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教融合背景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018-02-03本刊编辑部

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2期
关键词:科学院齐鲁山东省

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2017年5月2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整合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旨在探索实施“新工科”建设和工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走出一条省级科研机构和高校转型发展新路径,为全省乃至全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作示范。为深入了解该校的组建历程和科教融合进程,我刊特专访了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英龙。

一、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是一所年轻而历史悠久的学校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王书记,您好!很高兴您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所在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王英龙:用一句话来概括,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是一所年轻却又历史悠久的学校。说她年轻,是因为她是2017年5月28日由山东省政府整合原来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优质教育科研资源组建而成的一所新学校。2017年8月11日,校(院)领导干部会议在山东省南郊宾馆召开,标志着校(院)组建工作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也就是在那一天,我由原山东省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调任为这所新学校的第一任书记,同时也成为了教育系统的一个“新兵”,一个“小学生”。说她历史悠久,是因为原齐鲁工业大学创建于1948年,原山东省科学院创建于1958年,两个单位都底蕴深厚。

原齐鲁工业大学是山东省属本科院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是首批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学校和“山东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被主流媒体评为山东省十大“最具社会口碑学校”、山东省“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

《世界教育信息》:山东省委省政府做出如此大的调整,说明对学校发展有很高的期许,整合后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王英龙:省委省政府对于校(院)的建设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探索出实施新工科建设和工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走出一条省级科研机构和高校转型发展新路子,为全省乃至全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示范。

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定位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以工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等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型大学,争取用10 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工科大学。这个目标定位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同时也任务艰巨。

当前,国家和各省都在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想要在争创一流大学、提升学校整体实力的道路上迈步奋进,需要我们立意高远、发展路径清晰、综合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真正做活“科教融合”这盘棋,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建设一流大学(科学院)

须走国际化路线

《世界教育信息》:在科教融合和学校快速发展进程中,您怎样看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对于学校发展的作用?

王英龙:科教融合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分析已有的经驗来看,科教融合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大家都在根据单位的特点、区域的需求来“量体裁衣”制定方案,并且很多工作还在探索和完善修订当中。可以说,原齐鲁工业大学与原山东省科学院的整合,没有成功的先例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以照搬。院(校)今后的发展,必须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必须走出有我们自己特色的道路。

要想建设一流大学,高校国际化的意义不言而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尖端科技,输出高新技术,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大学发展必经之路,更是必由之路。此外,科教融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办学理念,在这方面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

对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来说,国际化不仅被反复地强调,而且也已成为这所大学不断发展的基本要素。

《世界教育信息》: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国际交流合作的思路与理念是什么?

王英龙:学校坚持“国际合作助力科研创新”的理念,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通过务实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有效整合海外科技资源,积极融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秉持国际合作双向化、合作层次提升化、研发团队国际化的原则,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在合作内容方面,我们紧扣大学和科学院国际化创新发展的需求、合作对象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技合作需求以及我国、我省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大科技需求,寻找合作切入点、着力点和制高点,有针对性地推进国际合作工作向前发展。在合作中,我们非常注意尊重各自的知识产权、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以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实施重要国际科学研究项目和培养科技合作创新人才为重点,形成稳定的国际研发团队;我们聚焦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通过合作做出创新成果;我们提倡的是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输出”于一体、“人才、项目、平台”相结合的系统性合作模式。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介绍一下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国际交流合作的基本情况。

王英龙:两个单位在合并之前都有着良好的国际化基础,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合并之后,这项工作会进一步加强。

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开放式的办学道路,先后与美、英、德、法、韩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办学、本科生互换、课程设置、学分互认、本科生硕士生双学位联合培养、海外实习就业、暑期访学等形式,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学校还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C)合作,建有山东省第二个英国移民签证雅思考点,向山东省及周边各省考生提供英国签证移民雅思考试与普通雅思考试服务。

学校充分发挥科技和成果转化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前沿平台。目前,建有24个高水平的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平台及8个省级以上国际合作平台;近5年承担各类国际合作项目170余项,获得资金支持超过2亿元;引进6名国家“外专千人计划”专家,3人获得国家“友谊奖”,17人先后获得“齐鲁友谊奖”和“山东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endprint

三、投身“一带一路”建设

催生尖端科研成果

《世界教育信息》:国际项目合作开展、中外联合实验室等国际合作平台的建立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王英龙:我们的合作单位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即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CSIRO)、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澳大利亚南澳发展研究院、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学、斯里兰卡鲁哈那大学等海外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紧密合作关系。

这些项目带动了内外两个向度的提升。一是尖端科研“引进来”: 一些项目为我国相关领域科研水平提升、人才团队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比如,通过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合作,经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研制出一系列瓦斯、微震、顶板安全、機电安全等光纤传感器和安全预警系统,在国内外首次建立全光纤本质安全型煤矿综合监测监控系统与尾矿库坝光纤综合安全监测系统,形成了40余人的国际化研发团队,孵化科技创新企业“山东微感光电子有限公司”,2016年作为首批28家科技型企业之一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科技板,现在企业研发的20多项产品已推广到国内外。

二是高新技术“走出去”: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在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在国内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将我省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产能带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动我们技术成果向外输出,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学校的对外输出项目有哪些?

王英龙:我们已经成功合作了很多项目,还有一些正在或者将要实施。比如,中国—乌兹别克斯坦项目。中亚地区光照充足,生物质原料丰富,但生物质能及太阳能利用技术欠发达,亟需引进我省先进适用技术。依托于科技部发展中国家培训班,根据外方科技发展需求,我们与乌兹别克斯坦计划在“食品干燥技术”领域和太阳能综合利用方面开展合作。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孵化出天力干燥、桑乐太阳能等企业,对能源高效利用有丰富经验,可以与中亚地区国家有效对接。在海产品加工、果蔬加工、冻干技术合作方面,乌方三位年轻学者已经于2016年在我校培训学习两个多月,专程学习生物所刘昌衡研究员团队食品加工技术。

再比如,与尼日利亚、蒙古的合作项目。尼日利亚等国是油气输出大国,面临油气管道泄漏问题,每年因此导致的事故损失巨大。由于地广人稀,很多地区油气管道泄漏还需要人工巡检,检测方式落后。蒙古煤炭资源丰富,由于煤矿安全监测技术落后,煤矿问题一直阻碍行业发展。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光纤传感检测技术已经在光纤传感器和煤矿安全领域产生了国际影响力,团队研制的低功耗、智能化激光甲烷传感器,已被国家安监总局作为新型瓦斯传感器,形成了新的安全标准,研发的新一代全光纤矿山安全保障系统,在国内多家煤矿成功应用和推广。目前,哈萨克斯坦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伙伴为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尼日利亚国家能源部、蒙古国立技术大学等单位代表人员均希望能够就光纤传感检测技术与我们合作。

此外,我们与哈萨克斯坦计划在生物质能利用技术、远程网络医疗技术、油气管道泄露检测、有机废弃物利用技术、保温复合材料研发技术、智能农机技术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

《世界教育信息》: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学校积累了哪些经验?

王英龙:在近年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中,我们坚持三个要素,第一是要与国外合作伙伴找到共同目标,没有共同目标,就不能实现共赢,合作也就无从谈起;第二是相互信任,只有相互信任,合作过程才能顺利,工作效率才能提高,合作成果才能丰富;第三是与合作伙伴建立友谊,在不断加深友谊的前提下,合作才能稳定而长久。我们的这些做法得到了国外合作伙伴的广泛共鸣,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也坚持把单一的项目合作、人才合作推向机构之间的合作,以期建立稳定有效的长期合作机制。近几年,我们分别与南澳洲政府、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以及几所著名大学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更加广泛,机制更加灵活长效,效果更加有保障。

第一,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在科技部、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商务厅的支持下,自2010年以来,学校每年都举办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接收沿线国家大批杰出学者、企业家、政府科技管理人员来华交流、学习、合作。通过培训,与埃塞俄比亚、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朝鲜等近20个沿线国家建立了合作渠道,我省自动化生产设备、新能源及食品加工技术、轻工业产品制造技术、啤酒酿造技术逐渐实现在沿线国家的应用示范和推广。其中,山东大山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将借助“中—乌改性沥青生产自动化技术联合实验室”实现设备在乌兹别克斯坦市场的推广,目前大山路桥针对乌方高速公路发展需求研发的样机即将完成全部研制工作。

第二,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资源数据库,内容包括人才、科技成果、科研机构信息等,与沿线国家共建科研合作、技术转移与资源共享平台。截至目前,数据库共收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612项,科研院所信息413家,各领域国际高端专家信息2万多条。建设该数据库的目的,主要是要解决国际合作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将来会逐步对全社会开放,使得寻找合作伙伴更加容易,更加有针对性。

第三,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创建长期稳固合作新模式。目前,我们与外方联合共建的实验室数量已经达到24个,涉及海洋、生物、信息通信、光电、环保等多个领域。比如,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与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基辅工学院)创立的“中乌共建海洋声学科研创新联合实验室”,实现了国内海洋环境噪声测量系统技术的快速突破,填补我国在超低频段海洋噪声测量装备的技术空白。目前正在积极开展高性能水声传感器研究。

联合实验室合作模式不仅得到了外方合作单位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国外地方政府的充分认可。应澳大利亚南澳州政府邀请,2016年9月5-12日,配合山东省—南澳州庆祝结好30周年重要外事出访活动,我率团访问澳大利亚,与南澳州政府签订山东省—南澳州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平台合作协议。此后工作不断推进。2017年5月,山东省—南澳州的省州领导高层工作会谈期间,我们“特色生物资源”“激光传感器”“医疗设备与数字健康”三个联合实验室分别在龚正省长和南澳州魏杰(Jay Weatherill)州长的见证下完成签约,中澳特色生物资源产业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揭牌。南澳州政府提供专项资金分别支持四个联合实验室建设,这在南澳州政府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通过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中外双方从项目合作到人才梯队培养都形成了系统构架。未来,联合实验室将成为我们各单位面向国家、省重大需求以及我们学科发展开展重大原创性、应用基础及技术创新研究,培养和汇聚拔尖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开展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载体。endprint

例如,原山东省科学院国际合作专项基金共支持对澳大利亚合作项目7个。通过与阿德莱德大学共同执行项目“微生物接种技术提高草木樨的耐盐性和产量”,引进澳大利亚专家1名,合作专家每年在我处工作时间不低于3个月,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成果:引进各类豆科植物根瘤菌11株,初步建立耐盐根瘤菌种资源库;构建2种以上适合在黄河三角洲盐渍化土壤种植的草木樨—根瘤菌共生体系,该品种既耐盐又耐涝,适合东营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和气候特点。由于在中澳合作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合作专家获得山东省政府颁发的“齐鲁友谊奖”,2017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荣誉公民”称号。

第四,设立原山东省科学院国际合作专项基金,培育、扶持国际化项目。自2016年起,设立原山东省科学院国际合作专项基金,支持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培育、发展对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为首的“一带一路”沿线11个国家的合作项目,以及与澳大利亚的合作。

第五,举办山东省创新科技讲堂,强化校院的社会服务功能。在山东省外专局的开拓创新及大力支持下,原山东省科学院依托于外国专家讲座项目创办了山东省创新科技讲堂,在境内开展科研人员培训活动。讲堂始办于2015年,由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外专局主办,原山东省科学院承办。讲堂内容涵盖了能源技术、智能制造、激光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医药技术等领域,授课专家包括“外专千人”计划专家,英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等,也有国内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百人计划”专家以及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等;受训人员中的60%来自原山东省科学院各研究所,40%的受培訓人员来自山东省其他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企业。

目前,山东省创新科技讲堂成为我省了解国际上相关领域科技信息的重要窗口和载体,也将会成为我省引技、引智工作的重要渠道。山东省创新科技讲堂的社会影响和行业影响已初步彰显,活动效果得到省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外专局、中小企业局、国家保密局、科协等主管部门一致认可。我们将继续与山东省的外国专家局合作,将该品牌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四、整合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培育世界视野人才

《世界教育信息》:正如您前面所提到过的,学校引进了诸多高层次人才,在国际人才交流方面,学校有哪些做法?

王英龙:在国际人才交流方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推进。一是引进。学校大力引进国际高层次人才,对学校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例如,引进“千人计划”专家、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卡巴诺夫·弗拉基米尔,协助我们研制完成了激光成像远距离全天候海洋目标观测系统、扫描式多波段气溶胶激光雷达和基于TEA CO2激光器的远距离污染气体分析仪等设备,突破了欧美国家在技术上的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我国海洋权益保护、巩固国防建设、提高舰载机升空和着陆的安全系数、提高国际核安全领域话语权等均有重大意义。另一位“千人计划”专家德米特里巴扎诺夫博士,也来自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他带领团队在化学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治理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既有理论创新,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也有专利技术发明,并开发了新型生物制剂产品,通过与企业合作,形成了经济社会效益。

二是培养。通过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工作,我们一名同志被授予白俄罗斯共和国勋章,一名同志荣获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骑士勋章、俄罗斯人类自然与生态安全国际科学院终身院士,一名同志荣获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最高荣誉奖。另外,在国家、山东省外国专家局的支持下,我们每年派出约10个团组30多人,到国外接受研发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这些受训人员都成了各自团队的骨干力量。

目前,我们已经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弗林德斯大学、南澳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韩国水原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分别达成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约定。选拔优秀青年科教人员以及研究生在海外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实现科研、教学能力与国际水平的直接并轨。与此同时,以原山东省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资源为基础,以国外优秀高校资源为依托,组建“山东省科学院国际研究生院”,聘请伦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格拉顿(Grattan)为国际研究生院海外学院院长,形成国际化青年杰出人才梯队培养机制。目前,我们已与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达成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今年将吸引首批1~2名外方学生来院开展博士研究或博士后研究。

《世界教育信息》:大学国际化是一种行为选择,不是大学的终极目标。大学的使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的传承创新。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是怎么做的?

王英龙:一是选派学生赴海外学习,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目前已经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爱尔兰卡罗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达成联合培养研究生意向。2016年,我校共派出78名学生赴国境(外)学习,其中赴韩国学习学生19名,赴芬兰学习学生19名,赴美国学习学生4名,赴英国学习学生2名,赴德国学习学生4名,赴台湾学习学生30名。

二是留学生招收工作。2016年,我校共招收留学生61人,其中交换生19人,双学位生5人。

大学的首要功能是教书育人,也就是向社会输送大量合格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的国际化最终要落脚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上。在这一方面,我们会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编辑 王昕 校对 许方舟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院齐鲁山东省
鹅可能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鸟类
齐鲁声音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On the Subjective Express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oncept Photograph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poems and postscripts
Researchontheoriginofsalonphotography
The Path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科研院所横向合作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