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初探

2018-02-05张钢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期
关键词:承包方楼层施工人员

张钢

(甘肃金川集团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甘肃金昌 737100)

引言

在社会不断飞速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对高层建筑的楼房需求量逐渐增加。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承包方面需实行严格的工程掌控标准,使施工技术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并对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改革,在此基础上,使我国施工技术朝着积极的态势不断发展运行,从而使建筑行业整体水平得到更大程度的改进。在工程技术得到合理控制的前提下,我国建筑行业将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经济效益将得到显著增长。

1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1.1 工程量大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其建筑物规模都较为巨大,因此,建筑工人的工程量便会增多,工程承包方便需要聘用更多的施工人员、引进更多的施工机械。高层建筑物不仅工程量大,而且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在整体的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不断进行一定的整合与创新,一方面对建筑物进行施工,另一方面涉及工程施工的具体流程进行优化。在此种情况下,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便会逐渐增大,全体施工人员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便使工程承包方与施工人员承受巨大的压力,对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1]。

图1

在施工人员对住宅、办公、商业区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在不同时期,施工完成的工程量都是不同的,在此图表中,6月中旬,施工人员对商业区完成的工程量最大。建筑工程的施工量巨大,在不同季节,对施工人员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其完成的工程量具有差异化的趋势。

1.2 埋置深度大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需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固性,使其避免出现坍塌的危险。在风力大的区域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更需注重建筑楼层的稳定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会受到侵害。为使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得到相应程度的保障,施工人员便需对建筑物的埋置深度进行合理的把控,在埋置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地基深度需不小于建筑物整体高度的1/12,建筑楼层的桩基需不小于建筑楼层整体高度的1/15,此外,在建筑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至少修建一个地下室,当发生安全问题的时候,现场施工人员能够进行逃生,使危险系数降低。

1.3 施工过程长

在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其工程量巨大,因此便需花费较大的时间进行工程施工,工程周期较短的需要几个月,工程周期较长的则需要几年。施工承包方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其需将工程施工周期进行相应的缩短,在此基础上,施工承包方需要对工程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在此种前提下,再将工程进行相应的优化。为了使工程施工周期得到相应程度的缩短,工程承包方需对施工过程的整体流程进行相应的把控,对于交叉施工的环节,施工承包方更需进行合理的调控,使施工周期得到一定程度的缩短[2]。

2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2.1 结构转层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对建筑顶端轴线位置进行相应的调控,对上部顶端轴线位置的要求较小,而对于下部建筑物轴线的位置要求较高,施工人员需进行较大的调整。此种要求与施工人员建筑过程中的技术要领是一种相反的状态,在此种情况下,便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实际应用过程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所以需运用特殊的工法进行房屋建筑工程的修建,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人员需对楼层设置相应的转换层,在此种结构模式中,当发生地震的时候,楼层的抗震性便能得到相应程度的增强。此外,在建筑的过程中,建筑人员需对楼层的结构转换层的高度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在合适的高度基础上,楼层的安全性才能得到相应程度的保障,进而人民的生命健康免受威胁[3]。

2.2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使用混凝土进行工程的建设,因此,施工人员需对混凝土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在混凝土质量检验的过程中,需遵照相应的标准,其是否具有较大的抗压性能,是否适应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在工程开展前,相应人员应对水泥标号开展相应程度的审查,在审查的基础上,避免出现较多的错误。此外,水泥与水需对水灰比进行合理的调控,在施工人员运用合理调控比例的情况下,才能确保工程施工的合理开展,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相应程度的保障,在运用恰当比例配合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从而确保工程的精细化施工。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根据不同楼层的建筑面积进行不同的混凝土调配比例,从而使工程施工技术得到更大的发展。对于商场等特大建筑层,便需要施工人员进行较多的水凝土调配,在精准计划调配的基础上,保障高层建筑工程顺利施工。

2.3 后浇带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的主楼与裙房间具有相应的后浇带,在实际生活中,当施工人员进行工程建筑施工的时候,会将主楼与裙房之间进行相应程度的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会使主楼处于中央的位置,裙房围绕主楼进行相应程度的环绕,在连接的过程中,主楼与裙房应进行一定程度的分开。在运用变形缝的基础上,会使高层建筑的整体布局发生相应程度的改动,为了使此种问题得到相应程度的缓解,施工人员便需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在运用此技术的过程中,便能使高层建筑处于稳固的状态中,使其不会出现相应程度的沉降危险,工程施工进度得到相应程度的保障。后浇带技术是一种新颖的技术,其能适应高层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步伐。

2.4 悬挑外架施工技术

在脚手架搭建的过程中,在建筑物外侧立面全高度和长度范围内,随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立杆同步按搭接连接方式连续搭接与地面成45~60°之间范围内的夹角,此外,对于长度为1m的接杆应运用5根立杆的剪刀撑进行一定程度的固定,而对于剪刀撑的固定则应运用3个旋转的组件,在不断搭建的过程中,旋转部位与搭建杆之间应保持一定程度的距离,距离以0.1m为最佳范围,才能保证外架的稳定性。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当外架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中,才能确保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根据施工成本管理,低于10m不是最佳搭设高度,按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规范的要求,悬挑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得超过20m,20.1m为最佳搭设高度。在脚手架搭设的过程中,其脚手架的立杆接头处应采用对接扣件,在交错布置的过程中,相邻的立杆接头应处于不同跨内,且错开的距离应至少500mm,且接头与主中心节点处应小于1/3(见图 2)。

图2

在规范中以双轴对称截面钢梁做悬挑梁结构,其高度至少应为160mm,且每个悬挑梁外应设置钢丝与上一层建筑物进行拉结,从而使其不参与受力计算。

3 结论

总而言之,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承包方为使其建筑物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其需要求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手段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便能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使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得到相应程度的保障,人民处于安全的居住环境中,社会经济效益得到增长。

[1]王希称.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1(16):134~135.

[2]倪坚钢.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203):208~209.

[3]罗继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11(01):54~55.

猜你喜欢

承包方楼层施工人员
利用楼层废水势能的发电装置
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研究
浅谈自动扶梯和人行道出入口盖板结构强度计算
FIDIC合同条件下承包商索赔问题研究
电梯的升与降
自动扶梯楼层板周边环境的安全防护
论建设工程优先权的行使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国际工程造价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