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2018-02-04

智能城市 2018年14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景观研究

刘 宁

同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一分院,安徽合肥 230000

为适应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人类进行各种生产生存活动,进而聚集起来,逐步形成乡村聚落。乡村凭借着其独有的文化、特有的生活方式、以及别具魅力的风光环境,常常令人流连忘返。如何保护乡村景观的完整性和特色性,挖掘乡村景观的旅游价值,完善乡村景观和风貌塑造,使其形成完整、高效和多功能的新时期乡村地域环境,是我们在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需要关注的事情。

1 国内乡村景观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便已经对乡村景观进行了有关研究与分析,在借鉴外国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发展比较迅速。早期,对乡村景观的定义以地理学科的理论知识为主,乡村是地域综合体中的基本单元之一,其具有一致的自然地理基础[1]。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专家学者对乡村景观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更多的看法与意见[2-3]。

刘滨谊、陈威等对中国乡村进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加以定义。对乡村景观园林的定义、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等提出了有关想法与意见。关于乡村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式等都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并且针对乡村景观与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3-4]。

王云才以地理景观学为基础,对乡村景观的建设与规划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乡村景观规划的有关原则,包括: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原则、确保植物景观的多样性与完整性原则、继承并保护传统文化的原则、景观合理与可达性原则、合理开发资源的原则、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乡村景观、景观的功能区划分、田园公园主题以及适合人们居住生存环境的规划等问题提出了有关意见[5]。

谢花林等则根据景观生态学的有关内容,认为不同单元土地的镶嵌,形成了乡村的嵌块。乡村景观受到其所处环境的约束,人类生存经营活动的影响,乡村的大小以及配置等存在一定差别。同时,乡村还具有社会、生态等重要价值。其还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理、原则、方式等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开展乡村景观设计与规划等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指导价值[6]。

2 国内乡村景观研究进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乡村景观规划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忽视

乡村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生态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同时,景观分割等问题造成了版块间陆地生物物种的迁移的障碍,营养物质与能力的交换无法顺利完成,土壤通透性以及养分、水分等运动特征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降低。水源涵养遭受破坏,严重影响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2.2 乡村景观无序开发

乡村地区之所以能够吸引游客,与其优美的环境、独特的自然风光、悠闲的氛围具有密切联系,但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文化、以及城市化进程,逐渐导致乡村景观出现无序化、城市化、商业化等。传统旅游风光被城市化所侵占,商业氛围过于浓厚,其原本的乡土风情逐渐被淡化。传统的乡村景观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乡村地域文化景观受到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的影响,面临较大的冲击与挑战。另外,对于整个乡村区域的保护和地域文化景观的整体保护,缺乏区域尺度上的解决方案。

2.3 缺乏因地制宜的规划,万村一面

由于乡村与城市生活的方式、以及生活心理都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将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直接应用到乡村景观规划中。而且,在设计时也未能切身考虑到乡村居民的心理与行为需求,致使实践活动中大量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缺乏乡村应具有的环境和风貌特征。继“千城一面”的城市规划现象后,“万村一面”的乡村景观规划现象接踵而至。

3 国内乡村景观今后的研究重点与方向

3.1 加强理论与方法研究

当前,我国学者对乡村景观的研究多以具体案例的分析为主,实用性较强,但缺乏理论的提炼。学者大都将研究重点放置在乡村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等方面,虽能够大大解决问题,并促进政策的制定。但是,区域间的差异严重限制了研究成果的使用范围,尤其基于我国地域辽阔的基本特点上,因此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十分重要[7]。

目前,我国学者对乡村景观的设计与分析多采用景观生态学和城乡规划学的有关理论,但与其他学科的借鉴与融合少之又少。实际上,乡村景观的规划不仅涉及景观生态学,还涉及社会学、美学、心理学、行为学等众多学科,且该类学科的理论还有助于乡村景观规划更具多样性、科学性。同时,将大大提升乡村景观社会规划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故此应在日后的工作中提倡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3.2 重视乡村景观的动态研究

我国历史较为悠久,具有农业大国的基本性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正经历着城市化、商业化改革的进程中。农村生活的城市化与现代化正改变着其原有的面貌,例如,农业机械化、房屋现代化、生活现代化等。在这一过程中,乡村景观的发展趋势、未来乡村景观的发展方向,以及其规划内容,国内外乡村景观之间的差异等内容都是急需研究的课题。当前学者对乡村景观的研究与评价多偏于现状,众多评价体系的框架虽比较完善,但理论性过强,实践性较低。乡村景观具有动态化、开放性等特点,研究的主要目标应为揭示其内在的变化规律,并掌握控制规律的方法,优化规律的方法,以及预测的方法等[8]。

3.3 拓展和深化研究领域

乡村景观规划的重大问题是,要保护乡村生态的同时,也要发展乡村经济。尤其面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应将研究重点集中在生态与经济领域,同时加强对其他方面的研究。其实,乡村生态保护中,不仅包括生态与经济问题,还包括乡村政策、乡村生活、乡村文化、乡村景观等。在20世纪70年代时,国内外乡村景观的研究就已经从自然转向社会、文化、个人等方面。近年来,西方学者对景观中的人文方面十分关注,我国需要进一步加深研究[9]。

3.4 注意掌握乡村景观规划的步调

以多学科综合观点为基础,在空间分布与时间演进角度来看,乡村景观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景观类型。在地域范围来看,乡村景观多指具有人类聚集以及人类行为的景观空间。在构成要素方面来看,乡村景观中包含乡村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等景观综合体。在特征角度来看,乡村景观是人文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因此,乡村景观的规划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分层次、分类型、分步骤的逐渐进行,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0]。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乡村景观规划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不断前行,以实现乡村振兴为目标,融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乡村景观规划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内容,其理论研究与方法内容仍旧在不断探索过程中。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实践与研究虽然已初见成效,但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处在初级阶段,与西方国家仍旧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取之精华,扬长避短,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深入探讨,加快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研究的步伐。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景观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景观别墅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