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规范化栽培技术
2018-02-04张金莲段彦君王林鹏朱秀梅苏碧玉解明坤杨光明彭智娥
张金莲 段彦君 王林鹏 朱秀梅 苏碧玉 解明坤 杨光明 彭智娥
摘 要:随着丹参需求量持续增大,云南省大理州等地丹参栽培面积发展迅速。但缺乏相应的规范化栽培技术来指导大面积生产。本文对丹参规范化栽培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丹参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丹参;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132112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2017年大理州丹参种植面积达738.2hm2。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栽培技术,在丹参种植区域选地整地、育苗移栽、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环节规范化程度低,随意性较强,给药材生产的组织、管理、采收、加工带来了诸多困扰,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丹参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达到规范化种植、保证产量和品质,特提出丹参规范化栽培技术为企业及种植户提供科学指导。
1 选地与整地
选择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或微碱性的向阳缓坡地种植。以前茬禾本科作物为好。整地前施农家肥22.5~30.0t/hm2。于冬季深耕30~40cm,翌年春季再翻耕1 次,耙细整平,按1.0~1.2m开墒,墒面宽70~90cm,沟宽30cm,沟深20cm。
2 育苗
丹参繁殖方式有种子直播或育苗移栽、分根繁殖或扦插苗移栽。以采用种子育苗移栽为好。
2.1 育苗時间
7月下旬—10月上旬。
2.2 选种
选用当年的种子。种子饱满,色泽均匀,呈黑色或灰黑色,种子千粒重1.2~1.6g。
2.3 种子处理
先晒种1d,用35~45℃温水浸泡,连续搅拌2~3min,浸泡24h后,将漂浮在水面上不饱满的种子捞出,将水中饱满的种子取出晾干备用。
2.4 播种
将处理好的种子与细沙拌均匀后撒在育苗床上,667m2用种量6~7kg。播种后用细沙土覆盖,不能盖厚,以见不到种子为宜。再覆盖干松针1~2cm。
2.5 苗床管理
播种后应及时浇水,初次浇水应喷透,根据土壤墒情每隔5d左右喷水1次,使土壤水分保持在25%~30%。播种后15~20d出苗。拔除墒面杂草,苗高6~10cm时,剔除弱苗和过密苗。播种后经2个月生长,即可移栽。
3 移栽
春栽于3月下旬—4月上旬移栽。秋栽于10月下旬—11月上旬移栽。移栽前,墒面上覆盖双色地膜;株行距25cm×25cm,每667m27000~8000苗。在墒面上开穴,选健壮苗剪去超过10cm的根,每穴种1株,将种苗立于穴中,培土、轻提、压实至微露心芽;浇足定根水。
4 田间管理
4.1 查缺补苗
发现缺塘及时补苗。
4.2 中耕除草
移栽成活后拔除小草。5—6月生长中期,见草就除。
4.3 施肥
整地前667m2施农家肥2000~3000kg、氮磷钾复合肥30~50kg作基肥,深翻入土。追肥以化肥为主,6月前,667m2施尿素10kg;7月底8月初667m2施过磷酸钙20kg、氯化钾10kg,沟施或穴施,覆土后灌水;生长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2~3次。
4.4 排灌
生长期视土壤、天气,结合施肥适时灌水。雨季注意提沟排水,特别是地势低洼的田块,否则会出现烂根、减产,甚至灭产。
4.5 病虫害防治
丹参病害主要有根腐病、根结线虫病。虫害主要有蚜虫、银纹夜蛾和蛴螬等。根腐病在5—11月发生,尤在高温高湿季节严重,为害根部,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雨季注意排水;轮作;发病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800倍液在病株根周围浇灌。砂性重的土壤,因透气性好,易发生根结线虫病。防治方法:水旱轮作;整地时,667m2用5%灭线磷颗粒剂10 kg 沟施后翻入土中,或在播种时施于穴内。也可在丹参生长季节用5%阿维菌素颗粒剂兑水稀释成50倍液浇施1~2次。蚜虫为害植株顶部嫩茎,严重时造成茎叶发黄。防治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银纹夜蛾的幼虫咬食叶片,夏秋多发,发生时用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颗粒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4.6 摘蕾控苗
及时摘除花蕾,以抑制生殖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茎粗壮。
5 采收
于11月—次年2月采收。采收时先割去植株地上部分,挖出全株,剪去残茎、芦头,抖去泥土。收获的丹参要及时摊开晾晒,至70%~80%干时,扎成小把,再曝晒至干。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