科波拉在执导电影的时候,相对一个导演来说,索菲亚·科波拉更像是在设计一件艺术品。索菲亚的电影当中能够折射出索菲亞对于美的追求。

《绝代艳后》是一部带着索菲亚·科波拉独特的审美的典型作品。这部作品的画面精致异常,将巴洛克和洛可可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影片凭借出色的服装设计夺得了奥斯卡的最佳服装设计奖。洛可可的风格本来就是在玛丽皇后的时代最为盛行,而索菲亚·科波拉利用这一点,用绝美的服装、内饰,还原那个时代的女性之美。整部影片里色调轻快、明朗,大多选用明度高、饱和度高的的衣服,显示出了玛丽皇后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尚未消逝的少女之心。而对比穿着深色的杜巴莉夫人,更能够表现出这样一个初入宫廷的少女皇后未逝的天真。除了衣着,影片中对于食物、饰品等等奢华享受也极尽刻画。这样丰富而奢侈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宫廷的迷离和不真实感。而当这一切奢华在大革命开始之后被层层剥离,更加深了人们对这位皇后的同情,也体味到了繁华褪去的无力和悲哀。

《迷失东京》的影像风格也和电影的主题紧密切合着,被赋予了索菲亚特殊的美感。索菲亚选择了东京这样一个聚集了多重特殊意向的城市作为拍摄地点。东京是特殊的,它距离主人公所在的故乡几乎是地球上最远的距离,和美国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但东京还特殊在,它既是现代的,又具有“禅”的特殊意味。东方和西方,现代和禅宗,这种距离感一下子就凸显了出来。整部影片呈现出一种蓝绿色的基调,大段的阴雨天气衬托着这两个同样在漂泊的人的内心。镜头冷静、缓慢,和主人公的境遇一样,没有激烈的火花,只有这样淡淡的陪伴。

除了上述的两部电影,索菲亚还给我们展现了多种风格。《处女之死》中阴霾压抑,整体影调偏蓝偏冷。索菲亚还在其中添加了大量的隐喻,比如戳破的烟圈,和象征着女性生殖器的已经死去的树。影片《在某处》中,索菲亚又大量使用长镜头来记录父女生活的微小情感,绵长又寂寥。《珠光宝气》索菲亚又换了风格,影像明显活泼躁动起来,和人物的行动相契合。而《牡丹花下》虽然讲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事,但索菲亚有意将地点限制在阴暗的森林和小屋当中,整个影片极少外景,大部分处在黑暗之中,并且着力表现女性的柔美与危险,颇有几分哥特的味道。

索菲亚·科波拉在影像风格上的尝试还是相对多变的,但每一部影片的影像风格都极为贴切地展示着人物状态,也极力表现着索菲亚独特的审美眼光。

2 叙事风格

索菲亚·科波拉的电影大多自编自导,而她饱受质疑的一个原因就是她的电影中情节简单,叙事缓慢无力。她的电影似乎更加注重对于人物生活状态的一种描述,通常在前三分之二的时候,人物都在同一种状态中慢慢地积攒着自己的情绪,到了尾声时,才有所转变。她不把人物放在一个跌宕起伏的情节当中,而是把他们放在一个不太平凡的状态当中。她的电影主角,更像是这些情绪和状态本身,而这些情绪和状态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迷失。

以《处女之死》为例,按照经典叙事,小妹妹的死本来应该成为打破这个家生活状态的一个激励事件,但索菲亚并没有安排这个家庭产生一个明显的转变——她们被父母看管得更紧了,但她们的生活状态实际上并未因此改变,只不过是从一种压抑变成了更深一层的压抑。比起一个事件,妹妹的死似乎是一个对姐妹几人生活状态的铺垫。她们在渴望爱、探寻爱的世界里,是迷失的,而找不到爱的归宿的她们最后选择了死亡作为终点。

被怀疑是给父亲献礼的《在某处》也在剧情上被人质疑,这对父女的生活平淡,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流水账。吃饭、睡觉、晒太阳,这样的事情拍在电影当中,甚至称不上是剧情。但索菲亚·科波拉却用这种流水账拍出了一种温暖的孤寂。

《珠光宝气》的剧情,在几人被抓之前,几乎是毫无波澜的,他们对于闯进名人家里偷窃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没有改变过想法,更不要说人物关系的转变。有人评价《珠光宝气》是“无聊类型片”,但这又刚好契合了索菲亚想要表达的东西,这些年轻人正是无聊、迷惘的。

如果说《珠光宝气》的“无聊”可以被算作是剧作上的失误,那么《绝代艳后》则可以看出索菲亚·科波拉似乎是故意而为之的了。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一生带有传奇色彩,影片中着重表现了这位皇后风华绝代的前半生,但到了法国大革命的时候,本就有着戏剧性的一段历史却在影片中戛然而止。《绝代艳后》的素材并不难做出一个剧情有力,引人入胜的成功商业片,但索菲亚想要展现的,正是这位皇后在成为一个强硬角色之前,在偌大宫廷里的自我迷失。这也算是索菲亚的一点任性了。

《牡丹花下》翻拍了1971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过的版本。比起1971年的版本,科波拉在这一版中选用了女性的视角,并且明显地弱化了剧情。在这一版《牡丹花下》中,索菲亚着力表现着一个缺乏男人的环境当中,女人们的微妙状态。这与《处女之死》似有相似之处,也可以从中窥得索菲亚选取剧本时的个人喜好。

3 结语

索菲亚·科波拉所创造的这种情绪和状态撑起来的故事,正是争议的来源,受到情绪感染的观众会为之感动,而无法产生共鸣的观众则会认为是冗长乏味。但索菲亚关心的并不是观众的问题:“为什么要拍这样的电影?”在电影世界里得天独厚的条件让索菲亚·科波拉能够抛却这样的问题,来自由地制作属于自己的电影展品。拿《在某处》为例,观众们发出“看吃饭、睡觉、晒太阳这样的剧情,有什么意义?”那么索菲亚的答案就是,因为她就是要表现吃饭、睡觉、晒太阳。她比起一个导演,更像是一个电影的艺术家,把电影按照自己心中的形象制作出来,呈现出来。

当下的电影世界充满了机会让导演们展现自己的作品,但这种机会来即易逝,并不是所有的导演都能经受得起哪怕一次的失败。所以,当别人都在谨慎珍惜每一次机会的时候,索菲亚·科波拉就显出了她的几分任性。但这份任性也为她带来了大胆的尝试,让她能够拍出更多独特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葛旭.绝代艳后 洛可可风格场景及其作用分析[J].电影文学,2011(12):69-70

[2] 托德·麦卡锡.珠光宝气 科波拉再一次隔靴搔痒[J].电影世界

猜你喜欢

女性视角艺术审美索菲亚
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
《万象》杂志女性作家群体研究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艺术审美风格探微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