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岸线景观设计—以兰考为例

2018-02-04

智能城市 2018年14期
关键词:亲水滨水景观设计

刘 帅

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44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指位于城市与海洋、河流、湖泊毗邻区域,在建筑之间存在的开放空间,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社交和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由水域、陆域和交界区域三部分共同组成,既包括水系、山地、林地等自然景观,又包括广场、公园、停车场等人文景观;既是居民社会生活的场所,也是展示文化、形象和独特魅力的场所。因此,其景观设计品质直接影响到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居民满意度。

1 滨水公共空间岸线景观设计相关理论

1.1 特点

(1)自然生态多样性。滨水区域拥有水域和陆域的共同自然特点,地形、地貌、空间、生态系统呈现多样化,具有多样优势。(2)生态敏感性。滨水区域既包括水域,又包括陆域,生物种类繁多,生物链复杂,生态系统较为敏感脆弱。(3)公共开放性。滨水区域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品质的休闲游憩环境能为居民提供丰富的活动场所,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及发展。(4)景观区域的高利用性。不仅水域空间的水景、绿岛及景观桥等可以被利用,而且陆域空间的绿化带、栈道、亲水平台等也可以被利用,共同为居民提供社交和情感交流场所。(5)强烈的地域性和历史性。滨水区域的发展一般与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息息相关,是反应城市特色的载体。(6)超强的识别性。凯文·林奇将城市空间意向归纳为通道、边界、区域、节点、地标五特征要素。水的方向性是无限延续和独一无二的,能够带来不同的景观色彩,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

1.2 构成要素

滨水公共空间岸线景观由点、线、面三要素构成,相互影响、制约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

(1)点:景观节点及设施,分为亲水型和临水型。既包括沙滩、护岸、船埠、桥梁、广场、栈道、平台等亲水型景观节点及设施,也包括报刊亭、指示牌、广告牌、座椅、公共厕所、栅栏、景观小品、灯具等临水型景观节点及设施。

(2)线:临水区域外部轮廓线形成的景观,分为平直型、曲折型和折线型等形式。包括地面铺装、游步道、植物绿化、灯光照明等。

(3)面:滨水公共空间岸线整体空间视觉连续性的布局、意象的抒发及表现。包括功能空间、活动空间、观景空间及交通空间等多种空间的密切联系、渗透。

1.3 形式

滨水公共空间岸线景观形式多种多样,分为阶梯式、垂直式、斜式、生态式四种形式。

(1)阶梯式一般采用混凝土台阶逐渐下落至滨水区域,旨在解决陆域边缘与水域的较大落差,使人易于与水发生互动交流。当设计适当的台阶尺度及宽度时,居民能够在上面较为舒适地欣赏及游憩水面。但是这种形式人工化痕迹明显、单调乏味。

(2)垂直式一般运用于滨水区陆域、水域落差较大、水位涨落高差大及空间不足的岸线。这种形式更为单一、缺乏变化,不利于居民亲近水面,同时视觉和心理不舒适,但能有效节约岸线空间。

(3)斜式一般运用于有足够空间的滨水岸线,整体呈现斜坡状,居民易于与水面亲近。

(4)生态式是通过现代技术进行合理处理,使岸线呈现出自然生态形式,能够自我调节和修复,带来自然、清新、淳朴的感觉,更易留住人。

1.4 功能分类

滨水公共空间岸线分为休闲观光型、生活型、景观步道型以及生态自然型四种类型。

(1)休闲观光型: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主,设计旅游、商业和休闲游憩场所,满足居民观光需求。

(2)生活型:规划设计供居民锻炼、呼吸新鲜空气的公共空间,一般采用硬质铺装设计健身步道及设施。

(3)景观步道型:以打造景观为主,塑造场所空间主题,规划设计滨水广场、慢行步道、亲水平台及景观小品等,供居民亲水活动及观赏。

(4)生态自然型:以软质铺装为主,加强人与水域的联系,使得人与自然能够相互联系及交融。

2 滨水公共空间岸线景观设计方法

在滨水公共空间岸线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滨水空间与自然环境、用地性质相融合,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及实现城市生态修复。

2.1 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滨水公共空间岸线必须与区域的水域、陆域自然环境相融合。在充分考虑旱涝两季水位差异的前提下,根据当地气候决定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设计中充分考虑两方面因素:改造岸线的生态环境重新创造符合水陆共生的生态系统;设置疏散通道及避难场所等公共设施,采用适应当地的滨水植物防洪防灾。

2.2 与用地性质相融合

滨水公共空间岸线景观设计以区域整体规划为导向,遵循周边区域的发展需求、产业及用地构成,注重与区域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及周边建筑相协调的整改设计。滨水公共空间的岸线景观设计与周围用地性质的融合更有利于创建特色空间,如商业区以休闲观光型为主、工业区以生态自然型为主、旅游区以景观步道型为主、居住区生活型为主。

2.3 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滨水公共空间岸线景观设计依托当地的历史、地域文化及建筑形式,建设地域特色的滨水景观区凸显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对地域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提炼、整理及表达,采用多样化、延续性的表达方式串联滨水公共空间,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又体现并延续了地域文化。

2.4 实现城市生态修复

采用现代生态修复技术,对已破坏或污染的滨水区域进行治理;对污水管道进行技术处理;避免硬质水泥下垫面,加强水的自然下渗,增强自然循环;改造硬质水泥直线岸线为自然弯曲岸线、种植本土水生植物、增加鹅卵石带或透水景观步道,净化水质、涵养水流。

3 兰考县滨水公共空间岸线景观设计

3.1 现状问题

(1)水质较差:黄河从兰考县域西北部流过,兰考城区水域均来自黄河,水资源虽丰富,但水质较差。

(2)缺乏规划管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兰考城区多处水系未得到治理,呈自然状态,杂草丛生,脏、乱、差现象严重。部分治理过的岸线采用单一的直线驳岸形式,人工痕迹严重,景观性较差。

(3)缺乏连续性:现状仅有兰阳河南侧带状滨水公共空间岸线开放,其他岸线未向城市全面敞开,部分区域甚至存在圈地现象或点式高层建筑,缺乏连贯便捷的公共人行步道与滨水区直接相连,使得滨水公共空间岸线不连续。

(4)缺乏景观性:现状仅在兰阳河南侧建设了带状垂直式滨水公共空间,采用单一的直线驳岸形式,仅在临水区域采用水泥硬化设置步行通道,缺乏亲水平台,人工痕迹严重,景观性较差。

(5)亲水空间设计落后,缺乏地方特色:兰考治理过的岸线大多采用河道截弯取直、清除淤泥、水泥硬化等手段,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人为割裂了城市空间形态,将居民与水隔离开来,缺乏亲水性。目前景观设计大多以种植绿化、铺设广场为主,未能将地方文化融入,缺乏特色。

3.2 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将兰考的焦裕禄红色文化、黄河安澜文化元素进行提炼,通过雕塑、标识牌、景观小品等形式在岸线开敞公共区域进行展示,既宣扬了历史文化,又形成了城市特色,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2)公众参与原则。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征求公众意见,集思广益,对公众提出的要求和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在城市滨水岸线景观设计时融入公众想法,创造具有吸引力、地方魅力的滨水公共空间。

(3)因地制宜原则。在保留现有景观面貌的完整性的前提下,利用自然环境的地理特征和资源,进行调整和改造,创造与环境相融合的滨水公共空间。

(4)适度开发原则。在环境较为脆弱的区域进行保护和修复;在可开发区域进行特色开发,将现代设计和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相结合传承兰考焦裕禄红色文化、黄河安澜文化。

3.3 景观设计

根据兰考的具体情况将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岸线分为:旅游休闲观光型、休闲生活型、多功能型及生态自然保护型。

(1)旅游休闲观光型。重点打造以焦裕禄精神为载体的红色文化、以黄河安澜明珠为主的黄河文化及以老城区、老兰坝铁路为主的历史文化。结合不同文化游线上的大型湖面打造不同主题公园,设置慢行步道、商业,提供休憩场所和配套服务,体现文化之城。注重展示城市形象,突出文化特色。岸线以亲水性为主,采用木栈道或铺装广场的形式设计亲水平台,避免截弯取直;其它岸线采用自然植物种植景观。亲水岸线:植物岸线=6:4~7:3,其中广场绿化率为40%~50%,在重点区域可设置景观桥、景观岛、主题雕塑等突出主题。亲水岸线以斜式为主,局部区域可采用阶梯式;植物岸线以生态式为主。配套主题公园、慢行步道、配套小型商业(如小卖部、餐饮、纪念品销售中心)。

(2)休闲生活型。现状水系较为发达,大多滨水空间是市民日常休闲和活动场所。结合湖面打造城市公园绿地、配置小型商业,在带状水系两侧设置慢行步道等,体现共享之城。注重打造舒适环境,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情感交流场所。岸线以亲水性为主,在滨水岸线设计上以木栈道或种植广场为主,设计亲水平台,其余岸线以自然植物种植景观为主。亲水岸线:植物岸线=4:6~6:4,广场绿化率为50%~70%。亲水岸线以斜式为主,局部区域可采用阶梯式、垂直式;植物岸线以生态式为主。配套城市公园、慢行步道、配套小型商业(如小卖部、餐饮)。

(3)多功能型。主要位于城市商业、商务片区,周围用地以行政办公用地、商业商务用地为主,以复合开发为主,设置慢行步道、小型商业,为使用者提供休闲娱乐、情感交流的场所,体现创新之城。注重打造现代、时尚的环境,为周围生产生活的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可赏、可亲的室外空间。岸线以亲水性为主,采用铺装广场的形式设计亲水平台;其余岸线采用自然种植景观。亲水岸线:植物岸线=7:3~8:2,其中广场绿化率为40%~60%,亲水平台占铺装广场的60%及以上,广场上布置现代风格的特色雕塑或景观小品,以现代风格为主,体现城市创新精神。亲水岸线以阶梯式为主,局部采用斜式;植物岸线以生态式为主。配套慢行步道、配套小型商业(如小卖部、咖啡馆、小型商务会所)。

(4)生态自然保护型。主要位于城市绿地公园内,以生态保护为主,是城市水域生态涵养区域,体现绿色生态之城。注重打造自然生态的地方特色环境。岸线采用地方植物种植景观为主的自然驳岸,水系两侧采用木栈道形式设置慢行步道,局部区域可以设计成亲水平台。亲水岸线:植物岸线=2∶8~3∶7,其中广场绿化率为70%~90%。亲水岸线以斜式为主,植物岸线以生态式为主。配套慢行步道,局部区域设置亲水平台。

4 结语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其景观设计对增强滨水区域活力、丰富城市公共空间、发挥自然生态资源优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满足人的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处理好滨水公共空间岸线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岸线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及设计方法的分析,提出兰考现有岸线景观设计的问题,从总体城市设计层面提出具体建议,希望以此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水岸线。

猜你喜欢

亲水滨水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江心岛
国内滨水空间城市更新研究特征探析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海岛亲水运动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现状与途径研究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