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山区农村公路通行车辆特性的路侧安保设施研究
2018-02-05吴展京
吴展京
贵州省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01
加强基于山区农村公路通行车辆特性的路侧安保设施研究,有利于实现对这类设施的高效利用,促使该公路实践应用中能够达到车辆安全行驶要求,降低山区农村公路应用中的交通事故发生率。因此,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在了解基于山区农村公路通行车辆特性的基础上,给予其路侧安保设施的合理设置与使用更多的关注,促使这类设施的实践应用水平不断提升,进而为我国山区农村公路的安全使用提供保障,实现对这类公路应用中车辆行驶期间安全风险的有效应对。
1 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特性分析
为了满足山区农村公路通行车辆安全行驶要求,则需要对这类公路交通安全特性加以分析。
1.1 实践中的现状分析
(1)山区农村公路的界定。这类公路是指山岭、丘陵及高原地区的农村公路,可为机动车辆出行提供保障,在连接县城及县内主要乡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山区农村公路界定的过程中,若依照发达国家对这类公路的定义,则需要从技术条件及这类公路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公民素质这些方面入手,确保山区农村公路界定有效性。当前我国在这类公路定义方面并不统一,其界定标准需要在未来的实践中逐渐完善。
(2)山区农村公路的安全现状。当前随着这类公路总里程的增加及农村机动车辆持有量的上升,使得山区农村公路应用中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也在增加,对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也对县道及乡道应用中的安全状况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3)山区农村公路应用中的交通事故形态。为了实现对这类公路应用中交通事故的科学应对,则需要考虑其交通事故形态。像碰撞与刮擦、翻车与坠车、撞山体及岩壁等,隶属于山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形态。实践中这些不同交通事故的发生,对山区农村公路的实践应用效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通过对路侧安全设施的合理设置与使用,降低山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
(4)事故特征及成因分析。山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具有这些方面的特征:重大事故所占据的比例高,且事故致死率高,救援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困难多;其交通事故形态大多为翻车、碰撞及坠车。实践中导致山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这类公路的设计标准有待提高,且路面状况差,需要不断改善;该公路应用过程中的交通组成复杂,包含了不同类型的机动车辆;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实践中的安全行为习惯缺失;缺乏性能可靠的路侧安保设施,且这类设施的配置水平有待提升;缺乏有效的公路管理机制,既有的救援机制不够完善。同时,受到山区农村公路所在区域自然环境变化大、路面窄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加大这类公路应用中交通事故发生率。
1.2 实践中的交通状况特征
在改善山区农村公路交通状况的过程中,需要对其特征有所了解。具体表现为:(1)交通量状况。由于山区农村公路应用中的人车混行现象明显,且不同机动车辆的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对这类公路的交通状况造成了较大的干扰。在此期间,县道的交通量较大,乡道的交通量相对较小;(2)车辆特性。山区农村公路应用中小型客车、中型货车及摩托车所占据的比例大,而重型载重车所占据的比例小。这与该公路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3)影响公路安全状况的因素。在人为因素、不良车况、道路因素、天气因素等影响因素的作用下,会对山区农村公路安全状况造成影响,无形之中加大了其应用风险。
2 山区农村公路通行车辆特性的路侧安保设施的选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选用原则
在了解山区农村公路通行车辆特性的基础上,为了确保与之相关的路侧安保设施选用有效性,则需要考虑其选用原则。具体包括:(1)明确高危路段,兼顾一般路段。实践中应根据山区农村公路不同危险等级的路段,选择相应的路侧安保设置并加以使用,且应对路侧危险等级高的路段进行重点研究,实现对这类公路应用中交通事故的有效防范;(2)引导与防护并举。在山区农村公路应用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其所需路侧安保设施的合理设置与使用,应做到:对于路侧安保设施缺失或设置薄弱路段,应加设路侧安全设施。同时,要突出安保设施对于驾驶者的引导作用,协助驾驶者将车辆引导至车辆正常行驶方向;(3)路侧安保设施选用中尽量做到就地取材,且应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使得山区农村公路路测安保设施应用中发挥安全保护作用的同时也能兼顾生态效益。同时,基于山区农村公路通行车辆特性的路侧安保设施设置,应注重既有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为后续的维护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便利。
2.2 路侧安保设施的设置研究
为了满足山区农村公路安全使用要求,则需要注重路侧安保设施的科学设置。具体表现为:(1)通过对线形设计不够合理路段具体情况的分析,设置好路侧安保设施,确保这些路段安全状况良好性;(2)若山区公路的某些路段周围的地形条件复杂,则需要设计人员在具体的设计工作开展中设置好路侧防撞设施,从而为驾驶员行车安全提供保障、并对驾驶员视线进行有效引导,提醒其前方公路情况的作用,则会大大降低山区农村公路路侧事故率;(3)山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较大的路段,为了满足车辆安全行驶要求,也应设置好路侧安保设施,从而为通行车辆的安全状况改善提供科学保障。同时,通过对山区农村公路路侧宽度、路段危险程度等要素的综合考虑,应注重连续混凝土墙、土质挡墙、混凝土护墩等不同形式的路侧安保设施的配合使用,满足这类公路车辆安全行驶方面的要求。
2.3 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实现对山区农村公路通行车辆特性的路侧安保设施的合理设置,则需要对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体包括:不同类型的车辆及行驶中产生的冲击力、车辆的行驶速度、车辆的碰撞角度及路侧安保设施自身的性能等。在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下,会对山区农村公路通行车辆特性的路侧安保设施应用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加大了车辆行驶中的安全风险。
3 山区农村公路通行车辆特性的路侧安保设施的设计与应用
3.1 路侧安保设施的设计
(1)示警桩。示警桩是设置在路肩的柱式安保设施,目的在于显示路基边缘,起到提醒驾驶人员注意道路情况兼具一定程度的防护作用。在对这类路侧安保设施进行设计时,需要设计人员结合山区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注重标准型与加强型这两种不同类型示警桩的配合使用,并通过对示警桩截面尺寸、高出地面部分、地下埋深等设计参数的合理设置,确保其设计有效性,从而满足山区农村公路通行车辆特性安全防护方面的实际要求。
(2)防护墩。这类路侧安保设施主要用于一般陡坡路段,视距良好,路侧有一定危险程度,但危险程度不大的路段。在其设计中,需要考虑路基外侧边坡高度,控制好其截面设计尺寸、高出地面部分及地下埋深,给予山区农村公路应用中的安全状况改善科学保障。
(3)连续型防撞墙。在这类路侧安保设施设计图纸完善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山区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对其中的细节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并对其安装过程进行严格把控,将防撞墙埋入路肩中,控制好其埋置深度,从而达到山区农村公路车辆安全行驶方面的实际要求。
3.2 路侧安保设施的应用
当山区农村公路通行车辆特性所需的路侧安保设施设计好后,需要考虑其应用。在此期间,应做到:(1)通过对山区农村公路不同路段危险程度的综合考虑,注重路侧安保设施的合理应用;(2)路侧安保设施在山区农村公路应用中,应对其设置过程进行严格把控,保持其良好的功能特性;(3)提升对山区农村公路中应用路侧安保设施必要性的整体认知水平,促使其应用范围得以扩大。
4 结语
通过对这类设施的科学使用,有利于增强山区农村公路通行车辆特性的路测安全性,提升这类公路应用中车辆行驶方面的安全风险预控水平,逐渐完善山区农村公路应用中的服务功能。因此,为了实现山区农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服务水平,则需要给予这类公路通行车辆特性的路侧安保设施高效利用更多的关注,并对这类设施作用下的山区农村公路车辆行驶方面的安全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促使路侧安保设施的应用范围得以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