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傲慢与偏见》对英国18世纪文学传统的超越

2018-02-05郭学工

小说月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超越意识流傲慢与偏见

郭学工

摘 要:简·奥斯汀是19世纪初期英国杰出的女作家,《傲慢与偏见》作为其代表性小说,反映了英国中产阶级的婚姻道德生活,贴近现实生活的题材、小说中所具有的意识流倾向显示了它对18世纪英国文学传统的超越。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超越性,才确立了该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超越;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意识流

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1817)是英国19世纪初的著名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称其为“最完美的女艺术家”。[1]她的创作在18到19世纪英国小说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对英国18世纪文学传统的超越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其价值所在。

1 注重现实,超越了18世纪英国传统文学题材

18世纪中叶,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产生了,这类作品是当时英国软弱的城乡中小资产者情绪的反映。18世纪后期以霍勒斯·华尔波尔的《奥特兰托堡》为代表的“哥特式”小说大为流行,这类作品大肆渲染神秘恐怖的气氛,超脱了文学现实性,读者也沉溺于小说所散发出的神秘气质,寻求阅读上的感官刺激。无论是“感伤小说”还是“哥特式小说”在18世纪中后期都颇受欢迎,而在19世纪之初,将要产生比这些小说意义重大的多的作品——现实主义小说。简·奥斯汀一反当时流行的感伤小说和惊险传奇的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独辟蹊径,以自己的创作去表现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从而充当了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开路先锋。《傲慢与偏见》将叙述视角转入乡村的一次舞会、礼节拜访、串门做客等生活的细枝末节上,题材贴近现实生活。除此之外,她的其他五部作品也都无一例外地成为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最具现实批判色彩的是她逝世一年后才发表的《诺桑觉寺》,這部小说对“哥特式小说”提出了最直接的抨击,它一般被认为是反恐怖小说《乌多尔弗的奥秘》的[2]。

作者在《傲慢与偏见》中,对中产阶级婚姻道德生活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描述。小说描写了四桩婚姻,这些婚姻都有一个相同点,即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现实主义婚姻。小说一开头便给我们明确指出这一点“一个家财万贯的单身汉,必定需要一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金钱是促成主人公婚姻成功的保障。其中最现实的婚姻是夏绿蒂·柯林斯的婚姻,她只希望在婚姻中获得财政上的安全保证,所以选择嫁给不爱自己、自己也不爱的柯林斯先生。作者安排的这桩在当时社会司空见惯的婚姻模式是严格的、毫不含糊的现实主义,它是真切的生活,而不是罗曼史。

婚姻观念最能直接表现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心态和深层心理。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为我们表明了她的现实主义婚恋观,而在此之前,很少有作家能将写作视角放在中产阶级婚姻道德生活上,这在创作题材的选择上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无疑是对18世纪中后期文学传统的超越。虽然这种婚恋观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但作者的选材和创作对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还是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2 心理描写已具有意识流的倾向

与18世纪小说不同,《傲慢与偏见》中的心理描写更加细腻,心理活动更加细化、具体化,作品中大段出现的心理描写已经具有意识流的倾向和雏形了。

在小说第二卷十二章中,达西向伊丽莎白投出了一封言辞恳切的独白信,所以整个十三章就在为我们描述伊丽莎白接到信之后的千头万绪。她不了解内情前对达西蛮横无理地斥责,后来随着各种心理揣度与推测,她似乎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偏见,“她越想越为自己感到万分羞愧,无论是想到达西,还是想到威克姆,都感到她过去偏心盲目,偏见很深,荒谬可笑”。[3]在这一过程中,伊丽莎白的思维是不断变化的,她思前想后,不断进行自我独白与审视,而这些恰好是意识流小说的重要特征。除了伊丽莎白,简作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经常以流动的思绪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起伏。当她受到宾利小姐的冷落时,她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反驳,而是寻找各种借口来宽慰自己,直到她在伦敦四星期都没能见到她们时,她才意识到宾利小姐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那样友好。她给妹妹伊丽莎白写的信中,流露出曲折动人的心理活动。[4]这种具有意识流倾向的心理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作者也为意识流小说在英国文学中的正式诞生起到了奠基作用。

我们只有将小说放在英国文学史的宏观框架中,才能更好地发掘作品的时代价值及现实意义。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所具有的超越性,既是对其小说价值的一种肯定,也开启了现实主义小说在19世纪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3][4][英]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雷立美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前言,137,98.

[2] [英]艾弗·埃文斯.英国文学简史[M].徐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262.

猜你喜欢

超越意识流傲慢与偏见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跨界与超越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定型的利用与超越探讨
论英美文学的意识流文本的现代批判
伍尔夫《黛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