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治市人民政府:组织保障 党政推动 探索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新路径

2018-02-05

中国科技产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长治市产学研科技

李克强总理视察山西长治唯美诺双创基地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与河南、河北两省接壤,现辖13个县(市、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3955平方公里,总人口342万。长治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目前保存有2000多处古建精品,其中元代之前木构建筑189座,居全国同等城市之首,现有66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治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战斗和生活,有各类红色遗迹遗址561处。长治矿产、森林、水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总埋藏量约906亿吨,已探明储量294亿吨,占山西省探明储量的12%。2016年,长治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69.2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8.53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094元和11863元。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旅游城市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一、创新发展的新定位、新理念、新举措

(一)明确清晰的发展定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时代推动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高度,打破惯性思维,摆脱资源依赖,主动求新求变,以创新性的思维实现创新突破。立足全市产业发展所需,以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为突破口,依托国内外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优势,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开辟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能,努力建设中西部可复制创新驱动发展样板区。

(二) 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长治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专门领导机构,由发改部门牵头抓总,加强对全市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积极配合,形成各部门分工协作、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反馈制度、资源共享制度、成果发布与推介制度,强化对各级各部门工作的实时监测和问效问责,建立完善了有利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先行先试的创新举措

长治市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过程中,紧紧围绕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和模式,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起“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发展共赢”的利益共同体,积极采取科研专家入股、技术合作共同研发、与世界一流企业合作等方式,把企业的资金优势、资源优势与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有机融合起来,全力营造互促共生、互利共赢的“协同效应”,探索出了试验基地型、技术股份型、科技顾问型、项目研究型、成果孵化型、课题攻关型等行之有效的合作方式。

二、协同创新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办法

(一)党政推动,科学引导产学研深度融合

近年来,长治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出台了《长治市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长治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科技创新、金融振兴、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长治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西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实施方案》、《长治市低碳创新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并在科技项目合作、共建研发平台、人才引进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保障,为加快推动全市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了基本遵循。截止“十二五”末,全市地方财政科技总计投入7.71亿元,争取上级科技资金达6000余万元,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71 项,其中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21项,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R&D)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5.8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研究与发展人员分别达到3万人和2.8万人;全市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科技成果奖励40项,市级科技成果奖励达314项;累计完成技术合同479项,完成技术交易额11.3亿元;共有226篇科研论文被SCI收录,有29593篇论文被万方数据、CNKI、维普资讯收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3家。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全市近百家企业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山西中医学院以及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等161所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保健等多个领域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联盟,初步建立起48个政校企联合、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

特别是今年4月,长治市被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批准为全国首批12个老工业城市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并结合长治实际为我们量身定做了“四条实施路径”,其中一条就是:创新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建设中西部可复制创新驱动发展样板区。旨在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开辟发展新空间,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经济社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这就为长治大力发展产学研合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目前,长治市已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在潞宝园区联合成立长治市煤化工产业研究院,加强煤化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成立长治市工业技术研究院,聘请博士生导师周明凯教授科研团队入驻长治,针对能源材料技术升级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领域提出了五项研发任务。通过积极搭建科技研发平台,加强对煤化工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成为推动长治转型发展的“新智库”和“新动能”。

(二)企业带动,推动前沿科技集聚发展

国家重点工程潞安180煤基合成油基地,拥有多项国家技术专利

随着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长治市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投入不断加大,产学研合作得到迅速普及,多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高科技项目先后落户我市。潞安集团与中科院煤化所共同研发的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属国家“十二五”重点攻关项目和山西省重大转型标杆项目,在技术上创造了多个国内第一:第一次利用自主研发的短程精馏工艺技术生产高熔点费托蜡;第一次利用正构烷烃生产正构溶剂油、无芳溶剂油;第一次进行钴基固定床费托合成技术工业化生产。同时,还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首次利用富含α-烯烃的费托合成轻质油生产PAO高档润滑油;首次采用钴基固定床费托合成技术改造甲醇装置生产特种柴油和高端蜡产品;首次开展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技术工业化生产。该项目预计10月底投产运行。依托该项目建设的国家煤基合成油产品质检中心正在加紧推进,“国家煤基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我省首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潞宝集团和国际国内一流院校合作,投资50多亿元,引进世界最先进的煤化工技术、废水处理技术及精细化工技术,先后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四套6.3米捣固焦化工程、同行业最大的干熄焦环保工程、亚洲最大的化工领域废水处理工程和全球首套以焦化苯为原料合成己内酰胺精细化工项目,实现了从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精细化工的转型发展。振东制药长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山西中医研究院、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先后建立了振东制药技术中心、北京研究院、泰盛技术中心、安特技术中心、开元技术中心以及现代中药工程实验室,进行新产品研制开发,成效显著。康宝公司投资4000万元与澳大利亚蝴蝶百合健康有限公司和亨特免疫有限公司联合研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HI-164口服肠溶片HI-164,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机体粘膜免疫原理而设计的慢阻肺口服肠溶片,填补世界领域空白。易通环能与天津大学合作研发双循环低温余热发动机技术项目,引领行业空白。同时高薪聘请海归团队研发脱硫脱销脱汞一体化项目,申报各类专利27项,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60余项,赢得了行业话语权。截至2016年底,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达到266家,从事民营科技企业的人数达到2.55万人,拥有3家国家级、18家省级、4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院士、博士工作站34家,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产学研合作的主体。

(三)项目驱动,促成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长治市以科技合作项目为载体,加快推进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仅2017年以来,就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0多项。其中,组织申报山西易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的“LCO法烟气超低排放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研发”等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个,省科技重大专项(高新技术领域)15个,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个,省2017农村技术承包项目54项。经积极努力,成功争取到2017年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个,争取省级科技资金扶持520万元,其中山西恒昌元科技有限公司的“高能量密度圆柱18650-3.4Ah动力电池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协议后补助项目资金300万。全面完成省级软科学研究项目“长治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研究”;组织9家企业完成了2017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的申报;邀请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中国现代农业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中国技术交易所的4名专家,举办2017长治市重点农业科技成果项目推介对接会,现场推介农业科技重点项目31项,并先后深入山西振东五和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林盛果业有限公司进行现场开展技术服务活动。与此同时,积极建立科技资源共建机制,与沈阳机床厂、淮海、清华等大型国有企业和军工企业进行对接,促进大型制造设备、科学仪器和科技资源公用共享,为推动产业研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双创撬动,积极打造创新创业新平台

长治市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求,整合发改、人社、经信、科技、中小企业等部门的“双创”资源和政策,将创新与创业高度融合,用创业带动创新,用创新促进创业,实现产学研自然贯通。依托长治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力建设科技创新孵化器,利用城区老工业企业搬迁腾退土地和老厂区老厂房,加快推进“双创”工作,积极开发双创基地。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双创”企业为全市提供了60%以上的发明专利、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截至目前,我市已拥有各级各类双创载体2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8家,正在创建8家;创业导师队伍170人,创业团队342家,创业人数达到2.2万人,建设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城区、高新区成为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1家众创空间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高新区科技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山西唯美诺创业创新基地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程到该企业进行调研考察,对企业“创意+工厂”、“场地+服务+投资”的经营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刚刚闭幕的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山西活动周上,我市共获得七项大奖。我市38家企业44个产品荣获“山西省名牌产品”,数量全省第二。通过双创引领,全市上市挂牌民营企业达到11户,其中振东集团在全省首家“创业板”上市,成功通航在全市首家“新三板”上市。众创平台已经成为我市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创新创业、推动产学研深入融合的重要载体。

三、新时代产学研深度融合设想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今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山西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专门就一个省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全面指导和支持。《意见》明确强调,支持山西开展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建设试点,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在山西省落地转化。下一步,长治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意见》文件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发展实际,把产学研深入融合作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战略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以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为方向,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探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战略性、长期性和广泛性合作机制,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更大效益。力争到2018年底,全市创客大军增加到4000人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3家以上,科技型民营企业达到300家,新创办中小微企业3300户,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20亿元,转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39.74%,综合科技实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2%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10件左右。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5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3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到3家,院士、博士工作站达到40家,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双创”载体,争创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澳瑞特太空健身器

山西成功集团汽车项目生产线

高科led交互式电子白板项目

康宝产学研 机器人项目

(二)重点任务

一是创新合作模式,拓展产学研合作广度与深度。

1.推进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按照自愿互利、职责明确、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以行业骨干企业为龙头,联合科研实力雄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煤化工等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组建一批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

2.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以自愿平等、权责对等、多方共赢为原则,以重大产业科技攻关、企业技术攻关和技术升级为重点,通过技术入股、股份合作、改制重组、技术外包、委托开发、购买成果等形式,形成权责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期合作机制。促进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与长治建立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探索和创新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新机制。

3.拓展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励企业与院校联合申报863、973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积极引进高等院校与长治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鼓励企业和地方政府定向支持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研究项目开发,以投资换成果、以资源换技术。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和企业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推进与院校合作,实行校企挂钩,实现优势互补,在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合作互动。

4.推动合作成果产业化。鼓励支持长治医学院、长治学院、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我市产业化基地开展全面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参照中西部高效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经验,全面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创新团队建设,争取在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生物医药、煤层气、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在长治转移转化。

二是加快载体建设,构筑产学研深度融合大平台。

1.完善产学研合作载体。以长治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各类园区为重点,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和实现形式,加快推进创业创新载体建设,扩大项目与成果来源,把一批专题园区和品牌园区建设成为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的窗口和成果转化的基地,进一步提升园区产业持续创新力和带动力;进一步优化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创业中心、软件园等各类科技孵化器的承接辐射功能,推动孵化器向专业化、多元化、网络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培育科技创新企业集群。

2.发挥重点企业主体作用。按照科技创业和企业创新的要求,突出企业在推进产学研联盟中的核心地位;根据企业创新需求与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形式与途径;对技术创新需求强的企业,要多形式、多渠道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对关键技术和重大技术联合攻关、合作开发,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创新基础条件好的重点企业,要集聚利用和引进科研成果,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一般企业,要紧紧抓住技术升级的瓶颈,引进和利用适用技术、共性技术,加快企业工艺革新、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提升企业科技实力。

3.推进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长治市鼓励支持产业集群、专题园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行定向挂钩和多向挂钩;针对特色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重点成果转化等问题,实施联合攻关,合作互动,提升基地化水平;研究制定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认定标准和办法,并集中有关专项扶持政策,择优给予政策、资金支持。

三是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产学研合作服务体系。

1.建立信息服务平台。整合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的信息资源和科技供求信息,建立长治市产学研联盟信息网站,建立合作院校专家库、科技成果库、信息人才交流预备库等基础数据库平台,实现企业需求信息与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信息的共享。

2.搭建成果交易服务平台。加快技术交易市场建设,通过虚拟市场、网上市场等形式,拓展市场运行机制和服务功能,完善信息发布、成果评估、价值认定、产权转让、融资担保等服务,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活跃技术成果市场交易,构建高效便捷的技术产权转移通道。

3.完善金融支持平台。各金融机构按照产业扶持方向,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产学研联盟项目的扶持力度;对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有条件的实行银企挂钩,定向支持;积极鼓励各类风险投资基金、种子基金以及金融机构等支持产学研联盟的项目合作和研发合作,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民间资本、海外资本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四是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创优产学研合作环境。

1.加大政府专项资金引导力度。

加大对产学研与技术转移的投入力度,设立长治市产学研转移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联合攻关、合作研发,加大科技合作投入力度;建立扶持重大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大力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对创业投资发展的扶持力度,建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引导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及其它社会资本向高新技术产业和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鼓励各县(市、区)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经费,用于重点项目、重大平台、重要载体建设,市科技专项经费按一定比例给予资助。

2.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环境。尽快出台促进长治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政策意见,强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实的监督,切实保护产学研结合中成果完成人和推广人的经济利益,制定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政府资源配置引导和支持产学研结合的力度,现有的市级科技计划向支持产学研结合的方向倾斜,对于面向市场和具有目标产品导向的项目必须由产学研组成的联合体承担;加强对产学研联合申报项目必要性和有效性的审查,防止产学研结合的形式化;对长期的、战略性的产学研合作,市级科技计划给予重点支持。

3.加强产学研合作的组织保障。长治市将加强部门间统筹协调,充分整合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个人多方面积极性,集成投资、政策、体制、文化、环境的综合优势,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增强合力,形成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整体合力;加强在资源配置、仪器共享、人才培养与开发等方面的联动,形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强大合力。

猜你喜欢

长治市产学研科技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长治市壶关县龙泉镇石堡寨村:打开群众增收致富幸福门
长治市农业执法队开展屠宰企业专项执法行动
长治市:开展病虫情调查和防治工作
长治市财政局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党日活动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科技助我来看云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