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户型保障性住房的设计探讨

2018-02-04朱颖锋

智能城市 2018年16期
关键词:小户型保障性住宅

朱颖锋

湖南第一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00

保障性住房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工程项目。保障性住房能够为特定的供应对象提供住房资源,常见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两限商品住房等。通过推广建设保障性住房,不仅能够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同时还能够使人民都可以享受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成果,促进社会的和谐,其也决定了保障性住房有别于传统住房的概念——国家和地方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标准均有所控制。因此,保障性住房建筑规划设计显得非常重要,亟需对保障性住房设计要点进行详细探究。

1 我国小户型保障性住房设计理念

现如今,我国保障性住房结构体系日渐完善,保障性住房房屋类型越来越多,包括经济适用房、商房特租、廉租房等,对于收入较低家庭而言,能够提供住房保障。对于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该坚持经济性和适用性原则,不仅要求提升保障性住房的使用功能,同时还应该确保住户能够支付相应的费用。尤其需要注意,在住房的适用性方面,要求面积适中,环境整洁,同时还要提供各项公共资源。

2011年l1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我国正式提出以小户型保障性住房为主的政策,在小户型保障房设计建设中,不仅应该保证保障房质量,而且还应该提升保障房性价比,实现优化户型的目标,进而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在小户型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求加强住宅建筑格局设计,并注意对房内设备进行科学规划,采用质量较高的设备类型,避免采用残破、质量低劣的设备,除此以外,在小户型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必须保证建设质量,这样才能够为低收入家庭营造平等的居住条件。

2 小户型保障性住房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2.1 住宅居住空间设计不够精细

我国小户型由于面积受到限制,使得房间空间较小,在住宅建筑的开发设计过程中,如果没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于细节设计不重视,就会影响住宅设计的精细化,容易出现许多小问题从而影响住户的使用。比如,卧室内出现一根梁,导致卧室空间压抑;房间门洞没有设置门垛,导致门套安装不上;局部房间层高设置过低;电视墙台短等问题。一旦在住宅设计中没有注意到上述设计细节,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如果住户不满足住宅的使用功能,无法感受到住宅的舒适性,就需要进行二次装修,进而造成经济浪费。

2.2 住宅空间设计缺乏灵活性

在小户型保障性住房设计过程中,还应该综合考虑建筑行业可持续、绿色健康发展要求。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家庭的收入、职业、生活模式、不同年龄住户的需要等,对设计方案进行可续合理的调整。如果小户型保障房设计灵活性较差,当居住者经济条件、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时,很难对结构形式进行调整,会造成居住者对于住房的满意度降低。

2.3 缺乏先进的结构设计技术

在小户型保障住房设计过程中,由于套内面积比较小,因此,应尽量应用先进设计技术以及设计理念,比如,通过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以及图纸设计技术,能够仿真出住宅的设计效果,通过对设计模型进行分析,即可充分利用隐藏空间。但是,当前,在部分小户型住房设计中,依然采用传统的平面设计方式,这样就会对小户型保障性住房设计水平造成不良影响。

3 小户型保障性住房设计优化对策

3.1 总体规划

在小户型保障性住房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不仅需要充分利用规划区域的土地资源,同时还应该对各类公共配套设施、停车场等进行可续合理的规划,具体而言,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在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应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为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增加提升建筑工程容积,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在住房规划设计中,应该以环境为设计方向,为人们提供综合性的公共服务设置、便利的交通环境、配套商业建筑等,这样才能够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居住生活环境。(2)在住宅建筑设计中保证住房的经济性和适用性,有利于减少项目建设成本。通常情况下,小户型保障性住房层数在18层以下,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节约建筑工程空间,而且还能够提升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保障住房安全。

3.2 居住功能空间设计适宜尺度

3.2.1 注意整体平衡

虽然小户型住宅的面积比较小,但是在住宅设计中,必须保证住宅空间的基本使用功能。通常情况下,在小户型住宅设计中,采用大面宽小进深设计依据,但是,如果采用这种设计方式,往往很难节约住宅建设面积。对此,为了提升住宅的整体平衡,应该适当降低面宽,同时减少交通面积,加强室内面积控制,除此以外,还应该保证住宅中各个功能空间规划比例的协调性。

3.2.2 餐起合一

在有限的小户型建筑设计中,对于餐厅和起居室,可以采用合二为一的规划方式,对于住宅中的各个空间,也可以相互借用,在此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对各个区域的使用功能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应用这一设计模式,能够提升各个空间的灵活性,进而达到节约室内面积的作用。

3.2.3 “复合式”厨房

我国大部分家庭对于厨房功能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布局合理、设备完善,同时还应该便于使用。住宅厨房中的设备比较多,并且管道井复杂,设计难度较大。在小户型保障性住房设计中,应该注意对传统厨房进行细分,根据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合理设置中餐区域、烹饪区域,对于操作区域,可以与餐厅合二为一,能够扩大餐厅空间。另外,对于厨房管道井,要求尽量选用能够适应多种位置变化要求的接口形式,保证洁污分区、功能动线的完整性,为居民提供开敞的厨房空间。

3.2.4 增加“一个半”卫生间

住宅建筑卫生间不仅需要保证正常的浴厕功能,同时还应该注意能够满足两口之家或者三口之家的使用要求。但是,有些家庭的结构比较复杂,或者经常有客人留宿,如果仅规划出一个卫生间,往往无法满足应用需要。对此,可以设置半个卫生间,并在其中设置小型洗手台和座便器,进而缓解上述问题。在卫生间设计中,对于水道,可以进行暂时性封堵,对于封堵空间,可以作为储物室,提升空间功能的灵活性和适用性,进而满足小户型住宅居民的生活需要。

3.3 采用先进科学技术设计住房结构

现如今,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设计技术越来越多,在小户型保障性住房设计中,应该尽量采用先进的设计技术,保证住宅的实用性。比如,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采用虚拟建造技术,在结构设计中融入计算机图形设计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设计人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住宅结构模拟设计,反映出空间结构中的各个细节,然后对图纸所反映的效果进行比较,完善各个细节问题,提升住宅空间设计的实用性。比如,在对小户型保障性住房的窗墙面积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光照、通风等因素对住宅朝向、功能结构划分等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应用节能技术、绿色环保技术,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住宅建筑结构的协调性。

3.4 绿色设计

在小户型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必须坚持适用性和经济性设计原则,同时还应该尽量节约住宅建筑内部空间,美化建筑环境,满足居民对于住宅环境的要求,包括社交活动区域、锻炼区域等。由此可见,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该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出发,美化生态环境,适当增加非建筑区域,合理规划居民活动、锻炼场所,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住宅建筑后期维护管理所需费用。在绿化设计中,可以选用遮阳性比较好的树木进行栽种,同时对草坪、树木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规划,尽量降低绿化环境规划设计所需成本。比如,在小户型住房屋顶上,可采用遮阳性能较好的顶棚,加大自然资源的利用力度,提升住宅建筑的节能保温性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小户型保障性住房设计方式进行了详细探究。小户型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但是,由于受到空间、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在小户型保障性住房设计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对此,应尽量采用先进的设计技术,合理安排户型,优化建筑结构空间、面积规划设计,最大限度增加住宅内部可利用空间,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提高小户型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水平。

猜你喜欢

小户型保障性住宅
健全保障性租赁住房制度分析及其建议
装备保障性企业财务转型建设的思考
Jaffa住宅
青年小户型住宅室内设计思考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住宅小户型精细化设计分析
小户型室内设计中低调奢华的空间氛围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