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开展公益活动的路径和方法研究

2018-02-03蒋成伟

青年时代 2018年1期
关键词:公益活动高职方法

蒋成伟

摘 要:参与公益活动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详述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公益活动的必要性和高职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路径方法研究,通过不同方式来推动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提高其公益活动的意识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关键词:高职;公益活动;方法

近年来,公益事业发展较快,社会公益影响力以名人效应、基金支持、新媒体推广等各种方式不断扩大。社会公益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高职院校学生正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大部分参与公益活动的高职生都认为其可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对于以后的就业也有积极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必要性

(一)高职教育具有公益性

高职教育是一种对学生的职业教育,是提高学生个人整体素养的一种途径,其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是国家一种带公益性质的事业;高职院校的公益性体现在教育的公共性,其是由社会来进行监督、管理。同时高职院校的也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只要你愿意去学习,那么就可以进入高职院校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因此高职教育的公益性是有全社会共同承担,需要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

(二)公益活动可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高职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批高诚信,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素质教育对于高职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就业由很重要的作用。公益活动作为一种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实践活动,依托公益精神的道德基础,以活动者的个人意愿为实践基础,和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育具有很高契合度。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的开展,可以有助于学生深入探索社会现实,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形成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强化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加强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高职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接触到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的需求,并且帮助她们如何去解决方式的问题,可以间接懂得如何在困境中调试自己的心态,并努力去克服面对的问题,从而培养出坚强的品质和过硬的职业心理。

二、高职学生开展公益活动的路径

(一)培养高职学生的公益意识

参与公益活动是一种自愿行为,因此要求高职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时需要建立其公益意识的培养,才能让其主动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强迫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功效,让高职学生对公益活动产生抵触的心理。

高职学生的公益意识的培养首先需要对公益活动有一个较好的了解,因此学校要加强公益活动的建设,可建立相应的课程来加强学生对公益事业的学习;其次老师要注重对学生公益意识的有意识培养,吸引意识强烈的学生加入到公益活动中,并让其动员、组织其它学生也加入到公益活动中,在实践中强化公益意识;最后学生本人要加强自身公益意识的培养,逐渐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应尽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主动志愿投身到公益活动中。

学生公益意识的培养要充分发挥高职公益型社团的作用。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公益性社团的建设,让学生参与到公益社团中,能够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感受到公益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随时随地进行公益活动的实施,而非一定是公益组织活动,从而更加培养了学生高度的公益意识。同时公益性社团也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公益活动的实践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公益活动中,从而也间接的增强高职学生的公益意识。高校公益组织的可以拥有适当的经费保障,加强社团公益性组织的生命力,从而可以增强社团的影响力,从而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社团中。

(二)与新媒体相结合,公益活动多样化,紧跟当代学生的思维

当前公益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化,一般为政府政策通知的捐款、慈善结构对于贫困学生的资助、去敬老院,福利院等一般的公益活动形式。这些形式的单一化,且当代高职学生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依赖,以及APP、微博、微信等主要内容的新媒体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的公益活动也可契合学生的生活方式,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在网络中宣传公益活动,并发送大家在网络中探索公益文化的发展,促进学生对于公益活动的认识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公益意识,最后参与到现实的公益活动中。网络公益以其便利、快捷、多样化紧跟当代学生思维,对高职学生进行公益慈善道德教育的绝佳方式。目前针对大学生的公益项目,如阿克苏诺贝尔大学生公益奖评比项目借助新媒体系统开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参与,既扩大了项目的影响力,也促使公益慈善文化有了新的内涵;例如支付宝线上支付的捐款一毛钱给山区地方的孩子,也传输给了当代学生一种公益意识;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依托娱乐产业,给山区孩子捐献书籍,也是一种新媒体传输给高职院校学生的一种方式,让其在不知不觉中加入到公益活动中。

(三)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一致

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基础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高职院校在发挥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收公益文化,传输给学生正确的公益事业的宗旨。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物质建设主要是指高职院校中师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其主要功能作用为学校与人的场所,因此在物质载体中加入公益元素,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自觉或自觉的接收公益文化的影响和启迪,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可以加强高校公益活动的顺利开展。校园物质建设的发展要与校园景观协调,例如在教室中贴上“随手带走垃圾”,食堂中贴上“随手收碗”等不破坏学校的景观的整体性,同时也让学生不自觉的接收到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公益事业从小事做起,从日常做起。

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明是指将公益文化加入到具体的高职院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将公益文化主动融入到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格局中,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要素,新的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才可以迸发出新的活力。公益活动文化的发展也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和水平,在不同的高职院校要依托文化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层次公益文化的理解制度,多开展以主体性突出、活动多样性的、符合高职院校发展定位的公益精神文化的宣传活动,促进学生的公益文化的理解。

(四)学校引领学生参与公益活动

高职院校要大力倡导公益志愿服务理念,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使公益志愿的理念深入人心,提高高职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高職院校在开展公益活动时,要建立一支高志愿服务意识、高道德修养的志愿团队,并对其中的骨干力量进行培训和培养。邀请优秀的志愿人才或者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经验、交流方法;邀请公益专家进行培训,提高其志愿服务的业务能力和帮助解决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的公益服务保障机制。落实由学校领导统一指挥,各部门积极参与团委和各院校共同落实的志愿组织保障体系。健全经费保障机制,高职院校的经费要保障当地公益活动进行倾斜,建立专项资金,保障资金到位,最大限度的挖掘社会资源为高职学生公益活动进行服务,通过企业捐助、社会爱心等方式。健全鼓励机制,高职学生正刚刚从高考中解放出来,其渴望得到社会认可、学校荣誉、以及自我心灵的满足,因此对于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给予必要的鼓励,使学生达到自身心灵的发展。建立公益活动中的各项保障制度,建立活动预案,降低活动中的危险程度,切实维护学生公益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

高职院校在引领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既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的独立服务社会的公益意识,同时也可升华高职院校精神文明的内在。

参考文献:

[1]王芳.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现状及鼓励措施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5):124-125.

[2]贝静雯.我国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研究[D].东南大学,2016.

[3]强玉环.“互联网+”背景下电视平台公益活动研究[D].湖南大学,2016.

[4]尹玉力.公益活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S2):3-5.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益活动高职方法
公益活动证书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