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V波段波导—微带对极鳍线过渡结构的设计研究

2018-02-05潘猛秦雪雪文春华周传升

无线互联科技 2017年13期
关键词:微带波导

潘猛+秦雪雪+文春华+周传升

摘要:文章研制了一款V频段的波导微带转换器,该转换器采用对极鳍线过渡结构,并提出了一种抑制谐振及基片安装引起的高次模的设计方案。实际测试回波损耗小于-21dB,插入损耗小于1.6dB。

关键词:波导;微带;对极鳍线;谙振

波导-微带转接器是各种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等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种转接过渡。对极鳍线模型,结构简单,过渡方向与电路一致,在宽频带内可以实现较好的过渡性能,是现今普遍常用的波导-微带过渡结构[1]。本文使用HFSS仿真设计了一款V频段的波导微带转换器,并进行了加工验证。

1 理论分析

微带线是准TEM模式的传输线,其特性阻抗为50Q[2]。矩形波导是截面形状为矩形的金属波导管,其传输主模为TEW模。本文采用V频段标准矩形波导(3.759mmX1.88mm),波导的特性阻抗计算公式为,其中,为空气波阻抗,A为空气中的波长,〃为波导宽边长度。其特性阻抗为506波导-微带对极鳍线过渡结构如图1所示,在整个过渡长度内,两个金属鳍制作在基片两面,为一对渐变的对极鳍线。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将波导中的TE10模逐渐旋转90°,变成在对极鳍线重叠部分中的准微带传输模式;(2)将波导主模的506Q特性阻抗转换到接近标准微带线的50Q特性阻抗。

2 仿真设计

2.1 过渡结构曲线的设计

鳍线渐变段的设计,主要指渐变方向的平滑曲线设计。平滑曲线的选取要使其引入的反射损耗在要求的频段内最小,并使渐变段物理尺寸尽可能地短。本文对极鳍线过渡段采用了指数的过渡形式,其设计公式为[3]:

其中1代表过渡长度,6为波导窄边宽度,s为微带线宽度。过渡段的长度Z不能过短,因为过短时,端口的反射系数较大;也不能过长,因为过长时,电路的损耗较大。取I的长度为1.54左右。

2.2 谐振抑制设计

以往设计对极鳍线过渡,常采用在渐变段圆弧金属下方,加载金属孤岛来抑制谐振频率。这种设计虽然可以起到抑制作用,但金属孤岛与鳍线的缝隙必须很小,而且随着金属孤岛的引入,过渡尺寸也必须随之加长。本设计中,在鳍线与微带线的连接处,鳍线的两侧挖去1/4半圆,这种办法在不增加过渡次尺寸的情况下抑制了谐振频率。

同时,鳍线在波导内装架槽的深度也是对过渡性能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对于较小的装架槽深度,其中主模不受影响。但随着装架槽深度的增加,主模将与临近的高次模发生很强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主模传播常数的增大。鉴于此,本设计对基片做了以下改进,如图2所示,在基片的两侧周期性的打半圆孔,可以有效地减小槽深对高次模的影响。在HFSS中对波导-微带过渡器进行了仿真设计,其仿真曲线如图3所示。回波损耗小于-21dB,插入损耗小于1.2dB。

3 实物验证

对背对背结构的波导-微带转换器(见图4)进行了实际加工,所用介质基片为RT/Duroid5880,介电常数为2.22,基片厚度为0.127mm,使用导电胶将基片固定在波导腔体中。该种结构易于装配,成品率闻。

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样件进行了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在V频段范围内,回波損耗小于-21dB,插入损耗小于1.6dB,指标优良。

[参考文献]

[1]王小伟,李家胤,周翼鸿.一种Ka频段波导微带鳍线转换结构[J].空间电子技术,2009(3):98-102.

[2]清华大学编写组.微带电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796.

[3]黄鹤,赵春晖,朱燕,等.V频段波导-微带的对脊鳍线过渡仿真设计[J].通信与网络,2011(9):111_1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带波导
一种新型波导圆极化天线
一种微带交指滤波器的仿真
多层双平板微带反射阵列天线研究
一种脊波导超宽带滤波器
X波段宽带双Y结微带环行器的设计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镁合金波导器件钎焊试验
四点馈电的双极化单层微带背腔天线
微波天馈线系统波导充气机的维护
Ku频段波导微带转换的设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