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人生线条
2018-02-04吴闲
吴闲
像其他传统技艺一样,书法,尤其是毛笔书法,正逐渐被现代化的产物所取代。摄影怎样取代了画像,录音棚怎样取代了现场演奏,数码科技就怎样取代了文房四宝。在书法家可以拿着iPad用手写输入法发微信的今天,学习书法还有什么实用价值和意义呢? 这个问题如果摆在过去,相信不少人会斩钉截铁地回答,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因为书画同源,而且因为这是文人生存的基本技能。一个才华横溢但书法不好的人,在古代的仕途之路上注定要比别人坎坷。书法不好,哪怕不做官,对文人来说,题诗作画都会平添很大的障碍。
而今天,书法除了成为书法家们的专业技能以及中小学生的兴趣班课程之外,已经远离了普通人的生活。虽说字写得秀气、卷面整洁,可以增加印象分,但增加这点儿分数,性价比远远没有多背几道大题更高。虽说一份漂亮的手写体简历,可以让求职者受到关注,但在招聘的各项要求中,这项技能几乎会被忽略不计。书法可以锦上添花,但很難雪中送炭。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今天,虽然键盘和触摸屏幕取代了文房四宝,但毛笔书法依然是有意义的。因为书法是一种最简单、最易普及的文化活动形式和艺术实践方式。只有实践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品质和趣味。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好比音乐会上演奏莫扎特的曲目,听众得到的也许是最低层次的快乐,演奏家得到的则是高一个层次的快乐,而得到最高级别快乐的是乐曲的创作者莫扎特本人。写书法也是如此,临帖比看帖更愉悦,而吃透碑帖之后的自由创作,将得到最高级的愉悦。
不仅如此,书法还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本质和中国人的智慧。艺术史泰斗贡布里希说过,中国的书法就像西方的音乐。西方音乐有和声与复调,与硬笔书法相比,中国的毛笔书法也能表现类似和声的效果。毛笔柔软的网锥形笔尖与油画的排刷相比,可以表现更丰富细腻的线条。毛笔字,至刚至柔,既可以“泰山为砥砺,黄河为裳带”,也可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中国文化的理法意趣,在书法中都能得到呈现。
著名书法家王冬龄教授告诉我,只有真正吃透了书法,才能具有艺术的眼光。看器材、看造型、看建筑,就会有不同的角度,篆书的图案、隶书的气魄、魏碑的野逸、唐楷的法度、草书的抽象,都会给建筑师以灵感,带来不同寻常的“视觉营养”。
练习书法可以得到艺术的浸润与熏陶,久而久之,充其内而现于外,人的气质往往会发生改变。王冬龄虽然已经67岁,但面色红润,气场暖人,我相信,这也是书法的功效。他最喜欢《书谱》中的一句话“人书俱老”,他解释说,书法练到一定年龄,技巧、功力、性情、修养、气质都会体现出来。总之一句话,书法的意义就是锤炼人生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