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下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2018-02-03李振旺

青年时代 2018年1期
关键词:微时代新形势

李振旺

摘 要: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的快速普及,一个无处不“微无“微”不精彩的“微时代”已经到来。公安机关传统的思路、观念和方法,在面对民警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时暴露出许多的不适应和不足。如何真正理解“微时代”,如何发现“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树立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观念,真正发挥“微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是新形势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重点课题。

关键词:微时代;新形势;公安思想政治

一、“微时代”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

微信、微博的广泛普及,带来了传播方式和舆论格局的深刻变革,为做好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方式。

(一)相互交流空间更为广阔。在“微时代”环境中,民警更容易流露个人的真实情感。领导与民警之间、民警与民警之间,可以谈工作,也可以倾诉生活中的困难和思想上的疑惑,一些“面对面”不好解决的问题,通过“键对键”的方式能够轻松解决。

(二)了解民警思想状况更为及时。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普及,为民警提供了工作、学习、生活和思想展示平台。大到工作决策部署,小到民警的生活琐事,都可以在“微界面”上找到。政工干部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的关注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民警内心的变化及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为民警解决困难。

(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更为灵活。网络信息覆盖面大,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可以为民警提供学历教育、业务培训、心理健康咨询等各种服务。通过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动动手指就能传播知识、了解心声,既能够满足民警的素质需求,又能够及时掌握民警的思想动态,让思想政治工作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二、“微时代”下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微博、微信也已成为民警互动交流、分享经历、表达意见的主要平台。受此影响,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一)传播内容两极化。“微时代”背景下,言论自由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每个人都可以自由、便利地发表自我观点与见解,在这种情况下,发表的言论极易出现两极化:一方面是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主流信息;另一方面,由于个人情绪导致,极易出现一些消极甚至极端的信息,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

(二)交流方式简洁化。微博、微信以及QQ的发表往往设置字数限制,通常百字左右,内容基本短小精悍,不需长篇大论且门槛较低。字数的限制,使得发表者必须要抓住重点且吸引眼球,内容往往简洁通俗。在这种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将逐渐趋向通俗易懂、平易近人。

(三)人际交往圈际化。在微博、微信等软件中设置的“关注”、“粉丝”、“好友群”、“朋友圈”等功能,以及“屏蔽”、“特别关注”、“黑名单”等依据个人喜好设置的功能,在无形中形成了个体的关注范围、朋友圈等小环境,民警可以自由设置形成自己的个体化环境,使得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具有圈际化的特点。

三、做好微时代条件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微时代”背景下,公安机关要紧跟“微时代”的步伐,着力转变思想理念,创新工作方式,切实推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从“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工作的常态化、全覆盖。

(一)树立“微理念”,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微时代”的到来,在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还为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作为公安机关,应当充分利用“微时代”带来的种种便利,树立“微理念”,打破以往思想政治工作过于严肃、枯燥的模式,充分依托微博、微信,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从“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赋予新的时代气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创新对民警的教育方式。要借助微博、微信快捷、生动、开放和联系广泛、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以文字、图像等民警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丰富生动、灵活多样的各类主题教育和民警思想调查,尤其是要把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工程,抓好思想教育、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使培育工作融入到思想政治建设的方方面面,真正让广大民警把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二是创新与民警的沟通方式。各级政工部门要通过开设“公众号”、“订阅号”、“民警论坛”、 QQ群等形式,发动单位民警和家属广泛参与,通过在线交流、在线互动,搭建平行宽松的平台,全面了解掌握每个民警的家庭状况、成长经历、工作成绩、社会交往、情趣爱好和特长,以及民警当前的思想动态和诉求,掌握民警各自的思想特点,收集汇总民警在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拉近领导和民警之间、民警和民警之间、单位和家属之间的距离,在虚拟空间了搭起思想交流的“连心桥”,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民警的心坎上。三是创新抓管理的方式。微博、微信等媒介,在时间、内容、地域、范围上具有高度的开放性,政工干部作为抓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角”,要学会用开放的心态审视“微时代”下出现的新思想、新事物、新变化,用创新的思维研究解决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决策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用好“微讲”,开办理论小讲坛、热点小论坛、执勤小课堂等,将大道理讲清,小道理讲透,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微”中求落实,于“微”中出成效,实现内容与形式、过程与结果、动机与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构织网格化格局,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覆盖

“微时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人际沟通方式和文化表达方式。玩转“微博”、聊着“微信”、读着“微小说”、看着“微电影”业已成为民警业余文化生活的方式之一。以往那种哪里出了问题就往哪里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显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和弊端,不能及时渗透到底、覆盖到位。为此,必须在准确把握“微时代”环境给民警思想行为带来变化的同时,构织网络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一是建立自上而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网络。落实组织保障,是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要在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和基层所队中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实施”的原则,建立起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政工干部具体抓的三级组织保障网络。要落实“一岗双责”,把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到业务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着力在业务工作中发现、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鲜经验,在业务工作中检验思想政治工作,以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推动业务工作开展,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无缝对接。二是建立渠道畅通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络。要严格落实局领导分包单位联系制度和下基层调研走访制度,及时了解基层队伍状况和民警在想什么、干什么,有针对性的落实管理措施,确保队伍不出问题。要从各警种、部门和基层所队中分别明确一名业务素质高、会做思想工作的副职或民警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员,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的舆情信息网络机构,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覆盖。三是建立高效有序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网络。建立由各级政工部门牵头,纪检、督察、法制、信访等警种参加的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县市公安局、分局每季度一次,市局每半年一次召开联席会议,对队伍思想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准确把握民警思想脉搏。要建立单位与民警家属互通信息制度,了解掌握民警8小时外的“社交圈”、“生活圈”,构筑单位、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民警管理体系,提高对民警思想和行为的管控能力。

(三)堅持“传统+网络”,落实常态化机制

在做好“微教育”、“微沟通”的同时,对于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要认真总结,形成机制,实现“微时代”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常态化。一是把创先争优激励机制常态化。通过评选“服务之星”、“业务标兵”、“岗位能手”和媒体宣传、群众推荐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各警种、各部门选树一批能够发挥标杆和榜样作用的集体和个人典型,认真挖掘总结民警身上的“闪光点”,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在民警中产生共鸣,营造比学有榜样、赶超有对象、事事有模范的良好氛围。要建立随警作战机制,采取“跟进式”工作方式,对重大警务活动、重大案件、重大违法违纪事件及时跟进了解情况,通过随警作战宣传队伍、树立典型、送奖到一线,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效能。二是把文化育警机制常态化。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作用,要将文化理念引入精神、制度、管理、行为等各个层面,推动文化建设在队伍管理、警务机制等方面的新应用,有效推动管理从制度约束向内化养成逐步转变,培养民警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纪律作风,确保内务有序、警容严整、礼仪规范,形成“事事有规范、人人讲规范”的良好工作局面。要搭建不同层面的文化活动平台,吸引民警广泛参与多种形式的文艺警体活动,以文化修身、以文化舒怀、以文化怡情,营造格调高雅、情趣高尚、精神振奋、心情愉悦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舒缓民警身心压力,培养民警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构建和谐警营,使广大民警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三是把关爱优抚机制常态化。要体现“以警为本”原则,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统一,建立健全从优待警分析评估和督促检查机制,对基层单位落实休假、健康体检等及时检查,确保惠警工程落到实处。要高度重视民警心理健康工作,要针对民警队伍中易发、高发的心理问题,研究制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积极做好重大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开展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帮助民警尽快脱离阴影、缓解心理压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时代新形势
微美学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革新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新形势下的外企财务管理建议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