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品牌建设初探
2018-02-03曾琴仙
曾琴仙
摘 要: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社会主义新时期关于文化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基层检察院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积极作用,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背景下检察机关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文化品牌;建设
一、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SWOT分析
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之优势分析(strength)。基层检察院处于检察机关组织体系的基础层(“神经末梢”),处在执法办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既是检察工作的基础,又是承担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基层检察院受到检察体系法治文化的长期熏陶,具有鲜明的职业精神特质,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另一方面基层检察院处于全国各地县级机构之中,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体现出一脉相承的历史传承。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用文化的“软实力”打造检察工作的“硬支撑”,从而推动各项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是当代检察文化建设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另外,随着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基层检察机关人财物纳入省检察院统一管理,基层检察院财政划拨基数提升,预算有所增加,为检察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好的经费支持,是基层检察文化建设遇到的绝佳历史机遇。
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之劣势分析(weakness)。基层检察院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稳定法治环境的重任,存在突出的案多人少矛盾,因此重办案轻综合的思想依然存在,衍生出检察文化无用论、无关论的思想也普遍存在,认为有没有文化建设,依然能够办案,各项业务依然能够开展,对检察文化对检察事业的深远影响缺乏深刻认识,导致重视力度不够;将检察文化建设与检察宣传、检察文艺活动等同,注重表面形式,忽略内容实质,导致检察文化缺乏系统性、全局性建设。另外检察文化形式过于单一,载体不够丰富;片面注重检察文化对干警的休闲、娱乐功能,没有把检察文化建设放在促进检察工作发展的实质上实施,导致检察文化与检察职业精神割裂开来,无法发挥检察文化引领渗透作用;全国各地基层院在抓检察文化建设上照搬照抄严重,导致同质化严重,缺乏品牌区分度;同时基层检察院经费有限,案多人少矛盾突出,普遍存在将经费、人员、硬件设施向业务部门倾斜的情况,在检察文化的投入上严重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导致检察文化建设滞后于检察事业发展。
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之机会分析(opportunity)。最高人民检察院《2014—2018年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规划》中指出要“增强文化建设阵地意识,加强涉检网络舆情应对,唱响思想文化主旋律。组织开展富有检察特色的活动,推广文化建设先进经验,聚合基层检察文化建设正能量”,为基层检察院开展检察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制度支撑;自2010年9月发布实施《人民检察院办案用房和专业技术用房建设标准》以来,各地基层检察院积极响应,“两房”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为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提供了硬件设施和优良载体;201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命名确定了66个“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近年来全国各地示范院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在新的起点、更高层次上不断培育、发展、繁荣检察文化,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可以参考的模式。
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之风险预期(threat)。随着高检院对于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视日益增强,全国各地基层检察院加快了检察文化建设的步伐,但是许多基层检察院没有注重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历史渊源的差异性,盲目照搬照抄,导致基层检察文化建设泛化、重复化、低端化,造成千院一面的资源浪费;基层检察作为检察系统的神经末梢,在检察文化建设上应该区别于省检察院和地市州检察院的定位,应该着重突出服务基层群众、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接地气”特质,与省检察院文化建设注重全局性指导、地市州检察院文化建设突出地域性引领区分开来。这些都为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精准定位和品牌建设提出了挑战。
二、精准定位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之品牌建设
品牌(Brand)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培育和创造品牌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自身有了创新的力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继而巩固原有品牌资产,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地参与竞争。检察文化品牌既是检察院核心价值的体现,又是识别不同检察院的分辨器,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基层院所处的地域特征,挖掘某一基层检察院不同于其他基层院的显著优点,才能做到定位精准、全面策划、分步实施、有效开展,打造具有识别度的检察文化品牌。
一是鲜明的职业特征。检察文化不是凭空产生也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在检察机关长期的执法活动中,由其特有的价值观、执法理念、行为规范等性质决定而逐步形成的一种个性文化,是检察机关区别于其他机关的重要标志。④作为基层检察院,不能盲目借鉴、照搬照抄,将不适应于自身发展的文化模式和理念嫁接过来。检察文化要区别于其他市直机关和国家垂管机关的单位文化,具有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的鲜明特点;要区别于公安局、法院和司法局的兄弟单位文化,体现鲜明的监督职能;要区别于宣传部、文化局等单位文化,避免将检察宣传与检察文化
混淆。
二是鲜明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域的检察文化因其根植的土壤和環境不同,从而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有56个民族,南北维度和东西经度跨越范围广,不同民族、不同自然环境产生的人文环境,孕育的基层院检察文化必然不同。仙桃原名沔阳,历史悠久,是国家园林城市、亚洲体操之乡,先后走出了杨威等五位世界冠军,连续四届奥运会获得7枚奥运金牌;近年来,仙桃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开放开明、尚德尚进”的城市精神,仙桃市检察院邀请奥运冠军杨威我院拍摄“心中有廉规、行为有廉钜”的廉政短片,并多次被高检院、省院授予集体二等功,被连续三年评为全国先进检察宣传单位,仙桃检察院全体干警夙兴夜寐、久久为功,是践行仙桃精神和体操拼搏精神的典范,呈现出有容乃大的胸襟和奋勇争先的魄力。endprint
三是鲜明的法治传统。仙桃是著名的法学家之乡--全国有88名仙桃籍法学专家。其中分布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央及地方单位、企业法律部门、律师事务所和法制媒体,涵盖了除军事法学以外的全部法学二级学科。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法学理论魏敦友、法律史陈国平、宪法学秦前红、行政法杨解君、刑法学张明楷、民商法王利明,近30年,88名法学专家共出版专著400多部,发表论文2660多篇。就学术气质而言,他们表现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突出特点。仙桃市检察院是武汉大学、中国地址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实习基地,积极贯通法学实践和法学理论的沟通渠道;作为基层检察院,多年来公诉批捕等业务部门的办案量是汉江地区其他两院的总和还要多,案多人少压力大,有干警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也有干警因为办案因公殉职,但是他们对于检察事业的热爱和专注、对于法治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深深影响了年轻干警,他们积极参加岗位练兵、业务知识竞赛、撰写调研论文、参加轮岗交流,培养自己成为能写会说善办案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为检察文化注入活的灵魂。
四是鲜明的廉政监督文化。充分运用检察机关惩治职务犯罪资源优势,积极传播廉政文化,是提升检察文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仙桃市检察院积极发挥职务犯罪预防的关口前移作用,积极开展案件多发系统或者部门的职务犯罪预防讲座,促进职务犯罪预防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党校,加强警示教育工作,将惩防工作与传播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多种渠道做好职务犯罪的另半篇文章;积极发挥派驻纪检组和本院监察室的监督作用,年初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重点对权力较为集中的反贪污贿赂局、反渎职侵权局、公诉部、侦监部的主办检察官进行廉政谈话,对于有苗头性、倾向性的人员进行重点谈话提醒,对于违纪违规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做到警钟长鸣与保护干警相结合;先后出台了责任倒逼机制、严肃工作纪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基建工作定期向党组汇报制度、干警不得过问干预案件制度、重要事项报告制度、三重一大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发挥制度文化管理人、规范人、引导人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将廉政监督文化融于干警的思想和行为之中。
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积极转变战略思维、加强组织、增加投入、积极谋划、稳步实施,要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兼容并包的基础上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仰望星空,才能不断增强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使检察文化为基层检察院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注释:
1.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環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参考文献:
[1]钱穆:《文化学大义》,台湾中正书局印1981年版,第3页。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人民出版社。 摘录于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章节。
[3]《检察基层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检察出版社2015年2月第一版,第257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