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韩愈《获麟解》中的“文以载道”观
2018-02-03宗廷鹏
宗廷鹏
摘 要: 韩愈为唐宋古文运动领袖之一,提倡“文以载道”,“获麟”典故来源于孔子“西狩获麟”。韩愈的《获麟解》在清代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中收于辩论类类目之下。通过韩愈文章特点、“获麟”典故及《文心雕龙》对“解”这种文体的阐释,《获麟解》的文体属性得以明确,从而可以看出中唐时代韩愈对春秋时孔子“西狩获麟”、“文以载道”的体现。
关键词: 韩愈 《获麟解》 西狩获麟 文以载道
一代文宗韩愈,作为唐宋古文运动领军人物,后人对其文章推崇备至。其于散文创作方面受人称赞,“文以载道”在其散文中尤为突出。清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就收录了其很多文章,《获麟解》更是深得后学认可,同时清吴楚材、吴调侯在其选《古文观止》时亦收录,可见韩愈《获麟解》具有相当的价值。
一、韩愈《获麟解》其文
由于《获麟解》全文仅一百八十余字,抄录于下: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糜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样也亦宜[1]。
《尔雅》曰:“麟,麕身牛尾、一角。”获麟事,见《春秋·鲁哀公十四年》。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81年,鲁国人猎获一只麟,孔子认为这种瑞兽出现在乱世,是不祥之兆,说:“吾道穷矣!”《春秋》这部书就于这年绝笔不写了。韩愈的《获麟解》,是就这件事进行分析而引发的议论。
“解”是一种文体,其本义是分析。
许慎《说文解字》曰:“解,判也。从刀判牛角。一曰,解廌,兽也。佳买切。又户卖切。”[3]
韩愈的《获麟解》在姚鼐的《古文辞类纂》中归类于“辩论类”。姚鼐《古文辞类纂·序》曰:
论辩类者,盖原于古之诸子,各类所学著书诏后世。孔孟之道与文,至矣。自老、庄以降,道有是非,文有工拙。今悉以子家不录,录自贾生始。盖退之著论,取于六经、孟子;子厚取于韩非、贾生;明允杂以苏、张之流;子瞻兼及于《庄子》。学之至善者,神合焉;善而不至者,貌存焉。惜乎!子厚之才,可以为其至,而不及至者,年为之也。
清吴楚材、吴调侯在其选《古文观止》中评价《获麟解》:“文仅一百八十余字,凡五转,如游龙,如辘轳,变化不穷,真奇文也。”[4]
二、“获麟”典故
麟为传说中的兽名,似鹿而比鹿大,牛尾,马蹄,有一角。
许慎《说文解字》曰:麟,大牝鹿也。从鹿粦声。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从鹿其声。
上海辞书社1989年出版的《辞海》载:“其状如鹿,独角,全身生鳞甲,尾象牛。”
关于韩愈作《获麟解》,“获麟”为“西狩获麟”而非“元和获麟”。“元和七年,麟见东川,或疑公因此而作解。然李翱尝书此文以赠陆傪曰:‘韩愈非兹世之文,古之文也。其词与意适,则孟轲既殁,亦不见其有过于斯者。傪死于贞元十八年,则此文非元和间作也。今按:此文有激而托意之词,非必为元和获麟而作也”。司马谈在向儿子司马迁讲述自己立志修史的动机时说道:“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通,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太史公自序》)故此处“获麟”应为鲁哀公时期西狩获麟事件。
“西狩获麟”。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5]以后人们把鲁哀公十四年称为“获麟”。如:“自获麟以来四百余岁。”(《史记·太史公自序》)
对于“获麟”可以通过后世古琴曲《获麟》理解。《获麟操》,中国古琴曲,相传为孔子所作。一名《谨微》并收录在《西麓堂琴统》中。相传为孔子所做,《获麟》原谱最早出现于《神奇秘谱》。其中《藏春坞琴谱》和《重修真传琴谱》等也收录了该琴曲:
第一段 伤时麟兮:
麟兮麟兮,合仁抱义,出有其时。行步而中规,折旋而中矩,其声也音中钟吕。所游那而必择详而后处处,仁趾兮生草不践,那生虫也而不履。居不群,行不侶,不陷于穽,恢恢网罟而无所罹。麟兮一角五蹄,时其希,气钟两仪。今出无期,食铁产金空其奇。
第二段 西狩大野
西狩大野,邹鲁观风化。大婚大礼,好生恶杀。贤君也,辨政耶,齐鲁兮,裔不谋夏,夷不那乱华,君对而无暇。
第三段 获麟折足
世事无常,子钮商薪,于野获麟兮以为不祥。折其足而堪伤。夫我其将辨物而推其详,推其详。那齐鲁而何其昌,胡为而来遭此不良。刚其肠拭面也而汪洋,反袂沾裳。麟之至时当其当,斯出也知为明王。
第四段 长叹瑞麟
心戚戚,礼乐废坠,纲常也坏极。值雍彻歌咏于三家,有君夷狄。瑞麟兮谁期遭不测。
仁而有德,不为明王获。麟之不荣,苍苍减色。那时无明王,叔孙氏心何感,为虞人所得。空自那呈文邹邦鲁国,邹邦鲁国。四兽之灵依谁识,依谁为识。
第五段 幽愤慨叹
慨叹成幽愤,成幽愤。吁嗟乎麒麟兽之尊,马蹄牛尾那而麇身。怀治化仁,玉趾而振振。行不侣,止不群。今遭丧于叔孙,遭丧于叔孙。木精也,依谁论,依谁论,嗟呼不仁之人。
第六段 绝笔春秋
周道不兴,感嘉祯之无应。麟瑞兮郊薮而空呈,笔绝兮归欤,雅乐将焉正。吾道天丧盛贤鲁卫之聘。知我罪我,笔绝那春秋之秉。道之那将行,道之将丧从天命,道之将丧从天命[6]。endprint
臞仙朱权(1378—1448),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宁王,号臞仙,又号涵虚子、丹丘先生。按《琴史》曰,获麟者,鲁哀公十四年,西狩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焉,折前足载以归。叔孙以为不祥,弃之郭外,使人吿孔子曰,有麏两角,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而来哉。反袂拭面,涕泪沾襟。叔孙闻而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耶?孔子曰,麟之至也,为明主出也。出非其时,而见害,是以伤焉。故作获麟操。
通过以上对“获麟”的了解,现在我们看韩退之的《获麟解》,缘何要作?
三、《获麟解》缘何而起——“文以载道”
韩愈《获麟解》就是根据“西狩获麟”而作,后人多有看法。“此解与论龙论马,皆退之自喻。有为之言,非有所指实也。文仅一百八十余字,凡五转,如游龙,如辘轳,变化不穷,真奇文也”。韩愈才力雄厚,一篇之中,行文变化游刃有余,“如《获麟解》,文章简短,论麟之祥与不祥,却四次转折,矫变不测,因而张裕钊论其‘尽文家禽纵之妙!前两转以知不知论麟之祥不祥,后两转以德不德论麟之祥不祥”。
清季黄宗羲之“获麟赋”曰:
麟见余姚,乌山胡氏。牛之将产,神光照里。狼项马足,麕身牛尾,遍体肉麟。间以金紫,口如喷血,声函宫徵。其文采之陆离,岂马牛虎鹿之可拟!唯其为天下所不恒有,虽妇人小子亦知其为是。
谓之祥者曰:‘岁星所散,万人沾寿。哲圣鸣庭,必明王在宥!玉书坠地,而至圣稽首。其至也因时,故出也不偶。
谓之不祥者曰:‘鉏商一获而周室衰,孝武一獲而汉祚微。元和章和凡三年而十五见,章帝何德以堪之?安帝延光亦且三见。孝献一年之间,十见于京师。苍麟十六,石虎列之庭墀。晋唐以降,无代无有。而孟蜀之邦,乃至多于狐狸。昌黎有言,谓之不祥也亦宜。余曰:……”[7](《黄梨洲文集》)
邹进先在《韩愈诗文释译·马说》一文的简说中指出:“有说作于贞元十一年,韩愈三次上书宰相求仕,然而毫无结果,作此文讽刺宰相。”据此可以断定,韩愈在仕途上屡遭挫折,怀才不遇,心中很不悦,写《获麟解》等诗文对中唐社会现实的丑恶进行揭露和批判。短短一百八十八字,写了五层意思,借麟这种瑞兽不为世俗认识,隐喻自己不被社会所理解,感叹一般人不识人才,更不能重用、养育人才。要是没有圣人,有才能的人只能被看成怪物。在这里,圣人和麟就是伯乐和千里马。黄震说:“大意谓麟祥物也,但出非其时,人不谓之祥,盖以自况而不直说,遂成文法之妙。”(《黄氏日钞》卷五十九)这确实包含作者身世之感。
四、结语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然则,何以为“以文明道”呢?韩愈作《获麟解》首先是上承孔子春秋时“西狩获麟”《春秋》绝笔曰:“吾道穷也!”之道,也就是“君子处于非常之时”,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人普遍都经历的“不得志”。故“文仅一百八十余字,凡五转,如游龙,如辘轳,变化不穷,真奇文也”。一言以蔽之:文以明道也。
参考文献:
[1][2][唐]韩愈,著.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韩昌黎文集校注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45-47,46.
[3][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88.
[4][清]吴楚才,吴调侯,选.古文观止[M].北京:中华书局,1959:328.
[5][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2354.
[6][明]朱权.神奇秘谱[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6:115-116.
[7][清]黄宗羲.黄梨洲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9:3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