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合作
2018-02-03罗伟虹
罗伟虹
口述历史是保存历史记忆,保留精神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对以往自上而下选取历史资料,以宏观叙事研究历史的补充,是研究历史的新视角。近年来,从个人视角去阐述历史,从普通人物、个别事件中去发现历史的口述史受到重视,研究方兴未艾。2013年,上海市文史馆启动了以文史馆馆员为主的口述历史项目,有诸多学界大家、社会名流参加了此项目。其中唯一的宗教界人士曹圣洁女士,曾任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是爱国宗教领袖,且是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一位女性会长,在宗教界尤其是中外基督教界,有很高的知名度,她的口述历史具有不可多得的稀缺性。
当曹圣洁选择我作为她的合作伙伴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而且我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因为我和她曾经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共事过一段时间,对她的品格、为人很了解,她是我尊敬的师长;另外我在2012年主编出版了《中国基督教(新教)史》,对中国基督教的历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这与曹圣洁的经历恰好重合,可以互相呼应和补充。
曹圣洁这次请我帮助整理口述材料,是给我一个近距离了解她本人,也是了解中国基督教发展进程的机会。我们的工作从2014年2月开始,听她回忆过去,讲述自己,分析问题,使我受益匪浅。曹圣洁是一个精力充沛、很有感染力的人,与她在一起,总会给人满满的正能量。在做口述之前的2013年,曹圣洁刚刚经历了丧夫之痛,又不小心摔跤致股骨颈骨骨折,手术后暂住养老院休养。我们开始工作时,她放下了伤痛,依照她严谨做事的传统,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准备材料,有些事件年代久远,要翻阅许多资料和笔记,她在养老院里,还让家人送去有关的书籍笔记,认真查找,以求准确还原历史真相。
我们的访谈断断续续进行了大约一年,每次围绕一个主题,以她的叙述为主,有时候还会提问,一起讨论。由于我做过中国基督教史,而且有与她一起调查和出访的经历,因此对她的有关话题比较熟悉,我们力求做到回忆有细节,思考有深度,访谈的质量比较高。由于她的精心和用心,使我们的工作进展非常顺利。
曹圣洁口述资料的原始记录有25万多字,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涉及面广,但这本书不是按部就班、面面俱到的自传,因此整理时不能照单全收,而是有所取舍。文史馆要求以个人的家世、经历、事业、交往、见闻等五个方面为主线,我考虑,曹圣洁的这本口述史应该突出她的特点:基督教徒身份;担任中国教会高层领导;有广泛的社会交往,包括与海内外各界人物及基督教领袖的交往。在此原则下,选择一些具有史料价值,反映时代特点和个人成长经历的事件,来梳理她的人生和思想。
首先,围绕她的基督教徒身份,客观反映基督教信仰对她生命的影响。
在我国,宗教信仰问题一般比较敏感,公开的出版物往往避而不谈。但是,曹圣洁的口述史如果没有她的信仰,就完全没有意义了。她出生于基督教家庭,在教会中小学读书,曾立志终生奉献教会,并放弃报考大学而就读神学院,毕业后一直在教会从事基督教工作,她的一生与基督教紧密相连。我决定以她的基督教信仰为核心,突出她如何从一个受基要派影响很深、封闭、虔诚的女孩,在青年时期经过社会运动的洗礼,提高了爱国主义觉悟,并最终成为中国基督教领袖的过程。基督教信仰给予她的是正能量,曹圣洁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也遇到过困难和曲折,童年时由于战乱,她的家境逐渐衰落,生活曾一度陷入困境;文革期间她被迫离开教会,下放到干校和工厂劳动。无论形势多么艰难,她不消极悲观,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在信仰的支撑下,自强不息。基督教信仰与爱国热忱使她始终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于直面困境,度过难关。除了特殊年代,曹圣洁的生活一直没有脱离教会环境,通过她的口述,可以使基督教外的人们了解基督教徒的信仰心理,也使海内外基督教徒了解一位中国基督教领袖的信仰经历和心路历程。
其次,要记录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所发生的部分重大事件。
曹圣洁的成长与中国基督教三自运动有紧密联系,她在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个青年学生,因为参加了三自爱国运动的各项活动,思想受到很大震动,信仰上也有很多转变,成为基督教青年积极分子。60年代她曾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领袖吴耀宗的秘书,与吴耀宗有近距离接触,对吴耀宗的思想有较准确的把握。她参加了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一届至第九届的历次基督教全国代表大会(除了第五届因跌伤缺席),从开始的大会工作人员,到后来担任代表,委员、常委、直至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她了解三自爱国运动发起时各种人物的不同态度,并以自己的视角,表达了想法与思考。在反右、文革等特殊时期,曹圣洁也亲历了许多事件,我们不仅记录过程,还特别进行反思,使对历史的认识进一步升华。
1980年曹圣洁担任中国基督教协会副总干事,开始参与基督教全国两会的工作,1992—2002年担任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2002—2007年担任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进入全国两会核心领导层。她在全国两会最高领导机构工作期间,更加全面了解各方面信息,参与重大问题的讨论及决策,对很多事件的决策和实施都全程参与,如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的提出与推进,基督教全国两会办公场所搬迁的前因后果,等等。这些决策过程,当时只是在少数人中讨论。当时一起工作的教会前辈大多已经去世,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没有留下回忆和记录这段历史的文字和思考,如果现在还没有人说,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将永久封存,无人知晓。曹圣洁把这些经历整理出来,为中国基督教会留下一笔宝贵资料,也可以使海内外基督教界了解中国基督教会的工作和思考,有助于扩大中国基督教会的影响。
第三,曹圣洁与海内外、教内外各类人物均有交往,其中有不少名人轶事值得记录。
曹圣洁在教内外兼有许多职务,有广泛的社会交往,她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等职,与各级政府的领导者有过工作联系。她也曾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工作,以学者身份参与社会调查和学术研究,有不少学术界的朋友。改革开放以后,她不仅在各级人大、政协会议上积极参政议政,为落实宗教政策建言献策,还多次与有关领导沟通,推动宗教政策的具体落实。
本书选择了曹圣洁与海内外、教内外诸多人士交往的很多故事,如与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关于宗教政策的商榷意见;与美国前总统卡特关于圣经展的对话等。作为中国基督教领袖,她与英国三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均有交往,并多次接待基督教界名人,如美国福音派领袖葛培理、台湾著名牧师周联华等。外事活动是曹圣洁施展才华的场所,她多次出访世界各国及港台,与世界基督教各机构和教派的领袖均有联系,参加过三次联合国有关会议、两次世界基督教联合会大会,她英语娴熟,思维敏捷,能正確把握政策,原则性强,无论参加国内或国际会议,出访交流,会见各类人士,她都能游刃有余,很好把控局面,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基督教的声音。
2016年,《曹圣洁口述历史》出版,这是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有关基督教领袖的口述历史。很多朋友告诉我们,他们是一口气读完的,全书通俗易懂,大胆坦诚,政策把握得当。教外的朋友了解基督教徒追求真善美,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基督教的朋友了解了中国教会的工作和历史,他们感叹曹圣洁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更是认为此书体现了独特的文献和学术价值。
口述史主要依靠当事人的回忆,并查阅相关的资料。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相隔年代久远,当事人的有些记忆已经淡薄。并且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她以前的日记没有留下,笔记也不完整。因此,虽然我们查阅了一些公开的历史档案及某些会议记录,但在细节方面,发生某些记忆错误,也是很难避免的。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历史见证者讲述他们的历史,才能相互补充,不断完善。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