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城文化带人文遗迹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利用研究
2018-02-04伊凡
伊 凡
北京市文物局,北京 100007
1 北京长城文化带的概念
1.1 构建北京长城文化带的必要性
北京长城文化带的构建,主要是针对长城本体以及周边的有关资源进行展现,目的在于体现长城的内在价值。在历史以及空间上,长城都具有相关的文化遗产特征,构建的必要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首先,长城需要精心保护。长城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北京市域内的长城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我们需要依照《长城保护条例》,对长城进行保护,保证长城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
其次,长城需要纳入生态系统保护视野。长城作为军事防御设施,其选址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对长城等各类人文遗迹以及周边的自然环境加以整体保护,是建设北京长城文化带的重要手段之一[2]。
最后,长城资源的有序利用需要统筹规划。长城所在的浅山地带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近几年兴起的京郊休闲旅游,由于部分商家的低水平重复性建设,造成了对长城资源的过度消耗。因此,需要整合周边的资源促进长城的可持续发展,以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1.2 长城与周边资源密切关联
北京长城的建造、军事功能的发挥,都依托了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北京长城的存在,对长城两边的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长城城堡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当时军民生活的场景,并且得以保留。长城与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共同组成长城的整体价值,因此应统筹整合长城文化带内的多类资源,充分展现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风貌和独特魅力[3]。
1.3 北京长城文化带的概念
1.3.1 概念提出
北京长城呈半环形,横跨北京北部的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六区,是明长城中保存较好、较完整的长城段。北京长城文化带以长城本体保护为基础,借助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以及民俗文化,形成独特的格局。因此,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的挖掘长城的文化特点,以便在对长城的保护中起到重要的作用[4]。
1.3.2 概念特点
1.3.2.1 文化遗产与自然生态的整合
长城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性文化遗产。在其修砌的过程中,借助了当地的自然优势,形成天然的军事屏障,沿线生态资源丰富。
从地理空间上来看,北京长城分布区域全部位于生态涵养区内,长城文化带的建设,一方面将依托生态涵养区的环境和资源来开展,另一方面将带动生态涵养区的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1.3.2.2 整体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相结合
“十八大”以来,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协调发展,高度重视环境和资源保护;北京市提出建设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个文化带”,推进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对于探索以文化遗产保护带动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长城文化带,主要是为了保护长城周边地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前往长城的游客持续增长,部分开放段长城人满为患、未开放段长城受“驴友”青睐,反映出大众对长城开放展示的强烈需求。因此需要对长城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以便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满足群众的精神需要[5]。
2 北京长城文化带构建的基本架构
根据其功能相关、空间相关以及文化相关等不同的分类方法,将长城文化分为长城遗产、景观环境以及民俗文化三种不同的要素。该划分结构以长城资源为主要价值,要素间彼此互相关联,建立起从“基础层—稳定层—优化稳定层”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立体空间构架[6]。
该空间架构将不同部门管辖的各个要素逐渐形成长城景区、风景名胜区以及民俗旅游等,并通过协同合作,促进各要素之间的互相运动,形成互相关联的长城文化网。
3 北京长城文化带人文遗迹资源利用分析
3.1 长城遗产线核心价值的凝聚
将长城作为“北京长城文化带”空间架构的主线有三个原因:第一,长城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极高的知名度,并且具有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当地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第二,长城以及周边的地貌资源,为联系文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具有较大的内在影响力和凝聚力。第三,有序利用长城资源,能够对周边的资源起到带动作用。
为了体现“北京长城文化带”的核心作用,应加强长城本体的保护,并结合长城周边的城堡以及村落等,塑造相关主题文化活动,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
3.2 各类资源整合为重点段的支撑
作为空间构架的支撑点,“北京长城文化带”通过长城遗产、景观环境以及民俗文化,共同构成其内部资源作为合作的前提,必须要保证其开放性和差异性。
长城的军事防御点结合现代村落构建出“长城文化带”的若干个重要支撑点和一般支撑点。建立各种要点,不仅考虑资源的类型,也考虑个点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互补性,其主要目标是将资源重新整合,互相利用,从而形成具有紧密联系的特殊功能区,在同一目标下,丰富长城文化带的利用形式,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率。
3.3 地景景观、遗产景观、聚落景观的渗透
在“北京长城文化带”在资源类型的基础上构建假期空间层面,包括地景景观、遗产景观、聚落景观的生态涵养区。
(1)地景景观:山、峪、水等长城选址地的自然景观系统展示。选择代表性的景区设立解说系统,更有利于参观者对长城整体的认知;
(2)遗产景观:长城及其相关军事防御设施、区域内各类遗产利用。北京长城大部分墙体不适合对外开放,可以考虑结合其他文物遗产和建筑,打造徒步远观景区带;
(3)聚落景观:传统村落保护与现代村庄发展。长城周边的村落类型丰富,是地方文化传承的活的载体,在北京长城文化带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村落进行保护,同时应提供能够体现山村生活和特色餐饮等多项服务,为长城文化带提供更多的活文化的体验。
4 北京长城文化带人文环境的保护
4.1 统筹长城区域的文化与旅游资源,编制长城区域发展总体规划
对长城区域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是对长城景区与文化旅游进行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重要基础工程。国家对于长城的保护修复和开发,应具有统一的标准。结合北京长城区域以及天津市、河北省进行共同保护和利用长城资源,对其能够协调发展实现长城完整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4.2 以长城保护为基础、长城旅游为依托,建立独具特色的北京长城经济带
长城经济带需要结合长城区域文化与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并促进当地农民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调整经济结构。
(1)统筹文化与旅游资源,争取做到效益最大化。在保护长城的基础上,整合周边地区的建设,使城乡优势互补、各具特色。
(2)强化长城旅游作为重点,与周边省市相互配合。长城作为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分界线,也因地域被分割,使其保护起来更加困难。为了推动问题解决,三地政府之间应进行协调,互相合作,共同发展。
4.3 深度挖掘长城及所在区域乡村文化,推动人文长城的发展
加强长城区域文化的发展,需要北京政府利用当地科技和人文的优势,组织各个领域的专家,对长城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根据北京长城区域文化的划分,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加强对长城的宣传,充分展示其魅力。
5 结语
本文研究了“北京长城文化展示带”建设的工作,有利于保护长城及周边生态文化,带动资源整合发展,对北京的生态涵养功能区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