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不是让人去仰视的
2018-02-04郑欢欢谢涛
郑欢欢+谢涛
说起工匠精神,我想起前不久去日本的一些见闻。在京都岚山的一处居民区,我偶然碰到一位日本清洁工,他当时正拿着一把小铲子,一点一点地将道路两边地缝儿里的泥土和杂草除去。铲到一半,清洁工突然停了下来,对着一小块苔藓琢磨了半天,最后决定将其保留下来,然后继续工作。也许在他看来,这块小小的苔藓与周围的环境是和谐的,所以不应该被清除。还有一次,我在东京新宿的地铁站里迷了路,只得求助站内的一位工作人员,因为语言不通,比划了半天我也没明白,这位工作人员只好无奈离开。可谁知过了几分钟,他又一路小跑回来,手里多了一支笔和一张小纸片,这位看上去极为严肃的日本男人一笔一笔给我画出了路线图,并用英文标注出了每一个站名。
前些天看到一个数据,说去日本旅游的巾国人平均要花费一萬多元人民币购物,据我观察,这个数字只少不多,中国人买起“日货”来,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一次去高岛屋闲逛,发现商场某品牌的柜台前排满了人,凑近一看,几乎都是等着扫货的中国游客。很多人会说,这是“哈日”和不理智,但在我看来,几个人抢你可以说是不理智,成千上万的人抢一定是物超所值。
在我看来,不管是日本清洁工的兢兢业业还是产品的高质量,都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中国古代有不少关于工匠精神的故事,比如庖丁解牛,比如干将和欧冶子联手打造龙泉剑,等等。工匠精神绝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而是源于民间最朴实的一种责任和操守。
工匠精神不是让人去仰视的,它只是重新唤醒一种常识。
(摘自《晶报》)
多维解读
角度一:工匠精神要求把工作做到极致。对于任何工作而言,“差不多、凑合用”的思维要不得,它会让自己流于庸俗,止于轻薄、肤浅和粗糙。如果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能做到迂回推进,不厌其烦,努力坚守,把每一个产品当作工艺品一样精雕细琢、耐心打磨,久而久之,就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奇迹。
角度二:源于内心的责任感和职业操守是工匠精神的底线。在资源日渐匮乏的时代,消费者对商品的质量安全和品质更加挑剔。时代在呼唤工匠精神回归,人们渴望由工匠精神打造出来的产品。在这个时候,重拾工匠心,重塑匠人魂,是助推“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转型的先决条件。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岗位,不管面对什么工作,如果都能发扬一点点工匠精神,那么实现“中国优质制造”指日可待。
角度三:工匠精神不应被过度解读。“工匠精神”这个词语一经提出,立刻成为超级网红。对“大国工匠”的赞美之词成篇累牍,也让芸芸众生、平凡如你我之辈心生仰视。这实为过度引申,工匠精神的最大价值绝不应只通过个人英雄主义的方式来释放。培育工匠精神,是要让它落到实处、成为普遍的追求,让执着、耐心、专注、精细、传承、创新成为更多人的工作态度、人生态度和价值信仰。它不是口号,它应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
适用话题
职业操守、细节之处见精神、责任心是工匠精神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