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小麦新品种比较分析
2018-02-04谭维娜孙法军王艳逄孝云孙皓
谭维娜 孙法军 王艳 逄孝云 孙皓
摘 要:近些年来淮北地区大力推广小麦新品种,本研究以连麦7号、连麦8号、淮麦19、淮麦32、淮麦33、淮麦38等连麦、淮麦系列品种,以烟农19为统一对照展开田间试验,对这些小麦新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最终挑选出最适宜本地生长的品种。
关键词:淮北地区;小麦新品种;比较;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132008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40%的人口将小麦作为主食。小麦富含淀粉及蛋白粉,脂肪含量则比较少。同时小麦的微量元素多样化,如维生素B、各种矿物质等。可以说小麦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粮食。由播种的时间划分,有春小麦、冬小麦2种,我国的小麦以冬小麦为主,其特点为在生长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幼苗可以平稳度过寒冷的冬季,当春天到来后,小麦的幼苗就会快速长成。冬小麦所磨出的面粉比较细滑,比春小麦的味道好。而春小麦具有极强的抗旱能力,生长期比较短。在黄淮一带,若冬麦区的秋季雨水较大,田地可能会有大量的积水而耽误了小麦种植。而春小麦就会更合适在这一区域种植。因此在种植时,要更好了解其品种的特征。例如,了解品种的冬春性,对种植环境进行分析,如气候、温度、雨水条件等。
小麦作为淮北地区主要的农作物,笔者选择2016—2017年度20个品种中6个具有代表性品种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开展了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的方法进行比较试验。旨在挑选出适宜淮北地区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较好的小麦品种,为引导当地小麦品种结构调整提出科学依据,从而推动小麦单品和品质的提升。本实验采用了大区示范形式,不设重复,大区面积为114m2、行距15cm,基本苗为32萬/667m2。
1 栽培管理与方法
1.1 前期整地工作
本试验所选试验基地,是滨海粘质土壤,整体上较为平整,土壤肥力高、分布均匀,前茬种植水稻。在11月上旬进行机械翻耕、中旬进行2次转耙、机器开墒沟,11月中旬再次展开人工进行细整,并对小区进行规划,次日人工开沟条播。在11月下旬开始灌溉,通常12月中旬实验品种都可出苗。
1.2 施肥管理
在试验品种生长期间,全生育期施加氮肥22.25kg/667m2、
五氧化二磷6.9kg/667m2。在11月中旬施加尿素10kg/667m2、磷酸二铵15kg/667m2;次年2月中旬施加尿素10.0kg/667m2用作返青肥;在3月中下旬施加尿素22.5kg/667m2用于拔节肥。
1.3 病虫草害管理
在次年3月上旬施加苯磺隆20g/667m2,用于化学除草;4月中下旬每667m2地采用嘧菌酯15mL、加吡虫啉和10mL分别用于防治白粉病和蚜虫;针对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和粘虫,在5月初施加了多菌灵120mL/667m2、戊唑醇15mL/667m2、辛宝60mL/667m2。一周后追加多菌灵120mL/667m2、戊唑醇15mL/667m2、辛宝60mL/667m2。在5月中上旬,采用氰烯菌酯100mL/667m2、辛宝60mL/667m2。
2 小麦新品种对比分析
本实验以烟农19作为对照组,一共采用了20种新品种小麦,本文从中挑出6个品种进行对比,主要包括连麦7号、连麦8号、淮麦19、淮麦32、淮麦33、淮麦38。这些品种经过了试验期间的播种、管理、生产整个环节,其大体表现如下。
2.1 烟农19
与烟农19作为对比,本次试验每667m2地平均生产524.88kg,在20个参考品种当中排名居中,列位于第9位。平均每667m2成穗为43.50万元穗,抗倒伏性中等、穗型中等、结实性较好,平均每穗结实30.2粒、千粒重43.3g。在试验期间,赤霉病较轻,没有发生叶锈病和白粉病。全生育周围为207d,成熟品相较好。作为一种老品种,具有耐迟播、弹性大的优势。由于本品种在当地种植多年,因此抗病性、抗倒性相对较低,后期缺乏抗热风性,容易出现早衰问题。但是近些年当地并未出现干热风天气,所以品种量产表现相对较好。
2.2 连麦7号
连麦7号相比参考品种和其余19种小麦综合性最好,平均每667m2生产548.86kg,相比烟农19增产了4.57%,产能在对比试验当中最高。作为一种半冬性品种,分蘖能力较强,平均每667m2成穗41.60万穗、平均每穗结实30.1粒、千粒重46.3g,田间长势较好。在病虫害方面,连麦7号患得较轻的赤霉病,没有发生叶锈病和白粉病。生育周期为207d,与对照组差异不大,熟相较好。
2.3 连麦8号
连麦8号平均每667m2地生产541.55kg,相比烟农19增产了3.18%,在对比组当中处于第3位。属于半冬性。具有抗寒、分蘖强等特点。平均每667m2成穗43.00万穗、平均每穗结实29.4粒、千粒重44.1g。在病虫害防治层面上,患得较轻的赤霉病,没有出现叶锈病和白粉病。全生育期为207d,与对照组相近。连麦8号的抗病性强、粒大饱满,但是缺乏结实性,粒数相比连麦7号要少一些。
2.4 淮麦19
淮麦19平均每667m2地产量为513.48kg,相比对照组烟农19减产了2.17%,在实验组中位列15。是一种半冬偏春性品种,冬季具有较好的抗寒性,抗倒春寒能力一般。平均每667m2成穗42.32万穗、平均每穗结实31.5粒、千粒重41.7g。在病虫害方面,患得轻微赤霉病,没有出现叶锈病和白粉病,全生育周期为205d,相比烟农19号早了2d。由于淮麦19号在当地种植多年,种性全面退化,综合抗性较弱,产量较低,因此不在推广范围内。
2.5 淮麦32
淮麦32平均每667m2生产524.05kg,相比烟农19差别并不大,减产了0.16%,在試验品种当中位列11位。是一种半冬性品种。分蘖性能中等,平均每667m2成穗40.87万穗、平均每穗结实31.1粒、千粒重40.1g。在病虫害方面,出现了较轻的赤霉病,叶锈病、白粉病均未发生。全生育周期为206d,相比烟农19提前1d。该品种大体上综合抗性较好,但是分蘖力、成穗率不够突出,并且籽粒小、千粒重低,在栽培方面建议采用基本苗来提高其产量。
2.6 淮麦33
淮麦33生产543.59kg/667m2,相比烟农19增产了3.56%,在试验品种当中位列2位。是一种半冬性品种。苗期增长势头强,成穗41.23万穗/667m2、平均每穗结实32.2粒、千粒重43.5g。在病虫害方面,出现了较轻的赤霉病,叶锈病、白粉病均未发生。全生育周期为209d,相比烟农19晚了2d。该品种大体上综合抗性较好,具有穗大粒多、籽粒饱满、粒重高、籽粒大、产量较高的特点。但是在病虫害方面容易感染赤霉病、叶锈病,成熟时间相对较晚。
2.7 淮麦38
淮麦38生产11.72kg/667m2,相比烟农19差别较大,减产了2.51%,在试验品种当中位列16位。是一种半冬性品种。分蘖性能较强,成穗40.6万穗/667m2、平均每穗结实32.1粒、千粒重431.3g。在病虫害方面,出现了较轻的赤霉病,叶锈病、白粉病均未发生。全生育周期为206d,相比烟农19提前1d。该品种整体性能相对较好,抗病性较强、分蘖能力强,但是产量低,已经成为了当地将要淘汰的品种。
3 讨论与分析
本实验对20个试验品种进行了种植,并挑选出了6个较为典型的品种进行讨论。但大体上来说,在这些试验品种当中,其产量都没有明显超过烟农19。相比之下,连麦7号、连麦8号、淮麦33,产量相比对照组更高,并且综合表现更强一些,可以进一步推广种植使用。并且这3个品种可用于早中茬高肥水地块种植,从而进一步提高产能。对于一些生育周期短、产量水平(相对)较高的品种,可以用作搭配品种在中晚茬选择种植。针对淮麦32等,由于综合抗性好,但是成穗率、分蘖能力较为一般的品种,需要在栽培层面上适当增加基本苗来提高产量。对于对照组的烟农19,由于该品种经过多年种植,已经成为了老品种,抗病、抗倒性也步入头几年,后期缺乏抗干热风能力,早衰严重。但是播种期间弹性较大、耐迟播,所以可以用作种子订单生产,也可以进行再培育。
参考文献
[1]邢松,房春兴.淮北地区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3(24):16-17.
[2]顾松平,王建武,姜龙,等.淮北地区几个小麦新品种(系)适应性研究[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1(3):41-44.
[3]杜同庆,徐鹏,刘秀秀.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下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22):42-43.
[4]任立凯,李筠,李强,等.淮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2(7):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