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跟时代主旋律舞蹈的高考作文

2018-02-04李杭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作文题目高考作文命题

李杭

一如往年,2017年的高考作文再次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但今年格外引入关注与热议的是高考作文在主旋律上的“与时俱进”。全国九套高考试卷的作文题目除了形式上的承接性,主题上的“时代性”似乎颇有些出入意料。难怪有北京考生写罢长叹:怎么感觉我是在做文综题?

可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尤其是北京卷和全国卷I,与时代命脉密切相连的特征尤为突出。将2017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目放在一起横向比较发现,各卷特色鲜明,但又有相通之处:再从历年作文题目的纵深层面来看,命题趋势的变化也有迹可循。有人甚至将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总结为“北京有高度,上海淡定,广东接地气”。广东省适用的全国卷I是否“接地气”有待商榷,但北京卷和上海卷及其他自主命题卷的特色还是格外鲜明的。

一、命题形式各异,主题旋律趋同

有高度不敢说,但北京卷近年的作文命题确实越来越体现出首都的大气。2011年,第51届鹿特丹世乒赛中国包揽金牌成为高考作文题目,201 6年陈忠实逝世,北京卷以作文题目“‘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予以纪念,这些都烙着鲜明的与时俱进的印记,更不必说“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老规矩”“神奇的书签”“手机的科学与人文之思”这类关注人生终极目标、观照人类科技发展中的文化精神与生活方式变革的大命题。北京卷的命题高度自不必说,今年尤其如此。

今年北京卷议论文的题目是“说纽带”,纽帶的内涵可大可小,可以是人伦关系的纽带,写自己熟悉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也可以是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人与人之间的便捷交流,更不难想到当下的时政热点“一带一路”。虽然主题可大可小,但作为一篇议论文,要论述清楚纽带具有的链接、枢纽等特征,还要从中类比到具有纽带特征的抽象关系,既要有论述层次,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写起来并不容易。

记叙文的题目是“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其中,“共和国”一词很值得玩味。不是“祖国”,也不是“中国”,它对应的是提示语中的“共和国百年华诞”。另外还要注意与主题相关的两个隐蔽的关键词:2049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者意味着作文写的是未来,要展开想象;后者表明作文要有继往,有开来,有传承中的发展。“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提示考生可以进行几个场面描写,也可以讲述拍照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这种写法是对近两年北京卷限定文体后记叙文写作方式的又一次翻转。2015年的题目“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和2016年的题目“神奇的书签”都讲究“故事性”,即要有较为完整的情节叙述,然而今年的命题者却指向了另一条道路:场面(瞬间)的横截面式静态表现。传统小说的情节叙述讲究“线”的流动变化,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要有一条完整的脉络来推动故事的发展。而现代小说新的叙事方式是“点”的拼接,几个瞬间、画面、镜头切换组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电影蒙太奇手法的影响。考生在写作时要打开思路,既然是2049年的照片,便可联系关于“未来”“科技”等主题的素材,展开想象,将体现文化、民族、社会发展的典型横截面装入科幻的表现形式中。譬如,写2049年国庆盛典的画面:敦煌壁画已复原如初,全息投影再现大唐盛世。再如,展现未来祖国统一的盛况:海峡两岸都绽放着五星红旗图案的礼花,失散多年的家人终于欢聚一堂。此命题要求考生有关注天下事的视野,能打开思路,展开对历史与当下、现实与未来的无限遐思。

可与北京卷的高站位媲美的是全国卷。全国卷I的命题形式是“选择关键词描述中国故事”,须注意,除了题目中给出的12个关键词外,给“留学生”的对象限定和“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目的导向,亦是本题目的关键词。从12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这12个词涵盖了国际政治、生态环保、科技理念、文化与生活、地域发展等众多领域,体现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特征。其中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属于科技领域,体现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及对人们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华美食、长城、京剧属于传统文化领域,一带一路、广场舞、美丽乡村属于当代气象,二者又可以构成对照关系:大熊猫、空气污染、食品安全属于生态环保领域,可反思当下中国面临的现代性问题。全国卷II的题目要求考生从6个名句中选择两三句来立意,形式与全国卷I类似,只是由“关键词”发展为从先秦到现当代的名句,理解题目中名句的内涵显然更有难度。全国卷III则是最应景的,向“高考40周年”致敬。无论是“我看高考”还是“我的高考”,都十分贴合考生的身份与经验,又有历史回顾的厚度。如果说全国卷“接地气”,那么卷III最名副其实。

相比全国卷和北京卷的当下性和时代性特征,上海卷则比较淡定,基本承袭以往平易低调中带有人文思考的特点。正如专家所说,往昔题眼中的“杂”“忙”“自由”“评价他人的生活”“‘他们和‘我们”“‘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等,都“立足于个体的心灵和思辨,倡导丰富、多元、智识和通达”。今年的题目“预测”似乎是要故意打破大家的押题“预测”,这一题目在形式上有些接近北京卷2002-2006年的单个词的命题形式,在主题上则引导学生思考关于未来与现实的关系问题。

江苏卷的题目形式是材料作文,从内容看,似乎也受到北京卷前几年命题形式的启发。以“车”这一内涵丰富的概念为中心,考生可以从车本身的特点出发,阐述车来车往见证的时代变迁、人情世故及背后折射的人生哲理。题目贴近生活,大多数考生都有话可说。

几乎每年都有撞车的作文题目,今年天津市、山东省和浙江省的题目都包含了“书”这个关键字,不过“阅读”这一传统主题倒并不出入意料。新课标越来越强调“经典阅读”,再加上近年来的“国学热”、考纲“一点四面”的要求,使得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大大增加,“书”这个字对考生来说并不陌生。然而有意思的是,天津卷连续两年的作文题目都与“书”有关,2016年的“我的青春阅读”和今年的“重读长辈这部书”两相呼应,现代与传统、读书与读人,刚好对应了浙江卷题目中的“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重读长辈这部书”与“人生三书”探讨的都是文字传承与生活经历之关系、有形与无形之书、代际的文化传承等问题,而“24小时营业的共享书店”则更多了一层对于阅读世界的拾荒者的人文关怀。endprint

综上所述,各卷命题虽然在形式和内容上各有特色,但面向当代社会、关注时事热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基本导向都十分鲜明。

二、命题导向明确化,考察能力情境化

北京卷从2015年开始限定文体,今年全国三套试卷也都注明要“文体明确”,天津卷也在以往的常规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后加上了“文体特征鲜明”。虽然还没明确到记叙文和议论文二选一,但突出文体的要求是否是一个信号?说明大家都认同写作文或者说至少写高考作文,应该突出文体特征。如果这一命题成立,那么习惯于写“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抒情散文的考生可得改改了。

除了文体要求的限定更加明确以外,命题形式和思维特点也正朝着导向明确、设置情境的趋势发展。以全国卷(2002-2017年)为例,高考作文从命题类型和命题思维的要求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

话题作文从一个短语到两个词的关系皆有,大部分是一句话的话题作文,它不仅包含关键词,还涉及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此外,全国卷的话题作文通常是带材料的,先给出一个寓言故事,然后再给出话题。解这类作文题目一定要挖掘寓言故事的象征意义,而话题则是帮助学生理解寓意的指路灯。

2006年是一个转折点,此后高考命题的导向变得更加明确,全国卷的命题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多角度、无收束语的材料作文。“有人说……有人说……还有人说……”是这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先简略给出一个事件或现象,再通过几个人物的对话,给考生提供几个针对这一事件或现象进行思考、评论的角度。考生首先要用自己的话提炼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再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进行立意。

材料作文和带材料的话题作文最大的区别是:话题作文的角度通常是单一的,材料提供一个故事或情境,话题则提供阐释故事的角度。而材料作文则会提供多角度的观点和评价,所以立意的选择也更加丰富。而材料本身的文体、内容也非常丰富,包括寓言故事、新闻报道、社会调查、时事热点等。同时,材料越来越贴近社会现实,也越来越关注高中生的生活体验与人生思考。从形式上看,有文字,有漫画,有单一材料,也有多则材料,形式更加多元。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应对多角度的材料作文,考生都需要具备两种基本能力:一是阅读理解文字或图画,提取写作角度,二是选择角度,建立关联。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又发明了一种任务驱动型作文,这是在第二阶段的多角度材料作文的基础上指令进一步细化的结果。多角度材料作文常见的导语是“根据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要求非常开放。而任务驱动型作文会给出更明确的要求,如2015年全国卷I的“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基于材料中给出的事情谈态度和看法,考生需要概括出材料的两件事情,观点和看法需要兼顾事件和评论。

从命题思路的角度来看,今年全国卷I的“中国关键词”和全国卷II的6个名句与去年的漫画作文“奖惩之后”一脉相承。从12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还要构成“有机的关联”,这延续了近年来新课标卷命题的思维特征:由点到线再到面。它要考查的是,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考生能否多角度地分析个性特征,再用归纳逻辑找到共性进行分类。2015年全国卷I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和2016年全国卷I的漫画作文亦是如此,对涉及多个事物之间关系的题目,考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整理思路,找出其内在的逻辑关联。

以最直观的方式看,从2002年到2017年,全国卷作文题干的字数呈现在波动中增长的趋势。从概念型话题再到一段话的材料作文,题目本身的阅读理解难度在增加,命题的思维导向也从开放到收缩,立意指向越来越明确。

再挖深一些,如果将今年北京卷的“纽带”“拍照”、江苏卷的“车”、天津卷和浙江卷的“书”、山东卷的“书店”“流浪者”“工作人员”视为一种象征物,则不难看出其中一脉相承的命题思维。2016年北京卷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一题在要求上赫然写着“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这既是一种提醒,暗示考生可以从原文中寻找写作素材,也是一种思路启发,“老腔”只是这篇作文的象征物,只是个引子,它引出的是对传统文化及其当下传承问题的思考。同样,“纽带”有形亦无形,“车”岂止是代步工具,“书”和“阅读”都不局限于词语本身的意义,“书店”“流浪者”和“工作人员”绝非只是一种社会身份。每个象征物背后承接的是对人生观、价值观、精神文化归属与走向这类大命题的思考。当然,“纽带”和“照片”更注重与当今时代热点的勾连。

面对这类题目,考生要能由此及彼,从象征物本身出发,以小见大地投射出对其背后的“大時代”“大命题”“大格局”的思考,文章才不会“小”。从考生相对陌生的地域文化“老腔”,到当下热议的“一带一路”“共享单车”“空气污染”乃至“高考40周年”,命题者为考生营造了充分展示其对当今时代格局与精神命脉的思考的情境。反过来想,文贵有我,关注家国大事,而不是死读书,本就是培养国家栋梁的正道。从这个角度理解高考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大概舞蹈的主旋律也就没那么“面目可憎”了吧。但正如那位北京考生的感叹,我们不禁心生疑惑:照此路线走下去,高考作文与时政分析题还有何差别?爱国不是空口号,民族复兴须实干,这样强烈的主旋律会不会成为高考作文的另一道枷锁?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文题目高考作文命题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你眼中的我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