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2018-02-04顾丽华
顾丽华
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上海 200011
工程造价预算管理工作是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企业的利润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造价预算不但可以提高企业收益,还可以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工程造价预算如果出现问题极有可能会影响工期,以致引发超预算的情况,这就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降低,无节制地减少预算来获取利润也是不可行的,所以做好工程造价工作对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 工程实例
上海某住宅工程建筑面积总共占地2100m2,本工程选择使用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做预算和结算时并没有涉及到打桩费用,此工程预算造价需投入2997114.56元,工程结束后,结算时发现共投入资金3864522.84元,预算有所超出,共超出867408.28元,在原来预算基础上超出22.4%。对此工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得出,桩基础、脚手架、垂直运输等并没有对预算造成多大影响,所以忽略不计,对超出预算较多部分进行详细分析,比如:
(1)土石方工程:在刚开始进行预算时,并没有对地面标高开展测量,而只是大致估计,而最后结算时是凭具体数据测量出来的,所以存在一定误差,又由于后期进行施工时添加了基础梁垫层,使得成本有所增加。
(2)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在预算阶段对混凝土使用量预算较低,为1040m3,而在施工过程中共使用1309.52m3,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在夹层加了楼板;除此以外,预算工作人员在对首层混凝土开展计算时,由于粗心点错小数点,导致数字相差10倍,在后面对钢筋数量进行计算时,预算员并没有根据设计施工图来进行计算,而是全凭以往经验进行估算,而最后结算时是根据实际使用量得出,同时在夹层加楼板时选择使用了植筋技术,钢筋数量有所增加,成本自然也有所提高。
(3)其它超预算项目,包括门窗的制作和安装、地下室和屋面的防水、墙面保温工程等。比如,在夹层加板处使用了铝合金窗,还有一些地方在设计时为铝合金地弹门,在后期施工时则改为使用不锈钢全玻地弹门,原来决定在卫生间使用普通木门,在后期施工则改为不锈钢门,这些举措都使得成本有所增加。
2 预算在工程施工中的意义
2.1 可以有效加强工程造价控制的科学性
对于所有的工程项目来说,要想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必须以工程预算为前提,通过对项目进行详细调研,以及一系列计算和对材料、机械、劳动力等成本进行评估,来形成整个建筑工程的指导性文件,并且以此为基础,做好工程量的计算,在进行施工时严格按照工程预算来进行。同时,相关部门对工程项目预算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
2.2 有利于施工设计的编制
在正式进入施工阶段前,需要先对施工图纸予以审核,依据国家的工程量计算方法,计算出所有费用,并予以标准化评估,以此来确定施工图纸是否可行,确保其合理可行后方可进行投标报价。
2.3 有效控制工程成本
合理有效的预算,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工程项目成本造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各种成本计划都能够有据可依,合理有效的工程造价预算可以降低施工成本。通过合理安排各种材料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使企业效益达到最高。
3 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
现如今,我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情况,产生这一情况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施工企业没有对预算引起足够的重视,且编制方式不合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以及经常出现设计变更,同时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具体如下。
3.1 造价人员经验不足,预算编制方式不合理
正确的预算编制是顺利开展建筑工程预算的基础,在目前企业的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人员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没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部分预算人员并没有进行实地勘察,这就导致部分因素被忽略,最终造成工程造价缺乏准确性与合理性。在进行预算编制前,缺乏一定的依据,没有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也是导致预算编制方式不合理的主要因素之一。预算编制人员对建筑材料和市场风险做的预测不准确,导致预算不合理最终影响工程建筑质量。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部分企业的造价人员缺乏工作经验,其中,包括许多大型企业也存在这个问题,企业缺乏经验丰富的造价人员,造价超预算也是常有的事情。在进行预算编制前,预算人员对施工材料没有足够的了解,并且对施工条件之外的其它因素考虑欠佳,最终导致预算编制缺乏准确性。
3.2 施工设计方案编制不规范,施工监管不到位
施工设计方案的编制不规范会对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设计方案编制人员应该对工程项目有深入了解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施工设计方案编制比较随意,在编制过程中可能有很多疏漏之处,这种不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需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更改,这就影响了工程进度,进而导致工程施工成本增加。除此之外,施工项目普遍存在施工监管不到位的现象,施工监管缺少相应的管理规范和管理体系,管理人员经验不足导致工程材料的浪费和工程设备的错误使用,使得施工成本大大增加,在工程现场材料随意摆放,对材料分配不合理导致材料批量浪费,同时管理人员在监管方面也有所欠缺,这些现象都直接导致了工程造价超预算。
3.3 设计变更造成工程造价超预算
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对工程的地质、水文等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调查,保证设计与实际相结合。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设计变更的现象,设计变更必然导致造价预算的变化。造成设计变更的主要原因还是设计人员与施工部门技术人员缺乏交流,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局部施工与整体设计之间存在较大地冲突,最终必须进行设计变更,设计变更产生的费用使工程施工成本大大增加,进而导致工程造价超预算。
3.4 不确定因素对工程造价编制造成影响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在工程设计阶段进行,导致了工程造价极易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确定因素通常包括自然灾害、气候等对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例如,长期的暴雨、洪涝、高温等自然灾害使得工期延长、设备损坏,导致工程成本不断增加,最终出现工程造价超预算的现象。在进行工程造价时如果没有对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合理预测也会造成工程造价超预算。材料的市场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建筑工程工期较长,在这期间必然存在部分材料价格上下浮动较大的情况,这就可能导致工程造价超出预算。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可能由于施工质量存在问题而出现返工,在返工的过程中造成人力、材料的损耗,这些因素使工程施工成本增加导致工程造价超预算。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时如果不对这些因素予以重视,必然会使工程造价存在一定误差。
4 工程造价预算的控制措施
由于当前建筑企业在工程造价上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制定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措施。具体做法如下。
4.1 做好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造价人员的综合素质
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不合理也是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之一,企业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将预算编制工作做好。要解决工程造价超预算的问题,就要制定科学合理地造价预算编制规范,并真正实施,预算编制人员要能够对市场环境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工程造价人员主要由管理人员与编制人员组成,工程造价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工程造价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以此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工程造价人员要对工程施工中涉及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包括物资采购计划、工程设计方案等内容,除此之外,还要综合调查实际工程项目将工程造价预算通过合理的计算编制出来。
4.2 优化施工设计和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设计的不合理会导致设计变更使工程造价超预算。所以,企业应对设计问题加强管理,在进行施工设计时,工程设计人员应该对施工环境有足够的了解,然后分析可能导致设计问题的影响因素,在设计方案的制作过程中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而合理控制工程造价。除此之外,工程管理人员要加强施工管理,以保证工程保质保量完成,尽量避免由于疏于管理而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防止因二次返工而增加施工成本的现象发生。加强施工管理,从而控制施工成本,防止工程造价超预算。
4.3 加强对造价预算的重视,建立造价管理机制
很多企业对于造价预算工作不够重视,疏于管理,只有企业领导认识到工程造价对于整个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对工程造价工作重视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工程造价预算工作,避免超预算现象的发生。建立工程造价管理机制、完善预算手段和监督机制可以有效控制施工成本,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除此以外,还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使其不止具有专业的造价知识,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做好本职工作,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责任监管机制,确保每一位施工管理人员都能各司其职,真正对工作负起责任来,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可以帮助控制施工成本,避免工程造价超预算现象的发生。
4.4 完善预算控制手段
通常,如果在具体的工程中发生超预算的情况时,一方面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下浮动比较大,随着物价的升高,部分材料价格明显上涨导致施工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是受气候、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使施工工期延长,导致施工成本有所增加。因此,施工单位在工程造价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将各种影响规划到预算控制当中,作为企业,应不断完善预算控制手段,强化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应对各种风险,一旦有社会因素影响或者自然灾害发生,企业能够有效对成本加以控制。同时将原材料价格变化纳入预算考虑中,避免因材料价格变动导致造价超预算现象的发生。因此,需要不断完善预算控制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5 结语
综上所述,造成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有很多,企业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控制将严重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工程造价预算不但能够对工程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而且可以保证工程进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企业应该加强造价预算管理与施工管理,高质量的造价与施工管理可以避免工程造价超预算现象的发生,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