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2018-02-03郄远春
郄远春
摘 要: 实践教学是衡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本文从当前对外汉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从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形式、课程比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构建新的对外汉语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 对外汉语 实践教学模式 课程体系 教学评价
教育部198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明确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也就是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有广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从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情况来看,一些学生毕业时实践能力比较差。究其原因,在于实践教学的欠缺。本文从当前对外汉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如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模式。
一、当前对外汉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实践教学的缺位,主要由于专业建设者、教师和学生的集体不重视。
从专业建设者的角度来看,一些学校受以往教育观念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所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能力考核,实践教学内容、学分、学时规定不够明确。
从教师的角度看,大多数教师出身中文专业,而以往的中文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几乎不提要求。通过这样的培养途径走上讲台的教师们对实践教学不重视,即使有些教师意识到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却不知道该如何实施。
从学生的角度看,尽管素质教育倡导了很多年,然而,面对高考这个紧箍咒,一些学生仍不得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上到大学来,多年养成的学习习惯无法骤然改掉,对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懵然不知。
2.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
目前对外汉语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实践、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等传统实践环节,其能力的获得更多的是模仿性学习而缺乏创造性学习。比如教案设计,由于缺乏为留学生实际授课的经验,学生只能模仿其他教案书上的案例,凭自己的想象设计,最后设计出来的教案肯定缺乏可操作性。
3.注重结果评价,缺乏过程培养。
实践能力的养成非在朝夕,而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以往的实践教学比较零散,缺乏连贯性、层次性和系统性,注重实践能力的最终体现,而不是实践能力的养成过程。因此,有必要增加实践环节,使能力培养四年持续不断,强调做中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力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
4.实践基地建设薄弱。
实习基地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对外汉语是一个特殊的专业,是在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和中外文化交流专门人才。对于没有留学生而又设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高校来说,实习基地建设成为限制专业发展的重要阻碍。
由于上述各方面的因素,实践教学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有些实践环节仅仅停留在认识状态,而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掌握”。实践能力的提高就无从谈起。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建构新的教学模式,必须在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与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有突破:
1.教学时间。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该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目前国内各高校差异非常大。如北京语言大学教学实践设定为三周,但由于该校有良好的与外国人接触进行语言教学、学习的环境,学生实际参加教学实践的时间至少在一年以上。福建师范大学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一年到国外专业教育实习、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
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时间不应少于半年。每一学年(或学期)都应有相应的实践教学时间,但教学内容不同。如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可用一个月时间,让学生调查了解本校的校园情况及学校周边情况,让新生能更早进入到新的校园生活;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可用一个月实践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西安的某些景點,或让学生对学校某个部门的领导进行采访,写出调研报告或采访报告。
2.教学内容与方式。
教学内容和方式是实践教学最重要的构成部分。目前国内高校在教学内容上各具特色,如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拥有一定规模、稳定的留学生数量的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从入学始即可以汉语辅导的方式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在三、四年级时可直接进入留学生课堂观摩、实习,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福建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学生三年级前在国内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四年级时到国外进行专业教育实习、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另有部分高校与海外高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为学生搭建了稳定的实践平台。如西安文理学院于2007年与泰国的大学合作,建立海外实习基地,每年派两批学生前往泰国进行为期五个月的汉语教学。
总体来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如下三方面: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训练、校外实习。
(1)课堂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实践课,包括专业实践课和技能实践课。专业实践课如对外汉语课堂分析、教学设计、对外汉语教学问题辩论会、试讲等训练;技能实践课可以有书法、现代计算机基本技术操作等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实践。课堂教学实践方便教师指导,有助于学生获得比较扎实的职业基本技能。
(2)校园实践训练
校园实践主要是课余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学校领导或某机构进行采访,写下采访报告;组织学生进行中英文演讲比赛、校园辩论赛等各种校园活动,既可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又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组织论辩等能力。
(3)校外实习
根据学校的特点及其所在的地理环境,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如:组织学生参观西安的名胜古迹,写下参观笔记;与社会上的留学生教育机构或西安其他有留学生的学校联系,争取学生有一至两周留学生课堂观摩的机会。另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当翻译、导游积极参与其中,能获得在学校、在课堂学习中根本得不到的东西。
(4)海外实践
有条件的话,可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并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利用“交换生”的方式,从海外选送一批学生到国内来学习汉语,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教授,同时选送一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出国为海外学院教授汉语,提高国际化适应能力。
通过多种途径的实践训练,让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力或文化交流等能力得以切实提高与充分展露,凸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色。
3.课程比例。
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安排实践课程。例如,对考研的学生,实践课程时间应适当少于直接就业学生的时间。哪些为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的,哪些为部分学生参加的。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问题。另外,设置实践教学课程时,注意实践教学的连贯性,在各年级均应开设不同的实践课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目前,除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外,不少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独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过程性,因此有必要增加实践环节,使能力培养四年持续不断,强调做中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力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陆俭明.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建设及其本体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40(5):359-361.
[2]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综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312.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10-19.
本文系2011年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1JGY24)的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