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化
2018-02-03李子肖
李子肖
摘 要:近几年来,未来教育在中国纷纷“入土”,为中国教育学理论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国教育学本土化的基本情况,并且就中国教育学本土化方法论重建展开讨论,旨在实现中国教育学本土化研究的方法论重建。
关键词:中国教育学;本土化;方法论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教育学校对比较封闭,同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一样,中国教育学受到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学的强烈冲击,赶超西方的情结贯穿到我国的教育学研究的进程中,随即全球化的文化浪潮不断涌起,我国的教育研究者不断地为西方外来教育学“降落”中国做准备……30多年来,西方的教育学就是在如此繁荣的中国领土上完成“着陆”。
一、中国教育学本土化概述
1、本土化途徑
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着陆的途径,比较常见的就是通过翻译或者是文学介绍,也就是通过编译等将西方教育学引进中国。还有一种就是通过类比研究,通过对中西方教育学的异同点进行比较,为本土化做好充分的准备。
2、本土化的内容
第一,理论的本土化,主要表现为在中国教育中,有许多西方外来名词或者是西方术语,不管是过去的历史还是现在,各种带有西方代表性的文化思潮都可以在我国现有的教育理论体系中找到,例如实用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建构主义等。第二,教育革新的本土化。从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在进行不断的自我革新,早在不久之前,国家的素质教育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但是有相关研究学者认为我国当前所推行的新课程改革是来自于兰德变革动因模式。第三,研究传统的本土化。首先表现为学术传统的本土化,中国研究学者一直所向往的都是西方学术独立传统,但学术传统的改变,其背后的意义并不纯粹,已经超出了学术领域。其次,学科传统。国际方面在进行学科设置时,是以最终的研究对象以及所涉及到的研究领域为范围,设置人文以及社会科学两个方面的学习方向,这与当前中国教育学不同,在中国只有学派之分。最后,研究习惯的本土化。我国的学术研究通常以教学问题展开讨论,课程理论研究是在西方文化思潮引入之后才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方式。
二、中国教育学本土化方法论重建策略
简单的复制粘贴,缺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研究是当前中国教育学本土化否存在的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有人提出,近30年来,我国学术界的教育研究主要是对他人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双方之间的联系及其自身的研究比较少,由此,要结合时代发展重新构建中国教育学本土化方法论。
1、明确本土化的研究重点
首先,基于本土的视角出发,也就是说我们在借鉴西方教育学时,要从解决中国问题的角度出发。如果忽略了中国教育自身所存在的问题,那么说借鉴来的西方教育学毫无意义,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只有加强对自身的研究,将自己作为主体来自主的选择西方教育学中符合自身教育发展的文化。由此充分调动中国教育学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变单向输入为双方互相输出
其次,深入本土属性。也就是说基于中国教育学当前所存在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发生背景等,分析其存在以及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找到其赖以生存的现实原因。本着对双方本土性的研究,清晰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着陆的目的以及发展方向。
最后,具体本土化研究。对于西方教育学与世界教育学对中国教育学的存在意义进行具体化的研究,对于中国教育学而言,西方教育学能否代表世界教育学在中国“入土”,这个问题目前仍然是有待论证的。
2、本土化的形式
西方教育学与中国教育学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文化发展的相关背景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其本土化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问题的本土化。对同一个问题,其在本土化之后的具体表现不同。教育理论知识以及教学观念等是可以进行借鉴的,但教育问题是不能进行对外输出的,把别人的问题当做自己的问题来分析是毫无意义的。就拿“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来说,理论联系实践的相互关系不是中国所特有的,但其存在由中国教育学中,就有着本土性的因子,其问题表现方式也存在着中国本土特性。
第二,理论的本土化。将理论的关键问题之存在进行转化,使其符合中国教育学的本质特征。
第三,研究方法的本土化。将人类社会作为研究对象的方法并不能完全适应于中国教育学的研究发展,任何关系到人类个体行为的研究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个体差异性,其受到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条件的制约,即便是当下所谓的科学也无法逃脱。西方国家在进行教育学研究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等都不能直接搬到中国教育学的研究过程中。
第四,教育学自身形态的本土化。就当前的学科建设来看,教育学在中国一开始就不是本土生长的,西方的教育体系从始至终就没有给中国教育思想留出余地,其拒绝带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进入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因此,中国教育在保持自身所特有的教育形态的基础让,要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要么就要结合中国教育实际与西方教育理论人为的建立必然的联系,两者相比,后者虽然艰辛,但是其是有利于建设属于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
三、总结
经过30多年的苦心经营,在我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国际教育学基地,向国际展示教育学前途的一片光明,在描绘中国教育发展蓝图的过程中,我们虽然做了很多建设工作,但其是不完整的。在新的教育发展环境下,我们要重拾文化建设的最初需求以及最终目的,理性认识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实际价值以及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忠华,贡勋.教育学“中国化”、“本土化”和“中国特色”的价值取向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5,9(06):46-53.
[2]李阳杰.“重省”中国教育学“中国性”危机[J].中国教育学刊,2016,(01):5-8.
[3]郑黄鑫.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化问题[J].好家长,2016,(17):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