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初探
2018-02-03王芳��
王芳��
摘要: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求老师利用多种手段,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核心素养及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然后分析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最后对核心素养理念下地理教学的改革措施进行了简单的讲解。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研究
一、 绪论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素质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高中阶段作为塑造学生品格,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学习和成长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重要环节,高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之下,很多高中课程的教学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并不高,尤其是高中地理的教学,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塑造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而且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应用,加强对地理教学环节的改革。
二、 核心素养与地理核心素养
(一) 核心素养基本概述
核心素养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国外教育界,该理论的提出很快引起了我国教育学者的广泛关注,并逐步应用到我国教学改革中。目前,国内外对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研究较多,各国学者对其概念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但是通過比较发现,学者们在对“核心素养”概念的解读存在一定的共性。即都认为核心素养是一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同时也是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在面临复杂环境时的应变能力,是组成素养最重要的部分。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核心素养,才能积极应对社会的变化,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 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素养中最主要的部分,它能够体现地理学科最本质的东西,是学生通过对地理课程的学习所形成的地理思维以及所培养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地理核心素养主要依托于地理学科的发展而产生,以“人地观念”等作为地理学科建设的根本目标,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地理教学主要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第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人与环境、地理之间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主要利用地理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地理虽然属于文科学科,但是其也蕴含较多的理性思维,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地理课程能够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不同地域之间的关系,形成综合性的思维,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
(一) 终身性
通过对地理的学习可以发现,该学科总共有四大关键性指标,而且这些指标都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并发展的,它是人类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成果。作为根据人类实践经验所总结的财富,地理学科所具有的核心素养同时适用于当代社会。通过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感受丰富的地理知识,还有助于形成地理品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良好品格的树立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持久的,不仅会影响当下的学习成果,还会对以后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 渐进性
任何人从出生开始,都是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中提升自身能力。对于地理素养的塑造也是如此,只有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在循序渐进中不断加强改进,才能使塑造的地理素养更加坚固。对于学生而言,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在这些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都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因此,在不同的阶段应培养不同的地理素养,在不断积累和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塑造完美的地理素养。
四、 核心素养理念下地理教学的改革措施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要求老师不仅要重视对地理知识的讲解,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需要老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不断改进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
(一) 组织形式多样的地理课堂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要求老师尽快转变角色定位,因为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课堂模式已不再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对学习的兴趣。首先,可以通过设置实验课的形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地理课程的教学而言,会涉及较多的地形地貌,如果单纯地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很难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概念,因此,老师可以利用沙子等素材还原真实的情况,同时还可以进行地貌形成过程的演示。在这个环节,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从而加深他们的印象。另外,还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并比较这些方法之间的优缺点,培养学生地理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其次,开设野外考察课。由于地理课程上很多的知识点都是真实存在的,所以老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地理情况让学生深入现场进行考察,通过将书本知识还原来强化学生的认识。例如:在对溪沟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到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不同水流速度与沿线地貌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地貌的形成原因;最后,可以通过开设地理阅读和辩论课的形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地理知识体系中,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部分,其中,人文景观的设立一方面能够丰富地理面貌,而另一方面则会破坏自然本来的面貌,如果设置不合理还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老师可以根据这一论点,让学生私下自行查阅资料,然后分成两组进行辩论。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其在教学环节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通过对多媒体资源的利用,不仅能够丰富课堂知识,还能增强知识展示的手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首先,要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平台的建立是一套系统化的工程,需要较多设备的支持,如服务器、客户端设备等,这就要求学校加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而且为了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维修和升级。网络平台的建立最主要的是发挥其教育功能,老师应从多个方面寻找教学资源并将其共享到网络,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账户进行登录就可以获取相应的资源。这种学习模式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学生的学习活动会更加自由,学习效率也会相应提升。而且通过公共的平台,学生可以实现信息的互通有无,学生之间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同时也可以将不懂的知识点发布在上面,等待老师的讲解;其次,建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式是将传统的课前预习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利用视频的形式达到提前学习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课前需要观看老师所提供的视频,然后结合视频的内容总结相应的知识点及难点,等到上课的时候再与同学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对难点进行讲解。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应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观看视频,这样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会大幅度提高,而且也会影响学生的性格,使他们变得更加开朗;最后,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而言,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利用其他手段,如思维导图等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根据彼此之间的影响关系绘制思维导图,从而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不同内容之间的关系,锻炼学生的思维。
五、 结论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及人格的塑造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高中地理教学而言,不仅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还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应转变教学理念,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董满超.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设计初探——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为例[J].地理数学,2017,(7):24-27.
[2]姚新.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程理念[J].科技资讯,2017,(4):164-166.
[3]史刚锋.核心素养理念下地理精准教学策略探索[J].中学课程资源,2017,(6):25-27.
[4]徐开刚.“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讨[J].时代教育,2017,(2):122.
作者简介:
王芳,广东省佛山市,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