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座城,那些人

2018-02-05李西贝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兰亭白鹅多情

李西贝

轻推古门,越过木栏,穿行其间,抱着朱红廊柱粲然一笑。少年初觅江南,不愠不躁,倒有一丝情绪萦绕。寡言间,望着那翠绿的一片,竟不觉痴了。

“你是江南人吗?”导游哥哥不知何时现于眼前,含笑问道。

我摇头,心里却美滋滋的。都说江南才子佳人如云,秀气灵动,极富天资。

我来江南,便是来寻人的。

于兰亭小憩,倒是不得悠闲。换上汉服,与诸友列坐溪水旁,举青瓷耳杯共饮古越龙山。景色虽清幽,然吟咏飞花令却并非易事,勉强接出便已不再气定神闲,不禁遥思古代圣贤。书圣王羲之曾在兰亭与友人吟诗作赋、畅谈古今,笔墨挥毫间,天下第一行书出世,惊艳四座。我惊异于其书法的传神,却不知其中神气自何处来。突然有几声鹅叫从水边传来,都说《兰亭集序》巾的二十个“之”字各不相同,让世人为之倾倒,其形态变化与这溪中的白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着白鹅在水中闲游,我仿佛悟出了些许高妙。书法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现实中来,必将回到现实中去。右军笔下,千愁万绪尽展纸上,其功力之深固然令人敬佩,而这眼界之广、情感之细,便不得不归功于江南的水土。江南之水无所不化,有钱塘江之汹涌,亦有西湖之柔波,总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思。看自然,亦如看人生,万变不离其宗。山水是多情的,人也是多情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陆游。上下两阕《钗头凤》,于无声处诉衷肠。从中,我看到了一种无悔的坚持。有时候,信仰是高于生命的。愿意追从本心,便胜过了天下人。陆游将一生志愿投于抗金事业,不同于犬儒主义者的明哲保身,他以家国大事为己任,用一生来捍卫自己的信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他力图革新,主張北伐。与其他归隐山林、冷眼旁观的诗人不同,纵使“众人皆醉我独醒”,他也要做惊醒世人的领导者。或许,于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终于忆得——斯人已逝,壮志难酬。往事如过眼云烟,已然记不清了。唯有少年时的梦——于战场扬沙,回头看美人依旧——一遍遍地在脑海中放映,似江南的烟雨氤氲,不曾有干涸的一天。于国,于情,我想他都问心无愧。

江南湿润依旧,古城千载繁华,这种斗争精神从未改变。我看到鲁迅先生以笔为枪,于荒原中呐喊彷徨;我看到徐锡麟、秋瑾以鲜血诉信仰,唯有革命才能让麻木的民众看到希望;我更看到,无数的青年人在时代的前沿乘风破浪,高新产业园内高楼耸立、灯火不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人才辈出,似有灵气萦绕。他们对人生的意义有着更高的追求,用自己的才华在历史长河中书写了最绚丽的一页。如今,更多的人来到江南,在烟雨朦胧中感受“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秀丽,在诗情画意中追寻文化的精髓,在历史与传说中感受他们的热血与斗志。这里早已成为义人墨客理想的象征,如桃源仙境般,寄托着中华儿女的情怀。

轻抚栏杆,踏上木舫,好山好水映入眼帘。不是江南人,又有何妨?虽带不走一草一木,可这沉淀干载的文化气息和战斗精神已将我熏染。这座城,那些人,一份感动,一份激励。愿每个来到这里的少年都能盈满一腔情怀,于祖国的大江南北放声歌唱!endprint

猜你喜欢

兰亭白鹅多情
向明月
忆苏卿,多情应笑我
拟人手法真多情
我家的大白鹅
悯蚕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大白鹅
On Tess’s Tragic Fat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兰亭烧烤记
神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